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二章 民心

奋斗在大明 第二章 民心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二章 民心

第二章民心

周梦臣走了过去,说道:“怎么回事?”

李儒见周梦臣过来,说道:“周兄,这里的东西太少,缺柴火,我就派人去附近采买一些,结果却是这个样子,这群刁民,不仅仅不买,反而看用刀兵威胁官兵,简直无法无天,周兄,非要给他们一个好看不可。”

周梦臣听了,微微皱眉。

他知道,李儒的言语之间,有不尽不实的地方。李儒想采买的绝对不仅仅是柴火。

大军在外,自然是要携带一定数量的辎重,决计不可能全部指望地方供应。而驿站里也有水井,而今虽然驿站空无一人一片狼藉。但是水井还在。所有食水扎营的地方都不缺。

只是作坊需要柴火却是没有的。

而作饭的柴薪却是不能缺少的。李儒是什么样的人?那是公子哥。而京营又是怎么样的军队?总体上来说,那是比一般军队娇气一点,如果而今大军在外,没有办法了。自然会自己想办法。

而今附近有百姓,何必自己动手。柴薪这东西,如果运输到北京,那还值些银钱,但是乡下根本不值钱。一般来说,乡下百姓都有存储柴薪的习惯。特别是北方,家家户户都有成堆的柴火,都是男主人空闲时间打出来的。

这些东西根本不值钱。

所以只需几两银子,收集附近几个村子剩余的柴火就能供大军做两顿饭,一顿晚饭,一顿早饭。

李儒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毕竟李大公子在京师,一顿饭几两银子都有,这钱根本不放在他眼里。当然了,他也是有自己的私心。

京营士卒是有娇气的,但是最有娇气的还是李儒。

如果说,周梦臣一心一意在考察大军行经之地的民心民风。而李儒就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一心一意避免行军之路。

很多人不能理解行军有什么苦的,却不知道在没有火车汽车之前的赶路,即便坐着马车,那种颠簸之苦,也足够让人头晕脑胀。一个人赶路尚且如此,军队行军更是有更多麻烦事了。

特别是戚继光与士卒同甘共苦,不骑马。与士卒同行。让李儒这个上官有些难堪。

周梦臣虽然是这一行人中官最大的。但周梦臣是文官。没有人要求一个文官与下面的丘八一样徒步赶路。而李儒却是武将。他前几日还装装样子,这几日连样子也不装,什么事情也不管了。一到宿营的地方,就瘫软在营地之中,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戚继光。

赶路之路,是其一。李儒更受不了的是饮食之苦。

不要说李儒。周梦臣也受不了。

其实古人的干粮已经不错了。比起抗美援朝时候的炒米,或许有所欠缺,但是在周梦臣看来,都是同一类型的东西。反正周梦臣拿到的干粮,是干米饭,就是小米煮熟晒干。再煮熟再晒干,反复十次。十斗米能留下二斗,吃饭的时候,用热水一冲就可以了。

还有各种各样的调味料,什么醋布,盐块,等等的。吃饭的时候配在干米饭里面就行了。

味道如何,周梦臣就不说了。

反正是捏着鼻子吃的。

在外行军,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下面士卒都吃这些,周梦臣也只能吃了,反正能吃饱。

但是李儒如何能忍?每次都在驿站开小灶。偷偷摸摸好像做贼一般。只是军中有些事情怎么能瞒得过人。只是周梦臣也知道李儒是什么样的人?再加上这个年代,可没有要求将军与士卒吃一样的干粮。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事情从来不少。

李儒做的已经不错了。

周梦臣也就没有多管。

周梦臣而今也不知道李儒的暴怒,是因为柴火没有采买到位。还是他的晚餐没有到位。

周梦臣说道:“好了。出兵在外,那有那么多讲究。令士卒出去砍柴便是了。我看附近就有一片林子,速速派人过去。否则今天晚饭要推迟了。”

李儒说道:“是。”只是他内心之中,还是恨恨不已,说道:“周兄,而今已经是大同镇境内,你是新任大同巡抚,是当地父母官,他们就这样对你。你就不生气吗?今日之事,如果传出去了。你还没有到大同,威信全没了。还怎么当大同巡抚。今日之事,必须好好处理。”

周梦臣说道:“不错,是要好好处理。”

不过,周梦臣想要好好处理的意思,却与李儒不同。

李儒的话未必不对,而今看大同的情况,与内地官府完全不同。并不是说,有官职就有话语权的。恐怕边塞百姓,更认得刀兵与实力,周梦臣退让不会被认为宽容,反而觉得是软弱。

只是周梦臣更想知道为什么?

民不与官斗,这是千百年来百姓不变的原则。是什么原因,让附近的百姓,敢这样对他这个父母的官?

这个才是他想知道。

至于威信什么的?并不是不重要。但是周梦臣却自信不需要对一群百姓施加暴力而立威。

周梦臣说道:“李兄,你留在营地之中。我去看看。”

李儒说道:“何至于此,派一个百户,给他们一些颜色看看便是了?”

周梦臣语气温和而坚定,说道:“总归是治下百姓,有些事情还是要问明白的。”

李儒见周梦臣如此说话,知道阻拦不了。只是他坚持让戚继光带着人手护卫。周梦臣也就同意了。

周梦臣很快来到了附近的村落。

周梦臣远远一看,忽然想起一个已经埋在历史深处的名字,那就是坞堡。

周梦臣不知道古代的坞堡是什么样子的。但是眼前这个村子,符合周梦臣对于坞堡的一切想象。

村子外面有一个高高的土坡,村子的围墙很像是城墙,黄土夯成。倒是没有多高,只是与外面土坡结合在一起,却是易守难攻的很。周梦臣千里镜在墙头一看,赫然发现了一两门火炮。

甚至有一些壮丁已经准备好了。滚石檑木。还有长枪大刀。

从军心士气来看,周梦臣觉得大明一些官军都远远比不上这些百姓的士气。

毕竟,有很多官军的待遇还不如百姓。还要远离家园为朝廷做战。而这些百姓却是为了保家。这一堵墙后面,就是他们的一切。这是他们敢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的决心。

只是,这更让周梦臣心中有些过不去。

这里是哪里?

是大同镇下辖,与宣府相距不远。距离北京也不过几百里而已。

即便不是大明朝廷的腹里之地,但也不至于这个反应吧。他堂堂当地大同巡抚,不指望当地百姓夹道欢迎箪食瓢浆,但也不至于,如此刀兵林立,枪炮上膛,弓弩上弦吧?

这哪里是大明境内,分明是敌国境内。

周梦臣对大同有过最坏的估计,但是此刻,依然无法想象。难道而今的大同。已经不是大明的大同,而是朝廷与鞑子之间一片谁也不能完全控制的缓冲区吗?

周梦臣内心之中一阵热血上涌,对左右说道:“拿我官服来。”

官服不是为了上马准备的。周梦臣骑马的时候一般不穿。此刻他打定主意要看看情况。于是换上官服,骑马就要上前。

戚继光说道:“老师,前面危险。”

周梦臣说道:“我乃大同巡抚,前面乃是我大明子民。我就不信了。我今日能死在大明百姓弓弩之下。”周梦臣固然是在赌,但是也是有信心的。毕竟今后一两百年,这里依然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说明局势绝对没有崩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