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八十一章 拜师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八十一章 拜师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八十一章 拜师

第一百八十一章拜师

王廷相与吴廷翰最大的不同,并不是学问有高低。

不要以为王廷相是老师,吴廷翰的学问就比不上王廷相。

一来学问之道上,高低很难论的。无法量化。二来不同人不同时间段的学问高低是不一样的。王廷相毕竟去了。而吴廷翰在王廷相的基础之上有更多的专研。否则王廷相也不会这么喜欢吴廷翰这个弟子。

两人最大的不同,是官职的不同。

吴廷翰脾气太硬,在官场之上做不到和光同尘。他弃官之前的几任调任,明眼人都看出来不正常。

之前也说过,大明官员升迁都是有一定之规的。前面当什么官,升任什么官职。都是有说头的。但吴廷翰却不一样,从京官到地方,从这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每一次都是打破常规。

原因很简单,上官们都在踢皮球。

对于这种脾气太硬,不听话,又没有把柄的下属。只能踢走了。

吴廷翰也是被踢了好几次,才对官场深刻的失望,最后弃官。

而王廷相却不一样。他最高坐到都察院左都御史,已经是朝廷七卿之一,都察院的头头。仕宦多年,历任四方,单单以名声看来,王廷相的名声与吴廷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单单名声来说,刘天和都比不上王廷相。

毕竟刘天和虽然做了一些事情,但是在学问上的建树并不多。刘天和的学问大多在水利,医学。在这个时代属于小道。而王廷相却不一样了。

朝廷高官加大儒的身份,对影响力的增幅,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

吴廷翰觉得周梦臣不可能拒绝这个提议。

因为对周梦臣大有好处。而且周梦臣要承担的义务却不多。原因很简单,王廷相已经不在了,这些做弟子的义务,无非是照顾一下老师的后人,或者在为老师结集出书上面出一把力气等等。这都是小事了。

正如吴廷翰所料,周梦臣实在无法拒绝这个好处。

他拜入王门不就是为了王廷相的名声,成为王廷相的弟子,还是王廷相的徒孙,还是有所区别的。

周梦臣立即说道:“多谢先生。”

吴廷翰说道:“叫什么先生?叫师兄。”

周梦臣立即说道:“师兄。”

不过,拜师礼仪可不是他们两个人说两句就可以的。

吴廷翰也仅仅带了一个儿子,拜师礼仪只能让周梦臣自己去操持。不过按吴廷翰的意思,也不用大办,他只请了数个人是师兄弟见过便是了。至于周梦臣那边也就请几个要紧的朋友便是了。

有一些家仇不可外扬的感觉。

吴廷翰并没有将当日酒宴上的不愉快说给周梦臣,却没有与他们重新和好的想法。

于是,周梦臣就在自己家中摆上两桌。做过见证。

吴廷翰请来了张潮,高拱等数人。而周梦臣这里请来了张居正,殷正茂。杨继盛,瞿景淳,凌云翼,等数人,还有周梦臣弟子都在场。

等吉时到了。

吴廷翰请了王廷相的牌位,也没有什么繁琐的理解,只是令周梦臣上前磕头上香,就算是礼成了。

吴廷翰随即将张潮等人,介绍给周梦臣。

而周梦臣也将自己的弟子一一介绍给吴廷翰等人,当然了,周梦臣也见到了比自己大上十几岁的师侄,吴国赏,也就是吴廷翰的次子。

一番交谈之下。

周梦臣发现了王门气学,虽然在朝廷之中,看似式微了。但是也要看与谁想比了。比起周梦臣大猫小猫三两只的样子。气学与实学之间关系非常好,甚至大部分两者兼有。

毕竟实学虽然从丘浚开始提出了经世济用的口号,但是这个口号在儒学上根基浅薄,只是一个主张。与儒学各派都没有什么抵触的地方。只不过,气学比理学心学更务实一点。两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南方这一张关系网,还是不算密集。但是在长江以北,很多地方都有有交情,或者有通信的人。

而吴廷翰难得来京师一次,过几日就要回京,几个师兄弟在学问上有了疑问,都在问吴廷翰。很快拜师宴,就转变为了气学内部研讨会。

这个时候,周梦臣是说不上话的。

虽然吴廷翰已经将王廷相的手稿,与自己的手稿,洋洋洒洒数百万字,全部留给了周梦臣。

而今的数百万字,不过一部小说。但是在这个时代,可以说王,吴两人毕生所学。只是周梦臣还没有细看。对于很多东西,都只能听听而已。

毕竟他在儒学上根基太过浅薄了。

说着说着,张潮提了一件事情,说道:“吴师兄难得来京师一趟,要不讲一次学吧?”

吴廷翰说道:“算了。北京不是讲学之地。”

高拱说道:“张师兄也是的。此番刚刚得罪严嵩,又在京师讲学,不是送把柄于严嵩。不过回到南方之后。吴师兄却可以试着讲学。毕竟南方讲学之风大盛,总不能都让心学讲学吧。”

吴廷翰叹息一声,说道:“为兄,虽然不敢说拙于言辞,但说阳明先生的弟子,的确有口绽莲花之能。为兄在家乡讲过几次学,只有家乡子弟好好,一旦有外来士子,总是讲不成的。”

口绽莲花在这里,可不是一个好词。而是一句讽刺的话。

原因无他。

口绽莲花说道是僧人说法。而气学与理学对心学的最大指责是什么?是逃禅。也就是说王阳明的学问,根本不是儒学,而是佛门的。虽然明代有三教合一的说法。但是在读书人眼中,儒学还是胜过其他的。将心学开出儒学的学籍。

这个责难有些太严厉了。

学术之争,看似不温不火,但是下手也不会轻了。别的不说,黄宗羲在写《明儒学案》的时候,写的就是心学传承脉络,将气学一脉干脆省略了。不能省略的也曲笔写之。

王廷相属于不能省略的。而吴廷翰是属于被省略的。以至于吴廷翰成为日本古学主要思想来源之一,被推崇备至,但是在故乡却根本没有名声。

周梦臣心中一动,暗道:“这不是一个大好机会。”他立即说道:“诸位师兄,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吴廷翰说道:“说来听听。”

周梦臣说道:“诸位师兄知道大医精诚吗?”

高拱说道:“之前不知道,但是而今却是知道。毕竟当日大会之后,大医精诚期刊已经名扬天下。你是想,仿造大医精诚也发行一本刊物?”

周梦臣说道:“高师兄英明。真是此意。”

吴廷翰对大医精诚不大熟悉,听了这番话。又问了问大医精诚的运作模式。最后问道:“大医精诚的问题解决了?”

周梦臣说道:“小弟我调任兵部车架司,这个问题马上会解决。”

吴廷翰说道:“那钱怎么办?我虽然不知道大医精诚砸了多少钱,但是想来不少的。这分钱,我们大概是拿不出来的?”

周梦臣说道:“小弟还没有奉上拜师礼。这一分刊物就当是拜师礼吧,请师兄放心,用不了多少钱。”

且不说铜活字技术成熟,让成本降低很多,即便是成本不降低。周梦臣也要咬着牙办。无他,这分刊物是给气学准备的吗?说是也是。但是根本上却是周梦臣给自己准备的。

既然周梦臣出了钱,那么主编的权力,自然也在周梦臣的手中。而气学这一批人,大概是最容易接受科学价值观的人。

这份刊物,就是周梦臣心目中的科学期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