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四十三章 井

奋斗在大明 第四十三章 井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四十三章 井

第四十三章井

赵九说道:“大人,程小哥画得图自然是极好的。只是而今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能不能打一口井?”

周梦臣微微一愣,他再看着图纸,果然是没有井。

对于这一点,周梦臣也理解。

井在古代城池之中,是一个比较稀缺的资源。在古代一个县城全境有一百多口井,就算不错了。

百姓家里没有井,一般是很多街坊邻居,一起用一口井。清晨的时候,见很多百姓在街口的水井边排队,并不要吃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南方水井更少了,原因很简单,南方很多河流。也可以作为百姓的取水地。所以对水井的需求量,就更少了。

周梦臣家里就没有井,不过,他家距离井并不远,无他,钟鼓楼上的莲花漏是需要大量用水的。这口井自然要距离钟鼓楼不远。

所以,这图纸上并没有井,周梦臣也不觉得有什么。要知道武昌城中,就有九个湖泊。

周梦臣问道:“而今取水不便吗?”

赵九说道:“大人英明。正是。一来养济院的人多了。需要的水也多了,二来,这几日司湖的水位下降的厉害,可以取水的地方,有好些百姓争,我们这些老弱病残是抢不过他们的。房子翻修是可以放放的。这水一日不吃,就不成的。”

周梦臣忽然想起了之前刘师爷提到了的旱情。虽然他还没有感觉,但是这旱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之间影响到了周梦臣身边的人。

周梦臣说道:“好,添上吧。”

“是。”程大位说道。

在图纸上添上一口水井,很容易。

但是真正打出一口井,却是有些麻烦。

周梦臣打听过,打一口水井的造价,高低不一。但最少也要一二十两,如果是一口大水井,甚至要百两上下。

好在周梦臣预算充足。

并不在乎。

安排好这一切之后,周梦臣步行出了养济院。

还没有走多远,就看见了前面人潮汹涌。

一个个扶老携幼,来到湖边打水。

远远的看去,整个司湖还是碧波荡漾,但是走进了一看,就会发现,湖面退下了好大一片土地,让想打水的百姓,不得不走过大片的淤泥才能打到水。这些湖底的淤泥,柔然不能撑重物,故而不知道有水,有木板铺出了几条路。

而百姓们都是猬集在几条木板铺成的小道之上,更显得人来人往拥挤之极。

周梦臣看着暗暗皱眉。

这个场面是他没有想过的。

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的人对旱情没有什么感觉的原因。是因为后世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高。只要不谁水流完全干涸,很多人是没有感觉的,而且即便是地面水干涸了,还有地下水可以用的。

但是这个时代就不一样了。

农业用水暂且不说。

单单是湖面下降了最多不过一米,就给居民用水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在这一刻。周梦臣对古代脆弱的生态有了更深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旱情。

“周兄也在这里?”周梦臣忽然听到身后有人说道。他转身一看,却是张叔大。立即行道:“张兄。”

养济院的正门与府学后面相距不远,而这司湖更是在府学之后,甚至一部分司湖水都被引入府学后院之中,可以说是一墙之隔。

张叔大看了眼前一切,说道:“民生多艰。近些年来,湖广水旱频发,旱灾还好一点,最怕的是水灾。我家住荆州,万里长江第一洲。首当其冲。总体来说,旱总比涝啊。只是最怕久旱必涝。”

荆州一带,从来是长江水灾的重灾区。

因为长江出三峡在荆州一带一泄千里。再加上从明代开始,湖广熟,天下足。之所以如此,就是在明代中期,展开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一个个湖泊就此消失,长江两岸有了大量耕田的同时。

长江也失去了很多可以储存江水的地方。

长江水患也越演越烈,越往后,越厉害,到了而今,长江水患远在黄河之上了。

周梦臣皱眉,说道:“今年应该不至于吧?”

张叔大摇摇头,也没有说什么。这种事情如何说的准啊?现在说什么也没有用。他岔开话题,说道:“周兄,怎么在这里?我听说这一段时间,车巡抚已经下令要求湖广各级府县都停止其他政务,一切以抗旱为要,江夏县衙之中,估计忙得脚不点地了。”

周梦臣轻轻一笑,说道:“托之前的福,县令将我当神仙供着。我什么事情都没有?”

张叔大说道:“却是屈才了。”

周梦臣心中微微一动,说道:“正好,我有事与张兄请教一二。”

张叔大目光与周梦臣的目光一对,心中若有所思,说道:“好。”

两人来到了养济院之中。

周梦臣说道:“我久在书斋之中,却不知道抗旱以何事为要?”

张叔大听了,说道:“抗旱自然是修建水利为要,很多地方只要修建一些沟渠,即便遇见旱灾,也不怎么怕了。只是而今修建水利,却是临渊结网,临渴掘井之举,有些太迟了。所以一般来说,抗旱,当以两事为主,一是修建水车,二是挖井。这是见效最快的,也是周兄用武之地。”

周梦臣见被张叔大看破了,也不隐瞒,说道:“张兄,所言极是。我这一点微末本事,比不上张兄。但是在制器上,还是有些可以自傲之处。见生民疾苦,自然不愿意袖手旁观。”

当然了,周梦臣也是有一点私心的。

周梦臣反思之前,他为什么转危为安,就是因为他在士林之中薄有名声。

在古代农业生产,是一等一的大事情。

如果在这上面有说助益,周梦臣的名声只会更大。

这个举动,在古代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养望。”

张叔大正准备说话,却看见赵九,程大位等几个人站在外面。

周梦臣看见了,讲几个人叫进来,问道:“什么事情?”

赵九说道:“大人,我们已经找人来看过水脉了。只是挖不动。”

(本章未完,请翻页)

周梦臣听了,与张叔大对视一眼,心中暗道:“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周梦臣说道:“张兄一起去看看?”

张叔大自然没有拒绝了。

一行人就到了挖井的地方。

却见一个葛衣老人,还有几个壮丁光着膀子站在一边。

赵九立即为周梦臣引荐。

这个老人就是负责挖井的人。也是周梦臣是官府中人,否则这个时候,是不可能立即找人过来的。

周梦臣看了看已经挖开的水井。并不是多深。大约有一米多深。

周梦臣说道:“怎么回事?”

老者立即上前说道:“禀报老爷,这一带在蛇山与凤凰山之间,本来就石头比较多,而养济院这里靠近城墙,更是如此。而且今年旱情,水位也下降了不少,更难以打通了,非小的不尽力。实在是打不动。”

周梦臣说道:“能不能用火药?”

老者说道:“老爷,万万动不得,只要一动火药,这井非塌不可。”

周梦臣听了,只觉得挠头,说道:“真没有办法了?”

这老者说道:“小老儿无能,这样地面也只有四川那边的人能打通了,我等没有这个本事。”

周梦臣有些好奇,说道:“四川打井技术很好吗?”

张叔大说道:“四川井盐,天下闻名,据说能打如地下十几丈之处,令地火外泄,用于煮盐,我也只是听人说过,具体怎么回事?我也没有见过。”

周梦臣听了,暗道:“地火外泄,应该是天然气。”

他虽然不知道四川的天然气有多深,但是想来,应该比水层浅。而且武昌城毕竟是在长江边上,即便不提长江,在数百步之外,就是司湖。周梦臣怎么想,也不觉得这里的地下水能有多深。

暗道:“古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周梦臣说道:“程叔,你去订一根铁棍,要精铁的,最少有碗口粗。”

“是。”程广德说道。

周梦臣说道:“赵九,你去找人,让作坊那边停工。我有东西要造。”

赵九立即答应说道:“是。”

而今工坊那边生产过剩,周梦臣已经准备让工坊那边造家具了,临时加个班,生产别的东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周梦臣说道:“张兄,对不住了,我恐怕要忙一会儿了。”

张叔大说道:“不用管我,我正想看看周兄之巧思。”

周梦臣深吸一口气,说道:“尽量不让张兄失望。”

说实话,周梦臣在这一件事情上,并没有什么把握。倒不是,周梦臣没有把握打破这石头,而是不知道这石头有多深。但是总要试试而已,不是单单是为了养济院这一口井,而是为了弄一个尽可能快速打井的工具,或者说机械。

周梦臣对程大位说道:“你跟我来。”

程大位数学学的很快,而且算盘打得贼溜,似乎不在冯立之下,已经可以承担一些下手的工作了。

程大位也大为高兴,说道:“是,师父。”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