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三十五章 林润到来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三十五章 林润到来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三十五章 林润到来

第一百三十五章林润到来

今后数日,南京兵变尘埃落定。

周梦臣也等到了北-京的来人。不是别人。而是新任的巡盐御史林润。

林润与邹应龙乃是徐阶安排在言官体系之中的两员大将。本来他们是作为对严嵩的主攻手,在原本徐阶的计划之中,在周梦臣与严嵩冲一波,消耗严嵩的政治威信。然后言官一涌而上,将严嵩给撕下来。

这两位更是被徐阶看重的门生。

周梦臣一听林润的官衔,心中就冷笑一声。

周梦臣本来以为徐阶盐政的事情,全权托付给自己。万万没有想到,这事情还没有开始,桃子就已经准备好摘。周梦臣内心之中,有一股怒意,很想将这一件事情放任不管,由林润来办。

不过,他随即一想,就林润自己来说,未必没有这个意思。

或许这一件事情,可以反过来想,本来这一块蛋糕,徐阶可以自己吃下去。而今却分了一杯羹给周梦臣,虽然依旧是打工人。但好歹是能分润一些政治利益的。

而且,周梦臣也品味出徐阶的某种斗而不破的意味。

双方彻底划清界限是一回事,在某些事情上毫不妥协也是一回事。但并不意味着,双方一定要拼一个你死我活。

周梦臣想了想了,还是要看看徐阶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派人传召林润。

林润在周梦臣面前毕恭毕敬。不敢有丝毫放肆。

其实林润与周梦臣年纪相仿。但是周梦臣已经是朝中有数的大佬,而林润才刚刚进入仕途三年。三年的时间。爬到了位卑权重的巡盐御史任上,也算是进步神速,但到底也无法与周梦臣相比。

林润行礼过后,说道:“这里有恩师手书一封,请大人过目。”

周梦臣拿过来裁开一看,徐阶在字里行间,还是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明明是摘桃子的想法,但是在徐阶的笔下,却不是那回事。

不过,与周梦臣所预想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周梦臣看完书信,将书信对折,放在桌子上,手指轻轻敲击两下。说道:“这里面的内容。首辅交代过没有?”

林润说道:“已经交代过了。”

周梦臣说道:“你对盐政有什么想法?”

林润说道:“从户部查过。在弘治年间,盐税供应朝廷与边关,年二百万两,多得时候甚至到二百三十

万两之多,乃朝廷支柱之一。而今仅仅有百万两上下。本朝比弘治之时,人口增多倍余,而盐税不多而少。其中定然有猫腻,严党于其中必有蹊跷。而今正是扫清妖氛,还天下朗朗乾坤的时候。”

说实话,弘治中兴,其实也就是那回事。弘治帝仅仅是维持局面而已。否则也不会在晚年面对达延汗的崛起,没有什么办法。

但是即便如此,弘治年间的很多数字,也是吊打后面各朝的。

周梦臣很有兴趣的问道:“你的意思是,让盐政尽复旧观就可以了?”

林润迟疑了一会儿。说道:“时过境迁。当以而今局面为定论,如果能尽复旧观,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不能,也不能削足适履。当另选出路。”

周梦臣听了这一句话,心中忽然对林润有兴趣了。

有时间,周梦臣不能不感谢这个时代。

这个时代大部分杰出的士大夫,都在想着改革。比较有名的,自然是后来曾经当上首辅的,高拱与张居正。而这两个人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身后有一大批这样想法的人。

正是有这种改革变法的思潮。周梦臣在某些时候都已经被视为改革的领袖人物。

做大事,首在得人。有些时候也不应该当有门户之见,虽然门户之见,党争之势,是现实存在的问题。但宰相肚里能乘船。什么林润是徐阶的爱将,胡宗宪还是严嵩的爱将?耿定向,虽然是湖广人,同样是徐阶的学生。

有时候,要善于挖墙脚。

特别是在林润在某种地方也表现出改革的倾向了。如果盐政这一件事情,做下来。林润何尝不是周梦臣的旧部。

周梦臣忽然对林润热情起来了,说道:“你觉得盐政当从何处下手?”

林润说道:“下官已经当急奔扬州,逮捕鄢懋卿,清查账册。然后将严党余孽一网打尽。然后调查盐场,清理盐商,重定开中法。”

周梦臣说道:“若雨,有些事情你还是不懂。你的办法已经错过时机了。在严嵩刚刚倒台的时候,以雷霆手段,清查鄢懋卿。还是有用的。但是而今,鄢懋卿不是傻子。此刻他定然能做都做了。他定然是死罪,但是藏在他身后的人却未必了。估计你抓不住什么证据。”

林润的字若雨。

林润说道:“还请周大人指点迷津。”

周梦臣说道:“作诗,功夫在诗外。作事,功夫在事外。你且一边就坐。陪我见一个人。”

林润不明就里。但也答应下来了。

周梦臣对身边的人吩咐了一声。片刻之后,就有一人被引进来。林润看进来的人,一眼就看出来,这是一个太监。心中忽然有一种感觉。接下来的时间,恐怕不好熬了。

周梦臣与来人打招呼。不是别人。正是江南织造藤祥。

两人寒暄一阵坐定,藤祥说道:“这几日。你做得好大事业,你不知道,魏国公是何等恼羞成怒。暗地里已经向京师告状了。你也要小心啊。”

周梦臣说道:“此事已经传到你耳朵中了。不过,你觉得京师会怎么说?”

藤祥说道:“京师怎么说。不看陛下怎么说,徐阁老怎么说?你觉得陛下与徐阁老会怎么说?自然是支持你。不过,小弟劝你一句。我知道定国公与丰国公不对付,但是勋贵的事情,我们这些外人不要介入太深了。树敌太多,不是好事。”

藤祥这几句话,到有几分真心实意。

定国公也姓徐,与魏国公府是本家。当年靖难之战,定国公主上,为成祖皇帝通风报信。被建文帝当殿杀死。用自己一条命换来子孙后代的定国公。刚刚开始的时候,魏国公府与定国公府,那是很不对付,近乎老死不相往来。原因,就是魏国公府两代国公都是支持建文帝的。

甚至如果不是徐达威望太高,徐达也有一个女儿进了成祖宫中。魏国公这一脉,说不定就要追随建文帝于地下了。

但是英雄与恩怨都随着时间流逝,魏国公府自从回到南京之后,虽然天高皇帝远,但是京城就失去了奥援,而定国公府与魏国公府毕竟是一脉相传,一笔写不出两个魏字。关系也就渐渐的恢复过来了。

而丰国公李儒,继承父亲的事业,致力于改良京营。他虽然没有掌管三大营,但却掌管神机营,其他两个大营,分别是英国公,成国公掌管。

问题来了,大明世袭五国公,英国公,成国公,定国公在北-京,魏国公在南京。黔国公在云南。如果没有新封的丰国公,那么神机营应该是谁管?

定国公。

即便原本不是,而今这个时候,定国公也会觉得,丰国公抢了自己的位置。更不要还有勋贵之中,新旧勋贵之争,新封的马芳的朔州伯,戚继光的云中伯,俞大猷的东海伯等等。都属于新勋贵,虽然人数少,但是能打。李儒想要改革京营维持京营的战斗力,其实就要将旧一套制度给打烂。

而这一套制度的受益者自然是老勋贵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