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一百一十七章 俞大猷的判断

奋斗在大明

第一百一十七章俞大猷的判断

长江是大明最重要的水道。在长江上船更是密集之极。

甚至有些江段,船只还出现堵塞的情况。而此刻浩浩荡荡的船队,从镇江各个码头出现,延绵十几里长。顺流而下,速度极快。两岸的所有船只都纷纷避让。

一时间,惊骇莫名。互相询问,这是哪里的船队?

毕竟,自从海禁,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名存实亡。但是在船只要求之上,却没有人敢犯禁。每一艘船都只能三桅,原因很简单。

那就是走私这行为,如果不被抓个正着,是可以失口否认的。但是船如果超过了三桅。只要眼睛不瞎都能看的出来。这船只本身就是政局。

而周梦臣督造的大沙船,长在十几丈,最宽处有五丈宽。当然了,以现代船只的长宽比,这船只就是一个大胖子,不符合流体力学。但是作为大明最成熟的几个船型之一,世世代代的都是这样造的,无非扩大缩小,多加一两根桅杆而已。

所以,这载重在一千吨以上的木船,船上自然有五根桅杆。这是大部分走江面的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的船只。

自然啧啧称奇。

于是同时,很多人不知道的地方,一场行动也在进行之中,又徐渭暗中布置,请何心隐协助,甚至让陆揖出面,给各大家族都打了照顾。

一夜之间,逮捕了倭寇沿江不知道多少眼线。

这其中很多眼线,都是从徐海口中得到的。但是周梦臣那个时代,刚刚到江南,手中情报力量,几乎等于空白。但经过了数个月的经营,最少有了一批可用的人手。

如果按周梦臣的遗愿,他其实还想将这个行动拖延一段时间。

并不是他不知道海盗情报网的危害。而是周梦臣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钱帛动人心,汪直手中只要有钱,就会有眼线。清空了,只会让汪直的情报网更加隐秘。

而是周梦臣想留着这个情报网,不管是反渗透,还是关键时刻遮蔽汪直的耳目,还是传递假消息都用得着。

只是这一战太过重要了,周梦臣衡量来去,终于承认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个时代,不要想什么乱七八糟情报战,大部分是做不成的。而这一战万万不能有失。所以在临阵之计,疯狂清扫汪直的情报网。

因为很简单,这年头很多消息是很难保密的。即便周梦臣做了很多保密措施,但是实际上也未必能够真将所有秘密封锁住了。

所以,这一段时间打断汪直的情报网,让汪直得到的情报中断一段时间,即便是汪直下面的人知道了这里面有问题,这消息也传不到汪直手中了。

这也是周梦臣料敌从宽的。

而这也是周梦臣在按上唯一能做的了,他现在只能买定离手,让老天爷开盘了。

俞大猷并不知道周梦臣在岸上做了什么,他此刻站在船头,举起千里镜细细观察长江两岸。东风迎面而来,吹拂俞大猷的披风,红色的披风与白发相互碰撞。让俞大猷心中的意气一点点酝酿,大有一种想要仰天长啸的冲突。

俞大猷与戚继光不同,他算得上是一员老将了。

不管是历史上的戚继光,还是这个时代的戚继光,都称得上是有贵人相助,才能一步步走上来的,在历史上是张居正,谭纶,而在这个时代是周梦臣。

但是俞大猷却不一样。

他的性子一直没有在朝廷上找到什么靠山,或者说,俞大猷根本不屑于找靠山。所以他从来是起起落落,打了胜仗升上来,然后得罪人跌下去,甚至顺便要住上一段时间的牢,或者说回家闲居一段时间。

俞大猷早就不在意仕途了,他不过是秉承爱国忠君之心,有多少事情做多少事情,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而已。

有今日这样,统领整个大明最庞大的水师。却是他永远没有想过的事情。即便他对仕途没有什么想法,但是作为一个将军,谁也不能拒绝,统帅大军,与敌人决一死战的诱惑。

甚至俞大猷向周梦臣献策的时候,也未必想到,周梦臣居然真的批准了。要知道,他之前也是遇见过不少上司,不管他怎么献策,最后都会被搁置。他甚至已经觉得这一件事情,要就此罢休的时候,却万万没有想到,数日之内峰回路转。

他甚至是此战的主将。

他内心之中的波涛汹涌,一直没有平息。

此刻他虽然细细查看,长江两岸的情况,但是内心之中依然在反复确认一件事情。而今的一切是真的吗?

不过,他心中虽然有些分心,但是该做的事情,却一点也没有少做。他忽然放下千里镜,对身边的人说道:“邓钟,传令下去,让各部戒备,倭寇在长江口附近等着我们的。”

邓钟而今十四五岁出头,他不仅仅是俞大猷的亲兵,也是俞大猷的弟子。

俞大猷本部人马,其实也是以俞大猷本人,还有福建泉州一带的人为核心的一个团体,邓钟的父亲就是俞大猷的副手邓城。据说,俞大猷与邓城两家乃是世交,俞大猷在嘉靖初年,出征安南开始,邓城就跟随俞大猷,在军中携手一晃小三十年了。其中也有过一些变故,俞大猷屡次想要推荐邓城,说邓城将才,足任大事,结果,俞大猷很多时间,自身难保,他的推荐又有什么用处?

邓城甚至还因为俞大猷的牵连下过狱。

总之两人风风雨雨这么多年,足以生死相托。邓城也是一员猛将,在俞大猷军中甚至传,俞家拳,邓家棍。

只是邓城而今上了年纪,身子骨不如年轻的时候,于是将让儿子拜入俞大猷门下,俞大猷也将邓钟看成亲生儿子一般,带在身边,教授行军打仗之道,当然了,这也是要看邓种的悟性。

因为打仗很多东西,是教不了,只是自己揣摩。

邓钟立即派人传令,虽然俞大猷头丁上的瞭望哨,将俞大猷的命令传了出去。邓钟这才上前,问道:“总兵大人,您是怎么判断。倭寇就在前面等着我们?”

这其实所有人最担心的事情,那就是倭寇如果不来,这个局面该如何收场?

俞大猷立即将千里镜递给他,说道:“看那些渔船。发现什么了吗?”

邓钟小心翼翼拿起千里镜,果然发现一些渔船。但是细细看来,似乎觉得与寻常渔船没有什么两样。这才看想俞大猷。俞大猷说道:“你不看看,这里是什么地方,是主航道,这些渔船在岸边打渔也就罢了,居然敢来这里。更不要说,看见这么大的船队,不立即躲避。什么时候我大明的渔民胆子就这么大了?”

邓钟被俞大猷一提醒,恍然大悟,说道:“他们是倭寇的探子?”

大明的渔民,其实是最凄惨的一批人,出外打渔,既怕风浪,又怕盗贼,更怕官府。风浪一来,自然是船毁人亡,盗贼一来,自然是杀人害民,至于官府,朝廷定下来的渔税不多,整个大明所有渔税加起来,有没有三五万两,还说不清的,但是奈何朝廷征税,从来不按账册上来,下面肆意加码。简直是要将人给逼死。

更是有渔霸这样的人物,包揽一地的渔税,那种敲骨吸髓,更是残酷之极。

所以,很多渔民都是偷偷的打渔,想办法不让官家知道。如此一来,也让打渔成为了灰色地带,其中有很多渔民都投奔了海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