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奋斗在大明 第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九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第九章语不惊人死不休

任何东西都是有时效性的。

情报机构也是一样,曾铣而今已经死了好几年了。难不成他埋伏下的暗子,还在傻傻效忠曾铣。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有了眼前这个人。提醒了周梦臣要组建对外情报机构的重要性。而且有了现成的入手根基。已经是一件幸事了。其他的就不要再指望了。、

周梦臣说道:“既然李先生有意为朝廷效力。我自然不会亏待。我给李先生年俸千两,如果需要用钱的话。直接向徐先生申请。只要不是超过一万两,我没有不准的。而且如果真有大功于朝廷,李将军的身后名,一力担之。也会为李先生保密,让李先生重头再来。说不定他日在朝廷上还能见到先生。”

李宽渊听了。猛地行礼说道:“李某谢过大人。请大人放心。有在下在,不敢保证别的事情,鞑子那边的消息,总是要大人第一个知道。大人下车伊始,百事方张。在下就不打扰了。这是在下的信物。如果大人有急事找在下,可令人拿此物到白登山上。告辞。”

李宽渊说完,就离开了。

周梦臣说道:“这个人就交给徐先生了。”

徐渭说道:“请大人放心,不管这里有没有猫腻。在下可以保证,绝对不会出错的。”

周梦臣对这个李宽渊还是不放心。他不知道徐渭为什么相信他。但是在周梦臣这个位置上。多一个心眼总是好的。特别是情报领域,非上智者不可为间,谁知道此人,是不是萧芹派来的暗间。

不过,这里面的斗智斗勇,不用周梦臣出面。让徐渭办就是了。谁让他引荐过来的。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来了大同也有一段日子了。我现在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打开局面?先生有什么看法吗?”

徐渭说道:“而今大同就是一个空架子,将也空,兵也空,粮也空,民也空。大同四州六县十四卫,也唯有南方几个州,尚且有些元气。但是也不能指望南边的府县。毕竟西北百姓的底子,比南方差太多了。大人如果将大同的负担压在那几个州县之上,非闹出乱子不可。”

“而且留给大人的时间也不多。春耕乃地方官员首重之事,今年天已经有些旱了。如果不抓紧时间推行春耕。那么明年的边事将不可问。大人纵然有陛下的宠信,也难逃牢狱之灾。”

“留给大人的时间不多了。”

徐渭伸出一根手指。说道:“一个月,最多一个月。一个月不解决眼前所有的问题。大人的下场就注定了。”

周梦臣听了,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北京城墙完工时间在嘉靖三十年元月低。周梦臣在顺天府卸任到大同上任,用了一个多月。而今是三月了。

纵然大同地区的维度比较高,春耕的时间稍稍往后面推迟一点。但而今也是正是春耕的时候。这个时候不春耕,秋天的收成就不用说了。巨大的粮食缺口,足够让周梦臣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问题是,如果这是在内地。休养生息数年未必不行。但是这是在边关,鞑子磨刀霍霍。说不定什么事情,就杀过来。到时候周梦臣根本无法应对。

为什么上任大同巡抚徐仁简直是逃荒式的离开大同。这就是原因。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他看得出来,徐渭是有办法的。徐渭这番话,虽然说的是实话。但是未必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别的不说,大同粮食产粮其实并不是太高,如果周梦臣能财大气粗的从北京额外要来百万石粮食,今年粮食颗粒无收也未必不行。

只是而今北京的粮食缺口才堪堪填平。更不要说陆地运输的惊人消耗。运输到大同一百万石粮食,从北京出发的时候,最少要一百三十万石上下。

这个方面当然有些天方夜谭了。只是世界上的难题从来不是一把钥匙配一把锁。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不是一个。

周梦臣看得出来,徐渭是犯了一些名士的毛病。就是显摆。先将问题说的非常严重。然后再兜售自己的解决办法。

不过,看破不说破。

周梦臣说道:“徐先生,难道真没有办法?”

徐渭手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一柄折扇,刷的一些在胸前打开,只见扇面上群山如刀锋,一道细线蜿蜒而来,气势雄厚,犹如龙腾。细细一看,却不是别的。那是一副泼墨大写意。画的正是长城。

这长城而今就好像徐渭胸中的气势。他说道:“而今只有一个办法。”

周梦臣问道:“什么办法?”

徐渭微微抿嘴,瞳孔微微一缩,说道:“杀。”

周梦臣有些不明白,这个杀,是杀谁?说道:“还请先生解说一二。”

徐渭说道:“而今大同,各种问题环环相扣。已经成了死结,鞑子在北,民心不在。要得民心。必须广施恩惠。但是大人手中有什么本钱,给百姓啊?小惠未遍,民不可用。所以各种问题,都已经锁死了所有能够正常解决办法。而今只能跳出来来看大同的问题。”

“不能,仅仅将大同的问题,局限于鞑子南下的后遗症。必须从更广更高的角度看问题。”

“物必自腐,然后虫生。鞑子之乱,不过是虫生。大人要治大同,必须找到何处自腐?”

周梦臣内心之中有几分恍然。他微微皱眉。他对徐渭想要说什么已经猜出了几分,只是徐渭的想法也太过狂妄了一点。这样做真的可以吗?

徐渭说的兴处,猛地起身。说道:“大同乃是九边雄镇,在几十年前,说九边重镇。大同第一,也不为过。然则。因为什么,让大同镇沦落到这个地步,须知在开国之初,大同每年,还想朝廷供应种子粮,最多的时候有几十万石之多,而且却要朝廷协饷百万。其中有粮食七十一万石之多。这里面是为什么?”

“兼并者谁?”

“十四卫指挥使以及军官,代王府。他们不过几十个家族,已经将大同几乎所有的土地都兼并殆尽,让军户沦为赤贫,百姓沦为佃户。大人不要看因为鞑子南下,大同城外有大片大片的荒地,就能招民屯垦,根本不可能。这些荒地都是有主的。”

“说来可笑,大同土地明明没有开垦完毕,而让大同百姓逃亡关外,谋求生路。丰州滩固然可以垦种,但是说丰州滩的土地要比大同城外的土地好,却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大同的局面,怎么到了这个地步。”

“就是此二贼为之,御虏无能,敛财无度。乃是大同有今日局面的原因。”

“既然知道根结所在,剩下就是以利剑斩死结。”

徐渭目光炯炯的说道:“诛之以收土地,编大同百姓,重建十四卫,以土地为饷银,不费一兵一卒可得十万大军。说不得大同的粮食都能自给了。大人可敢为之。”

徐渭的言语之中,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感觉。

周梦臣也听出了徐渭口中的激将之处。但是他更知道这里面的政治风险。

徐渭说的好听。这分明是对整个大同军政两端的一次大清洗。其中的风险太多了。第一个风险是北京那边是怎么样的?就不说代王是亲王,单单说这十四个卫所的军官,他们也不是没有后台的。

或许他们后台不硬,但是在生死攸关的事情上,他们也能爆发出极大的能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