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七十三章 回上海

奋斗在大明 第七十三章 回上海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七十三章 回上海

奋斗在大明

第七十三章回上海

从广州沿着海岸线南下,从安南到马六甲这一条航道,一直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好像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船只沿着这一条航道航行了。

所以,这一条航道虽然看似远。但是顺风而下,也不需要多长时间。

当然了,这一片区域也不是没有问题的,

那就是要介入三国之争,那就是暹罗,真腊,占婆。甚至还有安南。

其中最有威胁性的是安南。因为比起其他两个国家,安南国家体制与大明相差不大,对于其他国家,无疑是先进的。安南军队也是最能打的。否则占城也不会被打得不要不要的。

不过,安南而今正在分裂之中,之前详细说过了。而今就不多说了。莫朝与后黎朝争锋,现在没有工夫管占城的事情。

这两个方案权衡起来,各有优劣。

一时间周梦臣与唐顺之探讨这两地优劣。一时间难以分辨那一个地方更好一点。

唐顺之忽然说道:“其实,如此初期投入不多的话。能不能两个地方同时开始?”

周梦臣微微一愣。说道:“或许可以,只是如此一来,你恐怕需要一个得力助手了。”

吕宋与占城相隔整个南海。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根本是难以兼顾,即便唐顺之总览两地,也需要一个人代替坐镇一处。

唐顺之说道:“谭纶其实不错。”

周梦臣也默默沉思这个人选。

关于南洋的事情还没有商量出来一个定论。毕竟圈定未来的南洋巡抚衙门驻地,其实才是最简单地一件事情,剩下还有很多事情。

这些事情还没有商量出来一个定论。

已经到了上海港。

大军回师,数日之前就有人来禀报。江南巡抚王宗沐,海关道台谢彬,上海知县海瑞等十几员文武官员,以及上海百姓一并来码头迎接。

周梦臣离开上海不过数月而已。但是上海港已经截然不同了。

如果说,在周梦臣出征的时候,还能做到清理上海港,让所有军用船只停进上海港。而今却不一样了,已经做不到这一点。

前文说过,上海港是一个河港,所有码头都在上海县城以北,吴淞口以南,这一段吴淞江,后世称之为黄浦江。这一段河道两侧。

这一条河道两侧,并不是所有河岸都能够作为码头的。再者,周梦臣虽然对上海港的基础建设投入不少,但还没有将上海港所有潜力挖掘出来。一般情况下也就算了。

当大军数百艘船,而且都是大船,一艘船比寻常三桅船大上一倍甚至更多。

以上海港原本的泊位,是勉强够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周梦臣出发的时候能从这里出发。

但是开海之后,上海港简直如同燎原一般。

周梦臣出去这半年,整个是适合跑南洋航道,这几年倭寇闹得厉害,也限制了中外贸易,而今一放开。原原本本的中国货物,从上海港流向南洋各处。各处商人发现,这一次生意分外好做。

因为首先有官方背书。

虽然大明没有在每一个国家都留驻使节。但是几乎所有南洋国家都有华人。这些在当地有家有业的华人都有了与大明官府联系的渠道。直接与海关联系,其实就承担了大明外交使节的作用。再加上他们在本地本来就有一些根基。

有国家背书,和没有国家背书是完全不一样的。

诚然,前文也说了。大明对于南洋的经营,虽然一百多年的雨打风吹去,已经所剩无几。但是那是作为国家来说的。对于大明重返南洋来说。但是对于个人就不那回事了。

如果是一个普通汉商,弄死你就弄死了。大海茫茫,有无数风险,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多过天灾的。以这年代的消息流传渠道,即便是在国内行商,死在外面,不知音信的不知道有多少,不信请看明清小说,有多少客商在外被杀人,变成鬼申冤的故事。

有了国家的背书。虽然不至于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钱帛动人心。不过,不敢做到明面上而已。

即便这样,对很多商人都是极大利好。最少正常生意秩序是有的。虽然大概仅仅在一些人多的地方,比如港口啊,城市啊。、

当然了,必须承认,除却一些刚刚投入大海的新海商之外,那些一直做这个事情的。也不是什么好鸟。

但是大体上,去年上海开港一拨人都赚到了钱。于是,江南上上下下都掀起了南洋热。更不要说,周梦臣在日本打出来的东洋市场。

要知道,日本市场从来是很赚钱的。特别是金银兑换生意。周梦臣在日本做的事情,虽然没有灭掉日本,但打开日本市场的所有阻碍。又开辟了一个大市场。

如此一来,上海港口这里,简直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整个上海肉眼看见变得。一个个码头修建起来。一做作仓库都建设起来了。上海县城原本在上海港之中处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而今却不一样了。

上海县城海瑞一直有修缮。但是比起上海港的发展,似乎一下子落后几十年。

而且大量工程,带来了很多新技术,比如水泥与水泥相关的一系列产业技术。让上海港本身有一种特别的风格。与上海县城形成一新一旧非常鲜明的对比。

虽然说,上海县城在倭寇之后才修建,其实也没有几年,还是一座新城。但是在视觉上已经留在上一个时代的建筑物了。

如此兴旺的产业,带动无数百姓聚集。而无数人依靠上海港生活,以至于上海港的每一个泊位都是非常珍贵的。也不可能因为大军回来,就将上海港全部清空。这里面影响的也就太大了。

周梦臣看着焕然一新,几乎不敢相信的上海港。虽然与后世上海的车水马龙有些区别。但是已经能让周梦臣联想到,在经济突飞猛进时期城乡接合部了。因为这种发展,是没有先例的。

海瑞虽然有能力,但是面对这个新课题,海瑞也有一些抓瞎。

而且大明的土地也是私有的。而且也没有什么建筑用地与农耕建筑之分,也没有什么建筑审批程序,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是百花齐放,乱七八糟。也就是吴淞江两岸,之前修缮吴淞江的时候,被海瑞全部征用,算是县里的土地,在使用上还是有一点章程。

其他地方,每一个大明人都发挥出了想象力。而且河道并不是平直,自然延伸出一道道颇具江南风味,说不清楚是东南还是西北的小巷。

“看来其他港口也要快些开港,用来分流。”周梦臣心中暗道。他目光扫过来迎接的人,忽然发现,少了一辆轮椅,他问道:“陆先生为什么没有来?”

陆揖作为周梦臣的幕府之中仅次于徐渭的幕僚。周梦臣将陆揖留在上海,虽然没有官职,但是代表周梦臣坐镇上海,他地位之重要,不在眼前几个人之下。按理说,这个重要场合,陆揖是一定会到的。

而且周梦臣在外这么长时间,对上海的情况不大明白。有很多事情要与陆揖谈。陆揖更是不能缺席的。

海瑞行礼说道:“下官听说,陆先生已经病重。已经不能下床了。”

周梦臣一愣。陆揖的身体一直不好。可以说一直在病,让人有一种错觉。这个人或许能一直的病下去。此刻,周梦臣忽然心中有一种伤感,或许陆揖病了这么多年。终于到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