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二十六章 冬官之才

奋斗在大明 第二十六章 冬官之才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二十六章 冬官之才

第二十六章冬官之才

明代人说话,喜欢用古称,特别是在官制上面尤其是这样的。

所谓之冬官,就是工部尚书。

在张叔大看来,周梦臣的才华是足以胜任大明工部尚书的。

这个推断也不是凭空而来的。是有事实依据的。

周梦臣刚刚处理的木料加工的问题,其实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古代很多东西都是木制的。可以说古代中国称之为木材社会,也是合适的。

船只,房屋,各种器物,大多都是木材做的。

所以,对木材加工。是很多行业都要面对的问题。

古代砍伐木头,并对木材进行初步加工,是一个很艰难的苦役,死的人是非常多的。

周梦臣仅仅是数日工作,就将这个难点给攻破了。

如果不是张叔大亲眼所见,也不会相信的。

更让他觉得不敢相信的,不是别的,是周梦臣验算手稿,还在他手中。

虽然有一些东西,张叔大还看不懂,就是为什么周梦臣确定齿轮按照这样的安置。

这一点需要用到渐开线函数。周梦臣是直接省略过程。

但是张叔大可以确定的是。周梦臣能力,不仅仅在于解决这些小问题上面。

张叔大对周梦臣冬官之才的判定决定是负责的。

在这个基础之上,张叔大才有意让周梦臣走科举正途。无他,因为这不是明初了。

明初一直到正统前期,还有工匠出身的工部尚书。

但是而今天下只将科举当成正途,想要当工部尚书这样的高官,不是进士出身,简直是不可相信的。

甚至不要说工部尚书,就是工部之中当一个正堂官,没有一个进士出身,也是不可能。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

在张叔大看来,周梦臣的才能足够担任工部尚书。但是周梦臣必须考一个进士才可以。

这也是张叔大想要让周梦臣走科举正途的原因所在。

为官最重乡情。

如果周梦臣在朝廷之中步步高升,对张叔大也是很有帮助的。

周梦臣却不知道张叔大心中是如何想的?周梦臣心中暗道:“我?考科举?我上辈子,就是一直学学学,考考考。这一辈子,绝对不让别人考我。而且什么四书五经,让我更是讨厌,我好歹是新时代四有青年。谁想学这些老古董。”

周梦臣哈哈一笑,说道:“谢张兄吉言。”

半个月后。

总兵府之中。

丰城侯李熙正在与巡抚车纯说话。

两人先是商量朝廷新下来的命令,咸宁侯仇鸾上奏朝廷要求拨给军粮。户部下令,要求从湖广拨给了。

这事情说大也大,说小也小。

不管涉及军民两方,车纯自然要与李熙商量一二。

车纯已经六十多岁了。年老体衰,不过倒是一个清官,凡是以清静为务,与民休息。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个巡抚,似乎都没有什么概念了。总体上来说,也算是一个好官,这种不受贿,不折腾,不乱搞的官员。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一件好事。

两人商量完了。

车纯随意问道:“李侯,你对这个咸宁侯有什么看法?”

李熙冷笑一声,说道:“我家与他家不对付,少年得志,一点都不安分。根本不知道如何才能维持家门不衰。”

车纯也能理解李熙对仇鸾的不对付。

首先,仇鸾的咸宁侯这个爵位,并非开国靖难所封,而是正德年间,平定安化王之乱,正德皇帝所封。新旧勋贵彼此之间不和睦,也是非常正常的。

其次,就是仇鸾的作风问题了。

提起仇鸾的平步青云,不能不提大礼仪之事。在二十年前,刚刚继承爵位的仇鸾,在大礼仪之中,旗帜鲜明的支持嘉靖皇帝,得到了嘉靖皇帝恩宠,这才有现在的地位,在郭勋倒台的情况下。仇鸾几乎是勋贵之中代表人物了。

但是这种做法,与老勋贵们的作风完全不一样。

大部分勋贵包括丰城侯李家自己,都是以明哲保身为要旨,毕竟勋贵爵位已经与国同休,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就能世世代代富贵相承。很多浑水也就不用多参与进去了。所以不会轻易站队的。

所以在大礼仪初期,大部分勋贵都没有站嘉靖这一边。

这也是李熙鄙视仇鸾毛糙,不懂传家之道。而仇鸾未必不鄙视这些老勋贵们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车纯对他们之间的矛盾,并不是太在乎,只是而今俺答在西北作乱,车纯虽然是大明湖广巡抚,也不能不关注西北军事。

车纯问道:“这位咸宁侯用兵如何?”

李熙冷笑一声,说道:“用兵如何?他用兵之道,如何能有他投机一半能力,就不至于如此,当年安南莫氏做乱,大兵讨伐,未交兵而归,不就是他那个主将做的事情,在广西银起民乱。”

“咱们湖广的民脂民膏,给他,都是浪费。”

车纯微微皱眉说道:“岂有此事?”

李熙说道:“这事情邸报之中都有。我能骗你?”

车纯不由皱眉,说道:“怎么能如此?”

李熙说道:“怎么不能如此?”他说到这里,硬生生将后面的三个字给吞了下来。

这三个字,就是大礼仪。

大礼仪这三个字,可以概括从嘉靖登基以来到现在大明朝廷的一切政治活动。

从刚刚开始,嘉靖皇帝与杨廷和等人政争,以及各任首辅的所做所为无不是以此目的。就拿而今的首辅夏言,夏言之所以被重要,就是夏言在礼法上造诣,如果翻开明代礼法,就会发现,明代礼法改易大多都是嘉靖年间。

就拿大家都熟悉的天坛与地坛。就是在嘉靖年间分开设立的。

一切政争都以大礼仪的是非为是非。

当然在嘉靖初年之后,似乎大礼仪的氛围变淡了许多。

但实际上,嘉靖年间政治潜台词,从来没有淡去。是人人知道,人人都不愿意多谈的事情。

车纯话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是言语之间的意思,李熙已经知道了。

李熙叹息一声,说道:“你听到风声了吗?”

车纯说道:“什么风声?”

李熙说道:“陛下想让献宗皇帝入太庙?我想这事情总就要结束了。”

车纯听了一瞬间露出一个苦笑的表情,随即收敛,说道:“这是陛下一片纯孝之心。”

世界上有比这一件事情更加荒唐的事情吗?

太庙是什么?是供奉大明列祖列宗的地方。而且并不是这所有皇帝都能在太庙里面待着。太庙之中,只有七个位置。而献宗皇帝是什么人?就是嘉靖皇帝父亲,众所周知,嘉靖皇帝乃是藩王继承王位的。

也就是他父亲,乃是一个一天皇帝都没有当过的藩王,更不要说对朝廷有什么贡献了。

这样的事情,已经够荒谬了。

更荒谬的是,不管是车纯与李熙松了一口气,这是嘉靖皇帝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事情,从追封兴献王,到追封献宗皇帝,单独立庙,到一步步到现在,列位太庙,已经到了无以加复的地步了。

纵然嘉靖皇帝再有什么纯孝之心,也不至于将献宗皇帝放在天上吧。、

虽然这一件事情其实很荒谬的。

但是现在朝廷上下,都不想再折腾了,只想让皇宫那一位,不要折腾就行了,那位安安分分当皇帝,他们安安分分的当大臣,再好不过了。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大礼仪之事画上终点,却是更加云波诡谲的嘉靖后期政局姗姗而来。

这个话题说到这里,也就到了尽头了。

官场上的人,从来不会交浅言深。很多事情点到为止就行了。特别是这种敏感的话题,更是如此。双方都无意深谈了。

“咚”的一声,一声钟鸣打破了沉闷的气氛。

这声音厚重且有余味。

车纯岔开话题,目光捕捉这声音,看到在角落之中一个奇怪的柜子,说道:“这是-”

李熙也松了一口气,连忙解释,说道:“这是犬子朋友新造的玩意。也就是一个刻漏,对,叫水钟。我看了,也颇有妙用,可以当个摆件。”

车纯几步上前,端详着这个刻漏。

如果让周梦臣看见这个刻漏。决计不认识了。

别的不说,上面有着抽象的猛虎浮雕,上面还有很多金银线条,简直是艺术品,就是那种放在后世,足够进入博物馆主场地供人参观的存在。虽然赵九的手艺不错,但是与这些丰城侯家里养的匠人,虽然比不上大内,但也是当时第一流的存在。

车纯听了李熙的解释,说道:“颇有意思,看上去精妙不下莲花漏。”

李熙说道:“既然巡抚大人有意,就带走一台,也算是我送大人一点心意。”

车纯轻轻一笑,说道:“那就却之不恭了。”

这一个水钟,对于这些达官显贵之间的交际来说,只能说是小礼物,不过是寻常政治生活的一个注脚而已,但是对于周梦臣的水钟生意来说,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简直是一块金馅饼砸了下来。能将人砸的头破血流,真让人吃不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