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十七章 嘉靖对周梦臣刮目相看

奋斗在大明 第十七章 嘉靖对周梦臣刮目相看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十七章 嘉靖对周梦臣刮目相看

第十七章嘉靖对周梦臣另眼相看

虽然儒家一直以来是显学。但是谁都知道,真正做起来却是儒皮法骨。

别人不知道,嘉靖不知道吗?

嘉靖是大明皇帝之中,将权术之道玩得最溜的人。

权术之道,严格的来说,其实是法家的,或者说是道家的。

虽然嘉靖知道,周梦臣这百代皆秦政的论断。却是辩驳不倒的。真要说起来,秦法被儒家称了多少年残暴,现在说起来,秦代之后,用得都不是儒家所谓郁郁乎的周政,而是残暴无比的秦政。

这分明是在打脸。

这也是为什么夏言不想让嘉靖看周梦臣的文章的原因。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一点,嘉靖皇帝还不至于脸色微变。

原因很简单。

嘉靖皇帝作为大明的掌舵人,其实对大明内里的运行机制很了解的。百代皆行秦制度,听起来好像石破天惊,但是未必没有人不知道,只是不好放在明面上说而已。

让嘉靖是吃惊的是,周梦臣下面的文字。

周梦臣为了证明百代皆行秦制度,从秦之后,各朝各代的制度建设大体写了一遍,以证明他们万变不离其宗的,秦制度。

周梦臣的历史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后世学些的历史书籍。另外一部分却是今世读得一些史书。别的不说,要考时文,最少前四史是要好好读的。至于其他的史书,比起其他古籍,史书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当然了,他在这方面并不专精。不过本着后世一些历史论断。加以发挥而已。

只是他并不知道,这些对历史的论断,不管是对是错,很多都是基于五四之后新方法研究出来的。

周梦臣觉得轻描淡写,但是很多结论,嘉靖皇帝都觉得振聋发聩。

每一个字都要细细品读。

特别是很多论断都是基于经济来分析的,更是让嘉靖觉得耳目一新。

更让嘉靖看到郑重的是,周梦臣对大明制度所谓之十大弊,官吏分离,藩王禄重,卫所败坏,财政紊乱,中枢无主,八股大弊,云云。

虽然很多都是周梦臣随手一写,他当时也没有太在乎,大多都是在发泄憋屈了好几个月的一口恶气而已。

只是嘉靖看得时候,却不能当做玩笑话。

嘉靖而今虽然开始殆政了,对朝廷大事,有一种爱理不理的态度,很多事情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是嘉靖前二十年,的确是称得上励精图治,对下面的情况,虽然没有太了解。但也是明白的。

很多东西,嘉靖未必明白。但有些东西,却说到了嘉靖的心坎之中。

嘉靖心中暗道:“万万没有想到,周先生还有如此风采。此书,不下于王安石上神宗的万言书。”不过,嘉靖随即想到,这个比喻似乎不大吉利。

毕竟王安石一直以来都是奸臣代表。

甚至有北宋亡于王安石的论断。

当然了,嘉靖作为皇帝是有另外一个视角,那就是皇帝的视角。虽然王安石变法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本质上,王安石是秉承宋神宗的意思。对一个听话,有能力,并不顾自己身后清名的大臣。嘉靖皇帝对王安石并没有儒臣那么厌恶。

不过,总体上对王安石也未必有好感。

唯一的问题就是,周梦臣为了写的嗨,只写了问题,并没有提出解决办法。

毕竟挑刺太容易了。但是解决问题,却是非常难了。

嘉靖看完之后,对周梦臣的看法,也不仅仅当他是东方朔了。或许还能是贾生。

嘉靖皇帝问道:“此文甚佳,可否调到前面来?”

夏言说道:“陛下,周梦臣诋毁圣人,藐视先贤,甚至有言及太祖皇帝之处,大有不敬,本应以大不敬之罪处之。但是念在本朝,从来没有以文字处新科进士,宽大为之,不为己甚,已经是宽宏之极了。如果陛下,真要将周梦臣提前名次。”

“臣万死不敢奉诏。”

说着,就一撩前襟,跪到在地面之上了。

嘉靖皇帝眼睛瞄了一眼严嵩。

别的时候,严嵩定然能领会陛下之意,想办法为嘉靖分辨,与夏言打擂台。

但是这个时候,严嵩也是眼观鼻,鼻问口,口问心。就好像看不见一样。至于刚刚入阁的张治,更是好像木偶一般,一动不动。

嘉靖也知道,周梦臣的文章实在是有些离经叛道。

其实如果周梦臣的文章放在晚明或许不算什么。毕竟在晚明比这个更离经叛道的言语多得去了。

只是而今毕竟不是几十年之后。

嘉靖皇帝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他今日抬举了周梦臣的文章,不知道给外面传递出什么样的政治信号。

嘉靖见几人如此,也知道不好说什么?说道:“既然如此,那以夏卿之见,周梦臣的卷子排第几名?”

夏言说道:“三甲二百零八名。”

也就是全部第三百零一名。本科最后一名。

估计夏言是不能将周梦臣罢了。如果能罢了绝对有多远扔多远。也是本科只取三百零一人,才有周梦臣的三百零一名。如果本科取三百多,乃至四百多名,周梦臣也一定是最后一名。

嘉靖看改变不了什么。说道:“好吧。就这样吧。前三甲拿上来。”

片刻,前三甲的文章放了上来。

嘉靖皇帝细细看了。果然是儒家那一套。治国之权在皇帝手中,但是治国之道在孔子手中,在孔子之后,代代相传,最后到了朱子手中。故而朱子之学,是天之经,地之纬,虽千古不可更易。陛下求治国之道,当求朱子之道。要勤修道德,留意人才,最好的办法,是垂拱而治。

这个根底不会变,其余都是文章取材,或者边边角角的问题了。

即便是讲一些具体事务,也是在这个框架之下讲的。

在这个体系下,皇帝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大臣手中的道理才是至高无上的。所谓从道不从君是也。

嘉靖看得索然无味。

倒不是说这些文章不精彩。

毕竟能呈上来的文章,都是三百进士之中最好的。看上去气象万千,读起来掷地有声。

但是周梦臣的文章,就好像一盘辣子。五味不合,有些人吃起来好像毒药,有的人觉得特别有滋味,特别是在吃了整整一盘辣子之后,再看其他菜,不是这些菜不好。但是吃起来却索然无味一样。

特别是这些文字底子都是一个模子打出来,更是让人不喜欢。

嘉靖皇帝也没有多看,问道:“此三人年岁几何?”

夏言微微一愣,说道:“李春芳,是正德六年生,胡正蒙是正德七年生。张居正乃是嘉靖四年生。”

嘉靖皇帝轻轻一笑,说道:“这张居正很年轻啊,就让他当朕探花郎吧。”

在唐代探花,并不是指进士之中第三名。

唐代进士及第后有隆重的庆典。其中就有探花宴,要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的进士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嘉靖对前三名的排名,就是这么任性。上一科,觉得鸣雷吉利,有利于下雨。就是秦鸣雷了。而这一科,觉得张居正年纪轻,就让他当探花郎了。

也不知道张居正知道了,会是什么感觉。

嘉靖如此轻佻的对待抡才大典,其实也算是对夏言刚刚所做所为隐隐的表达不满。

夏言也没有什么办法。毕竟这是皇帝的特权。

于是乎,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排名就定了下,状元李春芳,榜眼胡正蒙,探花张居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