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二十三章 等

奋斗在大明 第二十三章 等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二十三章 等

奋斗在大明

第二十三章等

长几十丈,宽十几丈,再加上甲板上的建筑,从规格上,要比北-京三大殿,要大上一圈。是而今三大殿,而不是清代的三大殿,因为清代的三大殿在规格上要比大明时期小了一大圈。

数十艘这样大船,在周梦臣面前陈列,好像几十个盘踞在海上的巨兽。

周梦臣在俞大猷的带领之下,检阅了这支船队。

说实话,周梦臣虽然带兵打了几个胜仗,但是对战术细节并不是太了解的。毕竟,周梦臣说到底是文帅,制定大战略,并保障战略执行下去,让麾下每一个将领,能尽其所用。这是周梦臣最擅长的。真要决胜于两军之间。周梦臣的指挥能力,甚至不能用平平来形容。

对陆军都是这样。更不要说水师了。

对水师上各种细节,比如船帆该怎么样保养啊。大炮布置对于不对啊。士卒训练到位不到位啊?更是一点不懂。嗯,倒不能说,什么都不懂,对大炮还是懂一点的。而懂这一点,并不是大炮的使用经验,而是铸造大炮的经验。

周梦臣也只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专门挑了几门炮细细看了看。

他心中暗道:“果然大明能人异士层出不穷,只要将人引领到正确的轨道之上。就能发挥出无穷的能力来。”

周梦臣为什么这么想?是因为他发现,火炮身上一些痕迹,是他看不明白。

要知道,朔州军器监火器生产体系,是直接复制京师军器监的生产体系。而这个生产体系都是源于周梦臣。周梦臣对这些简直是了如指掌。后来朔州监到了大同,也是在周梦臣眼皮底下。虽然朔州监有了很多改进。但是周梦臣也是能得到报告的。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今周梦臣从这些大炮上看出一些他不了解的技术细节留下的痕迹。他知道,军器监一定是改技术流程了。只是一时半会儿,他也没有看出,这一点是怎么改的。

对此,周梦臣一点不伤心,更多的是高兴。

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周梦臣拼命去做,又能做多少事情。而今他看着一个个人成长起来了。比如朔州监的工匠们,在周梦臣培养之下,或许不能称之为科学家,但最少是合格的技术工人,或者说工程师。已经有了主动改进的意识与能力。

在周梦臣看来,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富。他岂能不高兴?

除此之外,周梦臣还能看得就是军心士气。

周梦臣好歹是上过战场的,对战场的气息最熟悉不过了。他能从这一些将士嗅到隐隐约约的血腥味。这些人是真正上过战场,杀过人,见过血的。而且士气很是高昂,并不比他在大同旧部差多少。

可见虽然俞大猷所部扩军很快,两年的时间之内,以俞大猷本部为根本,编入很多其他官军,比如福建尹凤部,等大小水师。最后形成这一支主战水师。在军事素质上一点没有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周梦臣很满意。

周梦臣随即看了看舟山港,忽然想起什么,对俞大猷说道:“对了,我看两岸山头上,似乎没有炮台?”

俞大猷说道:“似乎听说,天津有炮台,但是舟山等地,还不需要这些。安置一些火炮。也是平白浪费火炮。”

周梦臣一开始有些不明白。但是略略思考一下,慢慢地明白这一点。

要先明白这一点,就先确定炮台是为了做什么?

有人自然说了,是防范敌人的船队。不,应该说是防范敌人有火炮的船队。原因很简单。在火炮威力比较小的时候,炮台根本没有用。只需在岸边防御就行了。常遇春扬名天下的一战,就是采石矶一战,常遇春涉水登岸,抓住元军的长矛,借力上岸。然后大开杀戒,几乎是一个人生生打出一个缺口,为大军开辟的道路。

可谓勇不可当。

而这个时候,元军就没有安置火炮。因为没有必要。

当船只有火炮,可以轰击岸边,让防守一方在岸边站不住脚,为了反制船只的火炮。炮台才大行于世。当然了,并不是说,在此之前就没有炮台了。只能说,这并不是主要的防御手段。古代大部分炮台都是在明末与清代修建的。

而且东海水师面对的敌人也不一样。他现在的主要敌人,并不是装备精良的正规军。而是海盗。海盗本身火力水平就不够,比起而今武装到牙齿的东海水师,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甚至可以说,东海水师而今就有一些火力过剩了。再营造一些炮台,就更浪费了。而且舟山修建炮台,上海修不修,宁波修不修,十几个港口一一修建,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钱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俞大猷也知道,东海水师花了多少钱。他或许会在未来几年,乃至几十年之间,一点点的营造一些炮台,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大规模营造。

无他,就是为了省钱。

周梦臣点点头,对东海水师很是满意,最后问道:“倭寇什么时候来?”

俞大猷说道:“风向调转,也就是这几天的事情了。只是,他们什么时候来,这个就不好说了。不过,我可以确定,等他们来了,一点会在舟山落脚。”

这一点,前文已经说有了,这里就不赘言了。

周梦臣说道:“那么现在可以做什么?”

俞大猷说道:“只能等了。”

“等?”周梦臣说道。

俞大猷说道:“下官已经派参与大量船舷,分布在航向之上。只要倭寇出现这舟山海域,决计不会漏掉。只有等他自投罗网。”

周梦臣心中隐隐约约有一种担心。他担心情报有问题。而今陆炳还没有传来消息。也担心情报没有问题,而倭寇不会走这一条最快捷的道路,会避实就虚,先攻辽东,山东等地。周梦臣岂不是扑空了。

只是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海战的不确定性太高,每一场海战,都好像是赌博一般,周梦臣很不喜欢,但不得不承认,在无线电之前,大部分海上作战就是这样的。目标靠猜,运动靠赌。

周梦臣心中苦笑,心中自嘲道:“而今就看是妈祖灵验,还是日照灵验了。”

事实证明,周梦臣一系列判断都是正确的。

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日本造船业实在不行。日本最大的船,安宅船,不过相当于大明的千石船。而且根本不适合在海上航行,甚至日本德川幕府时期,所用朱印船,也就是持有特别通商许可的船只,也多用大明的船只。

而倭寇卷土重来,必然要与汉人合作。因为没有汉人。他们连大海都过不去。

之所以这么长时间才卷土重来,就是日本大名在招徕汉人海盗。

在周梦臣进行一系列海上清理的活动的时候,自然有很多中国海盗在沿海混不下去,逃亡各方。其中就有日本。不过,大部分都愿意去南洋,日本就是一小部分而已。

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算积攒起一支足够大的船队,一百多艘船,能将万余倭寇运输到大明。

这些海盗之所以愿意与日本合作,也是看中了大明与日本之间的贸易,他们只要能从中分一杯羹,就能迅速壮大。

当然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大明情报误判。

就好像周梦臣对日本方面,是云里雾里,很多事情都搞不明白,只能靠猜。即便锦衣卫有情报,也未必精准,而日本方面也是一样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