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嘉靖的悔意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一十一章 嘉靖的悔意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一十一章 嘉靖的悔意

第一百一十一章嘉靖的悔意

一阵火铳声火炮的声音过去。

马芳猛烈的咳嗽起来。大量的白色硝烟将他给淹没了。他缓缓的站起身来。只觉得自己好像是站在仙境之中。大量硝烟形成的舞台效果,遮挡了无数血腥。不过,马芳依然能看见,大概有数百骑密集的倒在他几十步后面。

也就是说,如果戚继光慢上一点。这些骑兵马蹄就踏在他身上了。

要知道几十步对于骑兵来说,简直一眨眼的功夫。

马芳大喊道:“谁还活着,都起来。”

陆陆续续有很多人站了起来,马芳看了,只有三百多人。冲出来的时候有八百骑上下,回来的时候,只有三百骑,一下子折了这么多战友。手中却有一颗人头。马芳也不知道值不值了。

只是战场之上,有些东西,很难说值与不值。因为战场从来不是赋予某样东西价值,而是摧毁所有物质与精神的价值。

马芳处于明军火铳火炮的保护之下。硬冲的话,伤亡太大。

所以战事到此,告一段落。

周梦臣连忙让马芳进入阵中,而这边俺答也不得不收拾他不想面对的局面,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将,就在他面前的被硬生生的摘了脑袋,这事情不好办。

双方在互相收拾局面,等待下一轮的攻防。却不知道这个场面震撼了一个人。

那就是嘉靖。

说实话,而今周梦臣都忘记了朝阳城楼上的嘉靖皇帝。

也是,在自己生命在时时刻刻受到威胁的时候。谁有功夫关心自己的上司是不是在窥屏。

但是对嘉靖来说,今天是大起大落的一天。

在开战之前,他以为明军人数在这么摆着,即便有所挫折,靠着北京城墙,败还能败到什么地步,折损个万儿八千的。或者战损几个游击参将,根本不在嘉靖眼中,好不好。

结果,仇鸾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

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战居然能打成这个样子。

嘉靖做了不知道多少心理建设,才不得不接受,大明的军队已经烂到骨子里,已经不能打了这个事实。他刚刚接受这个事实,却不想又面对这样一幕。

嘉靖站得高看得远。对整个局面看的最明白不过,一开始鞑子围着车阵射箭,他还不知道其中恶毒之处。不过,嘉靖从聪慧非常。过了一阵子就参悟出来,还不等嘉靖为周梦臣担心,一阵猛烈的炮声,数百骑冲了出来,一举冲进鞑子军阵深处。

嘉靖在高处,用千里镜总览全局,看的比谁都清楚。

近千骑,在十万鞑子骑兵面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嘉靖不由想起一些词汇,比如螳臂当车,蚂蚁撼树。

嘉靖以为他们有去无回的时候,结果,势如破竹,斩将而还。

嘉靖忍不住惊叹,说道:“听人说三国,言关公斩颜良,以为是小说家言,今日一见,古人诚不欺我也。陆炳,此乃何人?”

陆炳说道:“臣知道,其中断后的乃是锦衣卫千户王效,至于这斩敌将之人,容臣细思片刻。”

嘉靖说道:“锦衣卫千户王效,追赠锦衣卫指挥使,荫一子为锦衣卫千户,如果王效有成年儿子,让他到朕身前当差。”

陆炳说道:“臣代王效谢过陛下,臣记得周老将军临终之际,为周梦臣推荐一位将才,言之有将才,名为马芳。而臣看过周梦臣军中花名册,也有此将。至于是不是这一位,臣就不清楚了。”

其实陆炳记性特别好,怎么会不记得。他颠倒一下瞬息,其实也是为了锦衣卫。他是要为王效请功。而王效是锦衣卫的人,王效的功劳,就是锦衣卫整体的功劳。

虽然王效战死了。但是谁都看得出来,这一战首功乃是马芳。

如果先说马芳,王效就等而下之,不会有这样的赏赐了。荫子为锦衣卫千户,要知道很多老臣退休的时候,也不过这个恩典而已。

嘉靖说道:“国家还是需要老将啊。将这个名字记下来,他如果能活下来,朕必然重重有赏。”嘉靖语气带着几分兴奋,说道:“有此一战,鞑子是不是对周梦臣无能为力了?”

陆炳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陛下,除非俺答死在城下,恐怕今日之事,不算是完结。”

陆炳也想给嘉靖一个很好的回答。

但是不能。

实力相差太大了。

五千对十万,这种数量级的对比,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五千破十万,而且是步卒破骑兵,这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嘉靖语气之中的一丝丝兴奋忽然沉寂下来,他问道:“炳哥儿,为什么都是大明军队,相差如此之大?”

对于这一句话,陆炳保持沉默。

一来,这个问题太大了,大到陆炳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即便洋洋洒洒说上万言,十万言,也未必能事情说清楚。二来,陆炳也听出来,嘉靖与其说是问他,还不是在自问。

陆炳根本不需要回答。

正如陆炳推断那样,嘉靖并没有追问。他此刻内心之中,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人的问题。

对于嘉靖来说,军队从来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军中到底是什么样子,嘉靖只能从一些奏疏之中知道。各有各的说法,对于嘉靖来说,从来是雾里看花。虽然嘉靖很聪明,但是军队的事情,可不是单单聪明就行的。

他想来想去,只能将事情归结到人上面。

他认为之所以,有如此鲜明的对比,是他自己所用不得人。

这也算是传统儒家士大夫的政治观念,似乎用对了人,事情就能做好了。

“我早知道,周梦臣在用兵之上有此雄才,令他镇守边关,能为朕的杨文襄。何至于有今日之辱。”嘉靖内心中暗道:“而且却是迟了,周梦臣今日恐怕难以幸免了。一时间朕又从什么地方找得力的边臣。为朕解忧。”

今日之事,让嘉靖对得力边臣重要性,有了深刻的领悟。但边臣也不是好选的。周梦臣今日脱颖而出。本来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是可惜了。

杨文襄说的就是杨一清。

嘉靖一朝的边臣之中,曾铣是相当杰出的一位,但如果说终嘉靖一朝,曾铣是最杰出的一位,却是有问题的。因为忽略了一位老臣,这位老臣就是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的杨一清。

虽然杨一清担任过内阁首辅,但是很多印象之中,杨一清担任首辅印象不深。但是对杨一清担任三边总制的印象极深。杨一清一辈子与西北有不解之缘,真要说起来,仇鸾的祖父仇钺,就是杨一清的旧部。

时人将杨一清当做本朝之郭子仪。

也是大明一朝仅有几个出将入相的大臣。

嘉靖初年,嘉靖登基之后几年,嘉靖担心北虏,请杨一清坐镇西北数年,结果西北太平无事。

不是鞑子学好了,是不敢。当时的杨一清已经很老了。

杨一清历经四朝,成化,弘治,正德,与嘉靖。甚至复套之事,杨一清都提过,只是当时河套地区鞑子还不多,结果刘瑾不干,然后杨一清就反手给太监张永出谋划策,在平定安化王之乱后,就是仇钺起家那一战后,反手将刘瑾搞死了。

虽然杨一清也不是毫无问题的。但是在杨一清在的时候,嘉靖的确从来没有担心过边事,反倒是杨一清病逝之后,边患才慢慢多了一些。这或许是巧合。毕竟嘉靖前期,也是嘉靖励精图治的二十年。但恐怕也不完全是巧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