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三十章 大同知府杨继盛

奋斗在大明 第三十章 大同知府杨继盛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三十章 大同知府杨继盛

第三十章大同知府杨继盛

周梦臣唯一的感觉,就是太累了。

即便他有了很多帮手,但是徐渭毕竟是幕僚,很多事情上,即便是周梦臣放权,徐渭也没有办法自己做主。这是朝廷体制限制。大同这里也需要人坐镇,军器监的事情,不知道北京那边是怎么样。即便真的确定下来。

周梦臣也不会将军器监放在大同城中。

原因很简单。而今的大同城已经是前线。即便大同北边还有边墙。以及一系列沿着边墙布置的卫所。但这条防线,根本就是虚的。

至于具体选址,还要考察各地情况,矿产交通等等。

周梦臣派别人去不放心。毕竟工业方面的事情,他是最明白的。但是此刻他也离不开大同。

周梦臣将这一点烦心事在脑中一过。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众人沉默,自然是没有了。

这也是在边镇。如果在内地,训练民兵的人手,就是一个问题。但是在大同,训练士卒那几个套路,几乎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一些。甚至很多百姓家传的一些武艺,就是从军中传出来的。

这种大规模民兵训练,根本不是事。

也没有什么难度,大同民壮不训练都比南方一些地方的卫所强。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如果倭寇来大同,即便不用军队,倭乱只要没有过千人,都未必能活着走出大同。

周梦臣见众人没有问题,说道:“马芳,你的想法说说。”

马芳立即将他关于骑兵的想法说了出来。

麻禄顿时皱起眉来。

他只觉得牙口有些发痒。他也不是孩子了。很多事情一听就知道什么用意。如果马芳的意见,周梦臣没有同意,就不会说出来。而今说出来,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要马。

马芳的骑兵占据了整个大同镇,百分之八十的战马,这还不算,剩下的一点也要抢了。实在是太地道了。

要知道,剩下各部的骑兵都是将领与亲兵的坐骑,实在是不能让了。一旦让了,说不得麻禄办什么事情都要步行,或者骑一匹驮马。这怎么能行啊?

所以,在马芳一说完,麻禄就开口了。

“大人,虽然鞑子封锁严格,但是边墙太漫长了,鞑子也不可能全部封锁完。末将以为,大人可以派得力干将,想办法在边墙上招募蒙古各部的马匹。或许能得到一些补充。而且马总兵的计划,固然是好的。只是用马数量太多了。是不是可以酌情减少一些?”麻禄说道。

周梦臣也知道,麻禄说什么招募马匹,其实就是走私。

当然了,如果单纯的不用粮食,不用铁器换了马匹,朝廷那边非但不会责怪,甚至还会嘉奖。只是想想就知道,如果蒙古人不要粮食,不要铁器,他们要什么?难道做慈善?

总是有一点犯禁的东西出塞,才能换来马匹。

走私获利太大了,大到了根本禁绝不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蒙古人真安安分分的互市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周梦臣心中暗道:“走私必须重新启动。只是这一件事情,却要让锦衣卫参与进去。”

别的将领搞走私,或多或少都有一点谋私利的意思。周梦臣却不想沾染一点。甚至身处嫌疑之地,无他,周梦臣前脚将一群人以里通外国走私等诸多罪名分给解决了。后脚他自己又搞起来了,这事情传到了嘉靖耳朵之中,嘉靖会怎么想?

他宁可让嘉靖暗中捞钱,他只需有马匹就行了。

不过,这事情要一点点的来。周梦臣问道:“麻副总兵,你觉得多少骑好啊?”

麻禄眼睛一转,呵呵笑道:“既然是试验,那就百骑足够了。”

马芳听了,恨不得骂出来。百骑?百骑搞个卵用。

面对鞑子动则数万的骑兵,百骑就算再厉害,也如同一滴针,仅仅能刺痛敌人,不会起什么决定性的作用。

周梦臣摇摇头说道:“百骑太少了,这样吧,五百骑。我将巡抚衙门所有的战马都让出来,我骑驮马便是了。大家都凑凑,给马芳凑出五百骑如何?”

周梦臣就这样说。

他们还能怎么说。于是各部分分,这才给了马芳五百匹战马。

周梦臣估计这些战马除却巡抚衙门给的,成色都不会太好。但是他也要一碗水端平。这事情做到这个地步,已经不能再多了。说到底还是没马啊。

周梦臣最后给马芳承诺,说道:“如果镇里有了新战马,先补充给你一千匹,再分给其他人。”

马芳说道:“多谢大人。”马芳顿了顿,说道:“这五百骑不同于其他骑兵,还请大人赐名。”

周梦臣沉吟片刻,说道:“大同古称云中。就叫云中骑吧。”

周梦臣这个词饱含深意。

云中这个地名所指的地方,可不仅仅是云中。

大同仅仅在辽国统治的时候,短时间叫了一段云中。但是秦汉时期的云中可不是大同,那个时候的大同叫做平城,而云中,就是在而今的河套地区,就是黄河河套北部一带。

这里也叫云中。云中郡,就是那个“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云中。

而且真要说起来,这里的云中比大同来得更古老。

这也是周梦臣内心之中真正的期望,让云中骑这个名字,不再有争议。也就是将古云中地纳入大明治下。

只是这些情怀,这些人未必能够感受到的。

在周梦臣的吩咐之下,以大同城为中心,轰轰烈烈的练兵计划展开了。

只见很多大同男儿拿着一根木棒,假装是刀枪火铳之类,排列阵型,演练拼杀技术。

只是木棍再怎么假装还是木棍。

周梦臣有些着急。

鞑子秋天很有可能大举南下,营造新的军器监,也是需要时间的。屈指一算,也没有剩下几个月。周梦臣还没有打听到朝廷的一点点的动静,这让他有些束手束脚。

只能焦急的等待。

好在很快就有了消息。

有人给周梦臣报告道:“上次来的杨大人来了。”

周梦臣大喜过望,立即去迎接。

却见杨继盛风尘仆仆的来了,一见周梦臣说道:“周兄,这一次我是来投奔你的。”

周梦臣有些奇怪说道:“杨兄,你这是什么意思?”

杨继盛说道:“请看。”一边说,一边将手中的一张纸递给了周梦臣。

周梦臣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副官凭。就是类似于后世的委任状。上面写着:“左卫兵备道兼大同知府杨继盛。”

周梦臣大喜说道:“杨兄,你这什么?”

杨继盛说道:“看着朝廷上乌烟瘴气,这好生没有意思。唯有你这里,才是大好男儿建功立业之地。这一次来的人不仅仅是我,还有一位故人。”随即杨继盛将另外一个人叫了过来。

周梦臣一看,大吃一惊,说道:“殷兄,你也来了?”

殷正茂哈哈一笑,说道:“周兄的事情,军器监从来以最高态度来完成。而今我就是冀北分巡道兼军器监大同监,我这个监正与朝廷军器监一个品级。我不算吃亏。”

所谓的兵备道,分巡道,都是后世称之为道台,是省一级别派出机构,在府之上,布政司之下。在明代还没有确切的定品,更多是临时的安置。而两人都是正五品。

这也很符合,地方官员出外,升官一级的做法。

不过,即便如此,两个人在中央的要害部门,而今到了地方,很可能一辈子都回不去了。毕竟不是谁都是周梦臣的。简在帝心,想要回去有的是办法。

这份心意,实在让周梦臣有几分感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