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六十二章 炉火纯青

奋斗在大明 第六十二章 炉火纯青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六十二章 炉火纯青

第六十二章炉火纯青

周梦臣这边正说的话,忽然有人说道:“青了。”

很多铁匠都纷纷上前去看。好像激动非常。

周梦臣也上去看了,不明白这些这些铁匠为什么这样激动。问了才知道。

有一个成语,叫做炉火纯青。代表技艺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但是炉火纯青这一句话的原意其实是对火焰颜色的描写了。

火焰在不同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红色橙色3000度,黄色白色4000度,青色蓝色5000到6000度,紫色7000度以上。

而古人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就是青色。才有炉火纯青这个词汇。

而这个时候,周梦臣也没有什么温度计。水银温度计都没有,更不要说测量炉温的温度计,也只能用最古老的办法,也就是让这些有经验的工匠,通过预留的观察口看里面火焰颜色来判断炉温。

只是他们也万万没有想到。

这才刚刚开始,就达到了这种温度。

这些铁匠虽然各自贡献了很多秘方,甚至也负责其中一部分工作。但是整体把握还是周梦臣来做,所以这些铁匠们本身对周梦臣并不是太信服,很多未必没有在腹诽周梦臣乱动祖师爷的成法。

但是碍于周梦臣的官位不敢说而已。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铁炉一开始,就显示出不凡之处。

炼钢的时间不短,要烧上一整天。周梦臣也没有坚持到最后,而是让弟子们轮班记录火焰的颜色。在第二天要开炉的时候,周梦臣亲眼看见,火焰就已经有一丝紫色的感觉。

随即一声开闸。

滚滚的铁水顺着管道流了出来。

一个个铁匠立即上前。将准备好的模具只能放到铁水下面,让滚滚的铁水流进去。

周梦臣这一段时间,一共准备了五百个模具。

一口气灌了一百多个。毕竟周梦臣要造这种放在战车上的小炮,每一门也不到五十斤。而周梦臣造得铁炉,要比佛山的铁炉都大不少。而佛山哪里都能做到一次性出铁,数千斤,周梦臣也未必做不到。

等铁炉之中铁水放空之后。

周梦臣就等着新炮情况如何了。

当然了,也要看看铁炉的情况如何。

毕竟这两者都是新设计的。

等铁炉冷了之后,几个人铁匠进去看了,发现铁炉似乎承受不住这么高的问题,有这样那样的损毁,需要修补。不过,这都是小问题,小修小补就行了。毕竟这些铁匠们也没有想到,这铁炉有这么高的温度。

周梦臣已经在试炮了。

一天的时间之内,周梦臣一口气将一百门新炮都试了一个遍。

终于发现最开始数门,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总之不能撑到二百炮。但是之后八十多门都能撑到连续发射二百炮。但是注意是撑到的。

几乎到二百炮,这些炮身都有明显的发热,这个时候谁用手摸一下,一准一个大燎泡。这已经到了极限。再开炮,肯定炸膛。

周梦臣虽然对这些火炮并不是太满意。但是不管怎么说,自己吹的牛逼自己也算圆了回来。同样事实也证明,以大明的技术水平并不是造不出好炮,而是太多数人都没有将心思放在造炮上面。

周梦臣说道:“就这样吧,先开几炉,就五百门炮搞定。其余的事情,再说不迟。”

不过,这样的钢铁质量能造蒸汽机吗?

周梦臣并没有多少信心。

而且很快,周梦臣在总结大会之上,得到了一个不大好的猜测。

一个铁匠认为,这一次铁料的质量如此之好,其实是因为这一次投入的铁料根本就是铁,而不是铁矿石。相当于精炼了一次。如果投入的是铁矿石,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周梦臣听了很郁闷。

倒不是,周梦臣觉得不对。

而是周梦臣估计可能是对的。

如果这样的话,铸炮的成本就有很大的提高。

周梦臣给曾铣的定价,未必能有什么利润了。

而且现实很快就给周梦臣反馈了。皆下来每一炉的铁料质量都不同。有高的,有低的,非常不稳定,反应在火炮上,有一批次火炮的质量是最好的,有些批次能只能几门炮能通过连射二百炮的测试。

似乎毫无规律。

周梦臣几乎要抓狂了。

这是什么鬼?

这让周梦臣无比怀念后世很多工具,他连最基本的测炉温的温度计都没有,各种材料分析也做不到。只能按照一次又一次去试验,找到其中规律。

有时候,科学进步是没有捷径的。

不过还好。

周梦臣的一千门火炮跟五百辆战车送到了曾铣手中,曾铣非常痛快的下打了下面的一万门定单。不算最开始的一千门。毕竟这门比较小,可以类比戚继光造的虎蹲炮,或许在样式上,形状上有所不同。但是在重量上,威力上,却是一门可以让步卒随身携带,两个人扛着,就能跟上行军的步兵炮。

在对付骑兵上,这门炮发生的霰弹,也非常有威力。

曾铣多出的一千门,准备装备步兵。

不过,说起来大明步卒其实并不是太缺火炮的。样式繁多的火炮,有相当一部分都是交给步卒的。曾铣也不过随手为之,凑个整数。

曾铣毕竟是文官,他对下面人的了解还是有些片面的。当这一批火炮在曾铣面前连发二百炮,而不炸膛的消息传来,立即引起了轰动。大明军队里面各种关系枝枝蔓蔓的,什么消息都瞒不过人的。

曾铣下面的榆林,宁夏,甘肃,等镇知道到了。等于整个九边都知道了。

不得不说,天下将士苦火器久矣。

虽然真要说起来火器炸膛死的将士并不算太多,但是这太伤士气了。将士们宁肯上阵被鞑子杀了。也不愿意被手中的武器给炸死了。

武器是将士们在战场之上的依靠。一旦将士们开始怀疑自己的依靠,这太伤士气了。

所以,很多地方将上面发下来的火器封在仓库之中不用。都是觉得手中的刀枪好用,毕竟刀不会跳起来砍了自己。

这也造成一个现象,大明这些年与蒙古交战的时候,发挥作用的大多都是精锐骑兵。火器很早就靠边站了。

并不是将士们不知道火器厉害。只是害怕他们太厉害了。

榆林,宁夏,甘肃等镇还好,他们上面是曾铣。他们已经打报告给曾铣,想要这一批炮。

但是曾铣觉得够了。毕竟而今一切资源都要向复套军事行动而倾斜。这些炮放在战车之上,又不是不能拆下来。等复套之后,这些炮自然要分给各镇,曾铣可不觉得自己能一直掌握六万精锐之师。

这一支军队,到时候已经很解散的。家当也是要分的。

他甚至以此为要求,要求下面各镇派精锐过来,否则到时候分家当的时候,可不要怪他厚此薄彼了。

而大同,宣府,山西,辽东,他们上头可没有曾铣。于是他们纷纷向上司要求这种炮,各级将领,也都与兵部交涉。只是周梦臣都给婉拒了。

而今生产并不稳定,很多问题都没有解决。

周梦臣的小本本上,已经记录了二三百条疑问了。再加上曾铣的订单在前,周梦臣实在没有产能了。扩张产能也不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当然了,周梦臣觉得他一旦解决一系列问题之后,倒是生产这种炮的速度,只会比战车更快。倒是填满九边绝对不是问题。

兵部自然不敢为难周梦臣了。所以将各地的要求都拒绝了。只是这一拒绝,反而弄出事情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