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九十章 马王爷三只眼

奋斗在大明 第九十章 马王爷三只眼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九十章 马王爷三只眼

第九十章马王爷三只眼

太阳按照自己的节奏,与往日一样,在地平线上挣扎,还没有冒出头来,就已经将大片的天空都渲染成血色。正如地上的颜色一般。

马芳的外号,就是马王爷。

有叫错的名字,没有起错的外号。

那么马王爷这个外号,到底是什么意思?是马芳有封王之才?自然不是。在大明对武将的祝福都是公侯万代,而不是封王。

马王爷乃是天上神邸,传说众多,有说是马天师,有的说是马元帅,又有人说是马祖。这里流派众多,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但是有一点是一定的,这个神邸是道教护法神,凶悍异常。

有一句俗语都听说过:“不给你点厉害瞧瞧,你就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就是说这位神邸有三只眼,特别第三只灵光神眼。

而马芳的外号,就是这个马王爷。

而马芳在战场的表现,也就可想而知了。

他带着几十个亲兵,与后队脱节,冲在大军之前,但是他的将旗成为全军的信仰所在。当然也成为了所有鞑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虽然一时间鞑子不能完成集结,但鞑子之中不乏勇士与猛将。他们都一个个或者孤身冲上来,或者带着亲兵围上来,阻挡马芳前进的脚步。但都不是马芳的对手,而马芳的马术更是高超之极。

不管什么样的情况,都如履平地,根本不会落马。

不过马芳虽然势如破竹,但他内心之中依然清醒之极。知道他现在所有优势,都是建立在突击的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优势越来越弱,所以不能恋战。就在太阳从地平线下挣扎而出,最后大放光芒的这一段时间之中。

马芳带队冲鞑子营地一段杀到另一端,这中间,不知道掀翻了多少帐篷,撞飞杀死多少鞑子,并放出了多少马匹,总之将鞑子大营打得一踏糊涂。马芳冲出去之后。他们才反应过来。

俺答看这满地狼狈,只觉得与周尚文大战一场,虽然伤亡不少,但绝无今日之憋屈,一时间怒不可遏,立即点起几支刚刚聚集起来的兵马去追,绝不可放马芳回去。

其实俺答也知道,未必能做到。毕竟马芳有备而来,说不定前面还有明军接应。追击很可能无功而返,只是受此偷袭,他不下令追击,都觉得自己的内心之中一口气过不去。

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马芳还给他一个惊喜。

马芳杀出不久,就发现敌人追来。

他眯着眼睛看了看日头。又看了看一侧一个丘陵。立即下令不逃了,在丘陵之上列阵。鞑子追过来,见马芳阵势严谨,一时间不敢追击。却不放马芳忽然杀下来。

而这个时候,早晨的太阳光才脱去了清晨的纱衣,变得炙热起来。

而马芳从东向西杀。这些鞑子看向马芳的方向,顿时觉得一轮太阳在马芳背后,光芒刺眼之极。弯弓瞄准比较困难。

而瞬息之间,马芳就杀到跟前,先是一阵箭雨,随即透阵而出。

鞑子聚集的人马并不多,毕竟而今大营还一片混乱,一时间能聚集万把骑兵已经不错了。而且他大多以为做了如此事情的明军将领定然猖狂逃窜,不敢回顾。万万没有想到,马芳胆大包天。又心细如发,杀了一个回马枪。

鞑子根本没有准备好恶战,顿时溃退而去。

不过,马芳也没有追。

因为与蒙古人打仗,万万不可将他们溃退当成真的。蒙古人从来不以逃遁为耻,随即都可能反身回击。

马芳看着他身边的将士,虽然不能说是全须全尾,但伤亡也不多,唯一可惜的是人数有些少,马芳暗道:“如果全军在此,我都想再走一趟鞑子大营,可惜了。”

不管打仗有多少奇计,最后还是实力的对决。

马芳手中实力比起鞑子还是太弱了一些。

只是退去。

不过,这一战就是鞑子南下的终局了。

经此一战,俺答清点人数,此番入关则损万骑上下,对鞑子来说已经伤筋动骨了。更重要的是,联系的失败动摇了俺答的地位,俺答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在内部之中。

而周尚文也算是用尽浑身解数了。

毕竟大明与鞑子相比,大明强。但是鞑子与大同镇相比,强得是鞑子。

周尚文战前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骑兵,这一战折算五六千骑之多,对大同镇来说,也是压力很大,甚至最大压力不是人,毕竟大同民风尚武,甚至可以说全民皆兵,几乎是一个成年男子,拉出来就会一些军事技能。

毕竟在大同的民户,大多都是迁过来的,祖上都是军户,即便不是,也在军中讨过生活。所以,不敢说拉一个大同人都是精兵,但是稍稍训练却是合格的兵员。

最大的问题是马。

大同镇折损的战马数量,要比人多一倍。但是这战马的补充,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战马的折损,还是周尚文要面对诸多事情的一项。关于战事的善后有太多太多事情要处理了。

都需要周尚文去那些文官太监们力争,尽可能保障将士们的权力。

有时候,真是打得好,不如报捷文书写得好。

且不提周尚文与大同巡抚,镇守太监之中,勾心斗角,恩怨情仇。单单说此刻的拒羌堡之中,伤员遍地。

此刻李时珍带着来自湖广的师兄师弟们,还有军中选出来的学徒们,正在忙碌之中。

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在惠民医院之中也是如此,惠民医院的郎中分为两支,一支是薛已门下,一支是李家门下的。总体上来说,薛已门下大占上风。这倒不是薛已自己有什么想法。薛已一心扑在医学之上,根本没有想那么多蝇营狗苟的事情。奈何,薛已的弟子不这么想。

虽然有周梦臣在。还有周梦臣与李云珍的关系,薛门弟子对这些来自湖广的乡巴佬们,不会做得多过分。但是一些区别对待,也是很明显的。这些湖广来的李家弟子自然去找李时珍出头。

毕竟李时珍医术精进特别快,在年轻一辈之中,几乎无出其右。薛家之下,也就一个薛九针,能与李时珍争一时之短长。不过薛九针而今在曾铣军中。不在京师。

李时珍在诏狱之中走了一圈,对官家厌恶之极,如果没有周梦臣的劝说,以及新医术的诱惑,他根本不想在北京待下去。哪里受得了这个气。

再加上薛九针医术发展很快,在大医精诚之上,发表好些文章。开创出不少手术。而薛九针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进步,就是因为在边关,几乎每日都有受伤,而且对于鞑子尸体怎么处理?将士们丝毫不在乎。

甚至有大胆的将士,在薛九针解剖的时候,还在一边指指点点,讨论从什么地方下刀,杀人更有效率。

因为薛九针在当地救了很多人,当薛九针没有尸源了,有将领就带着家丁去塞外兜一圈回来就有了。哪里像在北京。死囚的数量也是相当有限的,而且不能大张旗鼓的搞。

想要解剖练手,很难的。

有这样的资源堆积,薛九针医术不进步才怪。

于是,在周梦臣搭上周尚文的线之后,李时珍很快就带着湖广一批师兄弟来到了大同镇,毕竟李时珍也学了刘天和的医术,虽然没有定下师徒名分,但是却有师徒之实。再加上李时珍的医术已经摔打出来了。救死扶伤,让全军上下,都非常尊重李时珍。薛九针在曾铣军中待遇,李时珍在大同军中,只多不少。李时珍自然觉得如鱼得水,不想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