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奋斗在大明 > 第八十二章 阳明后学

奋斗在大明 第八十二章 阳明后学

作者:名剑山庄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3:50:41

第八十二章 阳明后学

第八十二章阳明后学

第二日早上,又是虎丘山下。

数千士子已经等在这里了。再加上外面远远围着的百姓,整个虎丘山下,聚集拉少说数万人。甚至人还越来越多。毕竟,这年头消息闭塞,很多消息都是在小圈子流传。比如周梦臣要召开虎丘大会这一件事情。

很多人很早就知道了。比如王世贞,与王世贞家族有姻亲的。

但是也有很多人,是刚刚已经开始才知道有这样一件事了。比如苏州百姓。

而虎丘山本来就是百姓踏青的地方,而今有是踏青的日子。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讲学讲些什么。毕竟这种关系到上层建筑的事情,只有士大夫才关心。就好像某地开了一个国策研讨会,据说研究关系到未来数年的经济政策。对圈内人来说,恨不得将耳朵扯下来,偷偷放进会场之中,还先一步知道内容。

而对于普通百姓,也不过是新闻三十分下面一行滚动播报的小字而已。

不过,国人本质是喜欢筹热闹的。

如果北戴河不封锁,那么国家领导人开会的时候,定然有人愿意去蹭热闹,而今就是这样的。如果在别的城市附近,大部分百姓是没有闲工夫去蹭热闹的,毕竟在古代,很多连生存都很艰难。但是这里是苏州。

是大明最富裕的地方。

不客气的说,大明苏州这个时代生活品质,都能超过后世不少贫苦地区的生活品质,更不要说苏州百万之众中,衍生出来的市民阶级,不少有钱有闲的。于是,周梦臣讲学,有演变成庙会的风险。

刚刚开始在场地外面有一些叫卖的人。而今已经衍生到,各色铺子铺开了。估计人多的时候,能有十万人也说不定。

王畿是讲学的行家,在王阳明在的时候,他作为王阳明的衣钵弟子之一,有些场合也是代替王阳明出现的。而王阳明不在之后,更是以王门正宗,王门弟子的座主为己任,几十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弘扬心学,可以说,不是在讲学,就在奔赴讲学的路上。

与钱德洪两个人,简直是一静一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但是这样做,也是让他影响力巨大,王门内部分歧严重,但是大多数时候,他们这些恩怨,也就是他们自己知道,还有一些亲传弟子明白。更远一些,就不大明白了。

只觉得龙溪先生,也就是王畿。是王门的代表。

故而王畿一出现。下面顿时安静下来,无数学士用崇拜的目光看向王畿,让周梦臣有些吃味。学子们对周梦臣的态度,与对王畿的态度,简直是没有办法比,这让周梦臣有些不舒服。

不过,周梦臣刚刚出生的时候,人家王畿已经开始讲学了,数十年积累的声望,周梦臣不及也是很正常的。

即便,周梦臣这样做心理建设。但是不舒服依然是不舒服。甚至有一点点忧心。

因为,周梦臣很明白,学术上的争端,特别这种偏哲学方面的争端。是没有严格上的谁对谁错的。即便周梦臣这十几年一直研究这么对付阳明心学,但是他也明白,王阳明被人推崇是有道理的。

所以,他在这一次讲学上最大胜利,是将气学传播给更多,吸引更多的江南学子拜入气学门下。而看现在的状况,即便他能将王畿驳倒,并踩上一万之脚,但是在人心的争夺之上,恐怕不大可能胜过王畿。

就在周梦臣满心不是滋味的时候,王畿开始讲学了。周梦臣立即开始认真听讲,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王畿是讲学的老手了,简直信手拈来。

他先讲王阳明的学问,王阳明的学问,其实就三个大关节。支撑起了王阳明心学的所有理论,第一是心即理。第二,知行合一,第三致良知。

周梦臣对这些熟悉的很,熟悉到了,让周梦臣上台去讲都没有问题的。毕竟是日日揣摩,想要攻破的学说。

只是周梦臣听着听着,有些不舒服。因为这与他学到的心学不一样。周梦臣关注心学,自然是关注王阳明。王阳明一些文章手稿,讲学的文稿,周梦臣都暗中托人找来。是有过研究的。

但是而今,王畿讲的似乎也是心学。也是王阳明的路数,但是怎么总就的不对劲。

只能说周梦臣在学术情报收集上出现了失误了。

王阳明之学,王畿与钱德洪得传。但是王畿与钱德洪的矛盾,在王阳明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王阳明不仅仅是一个大学者,也是一个好老师,他教授弟子,从来不硬来,而是顺应弟子的习性教授。王畿天资傲人,读书做事,一通百通,从小到大,都是那中别人家的孩子。而钱德洪为人朴质刻苦,在很多事情不够灵活。

两个人的性格差别,并不妨碍两人都可以做一个好学者。

致良知乃是王阳明根本学说,也是王阳明最得意之所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省的功夫。

将人心与天理等同,细细思量自己的本心初心。然后反观自己现在的想法,很多东西都是与本心不合的,然后一一反思,将这和念头去掉。

但是王畿某人觉得,自己一明心体,后面的东西就自然而然的,哪里用什么工夫去去一克服驱除?似乎对他而言,明白了好好学习这个概念,今后定然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中间没有过程。

而钱德洪却不是这样的,他觉得,人明悟本体之后,才会明白自己做了很多违心之事,但是这些违心之事做久,都成为习惯,就难以轻易克服,要下工夫,时时刻刻的存想。才能达到良知的境界。

于是他们去问王阳明。王阳明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道:“王畿啊,你的说法是对的,不过,你这是上根人的教法。良知这东西,你自己本来就有,不假外求,但是这种办法不能适合所有人的,这一点你要向你钱师兄学习的。”

王阳明又对钱德洪说道:“钱德洪,你说的也不错。不过,这是下根人的教法。而且也是有瓶颈的,毕竟良知人心自有,你这样下工夫,固然进益的方法。但是有时候也难免强求了。心如太虚,何物不有,一闪而过,又有何物是太虚之障。”

大体感觉,王畿太过聪明。对很多事情理解就有些轻浮了。或者他就是聪明如此,一念而过,就得明白。而钱德洪为如朴质,学问一步步的做下来的。又太过执着了,因为对很多人来说,有些过去的事情,本来不是什么事情,如果时时刻刻去克制,去驱除,反而执念更深。这

所以,王阳明让他们两个互相学习。一个不仗着自己的聪明,就轻视本体功夫。一个也不要过执着,过犹不及。

但是王阳明此去,在广西回来的路上,就病逝了。而他们这两个弟子,非但没有互相学习,反而相互指责,在原本的基础上更加偏执,钱德洪隐居深山数十年,下足了苦功夫,要为心学夯实基础,但是本质上,还是太执着了些。一点也不潇洒。如果王阳明在的话,也未必喜欢自己最喜爱的弟子自苦如此。

如果说钱德洪当年的毛病,发展到现在,只是苦自己的的话。而王畿的问题是,他以他强大的影响力,将整个心学都带偏了。毕竟王畿在心学之中的地位,他讲得话就是现在心学的标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