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开局圈地为王 > 第一百四十五章:努力收割新人才

第一百四十五章:努力收割新人才

他知道李世民不会放过五姓七望,但现在不确定他会不会放过五姓七望卢玉昌这个例外。

卢玉昌现在的处境就跟被吕太后放在代宫的窦漪房一样,两头不是人,逃不过被利用的命运,更逃不过被猜忌的命运。

李昊想到就忍不住为卢玉昌叹口气,要是他站在这样的境地,还不如破罐子破摔,远走江湖草草一生算了,还落得个自在。

可卢玉昌可不是什么普通人,最难得的政治才学足以秒杀满臣文武,还站在了大唐这边。

李昊当然是希望卢玉昌这等能被李世民征用,如果有卢玉昌的加入,复兴大唐经济绝对事倍功半。

从个人角度来看,他也佩服卢玉昌,活得不容易还上进,希望卢玉昌这个牛人能被认可。

当前,最主要还是要让李世民打破对卢玉昌的猜忌,五姓七望的出身,是他的原罪。

这不能急于求成,一步步来,首先从给卢玉昌刷点存在感开始。

“卢玉昌是个可造之材,老李,想盘活大唐经济,他会是你的好帮手。”李昊有些漫不经心地吹了吹手中的热茶,呷一口。

再不紧不慢补道:“卢玉昌这人,审时度势多年,对各世族权力制衡深有所得,实为一个还没被挖掘的政治天才,也不想着贪慕什么荣华富贵,也不想跟着五姓七望和大唐朝廷作对,一心想为大唐干出成就施展才华,多难得。”

李世民沉思了一会,表情复杂,心里已经动摇了。

李昊趁机补点说明,以退为进:“说到底,他的出身不能选,五族七望的原罪不能加注在一个没有谋逆之心的人身上,如果他不为五族七望卖命,那卢玉昌这条命就应该留给大唐!”

李世民转身,沉默地背着手走了几步,思考得很入神

他也料想到李昊能给出这么高评价的人,肯定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还待考察,谁也不能保证一个原统出身的人会不会有异心。”李世民沉吟了一会,态度也松了,“当然这卢玉昌如果真如你所说这般真才实学,那我大唐朝廷可不能失去这等人才。你回去周转一番,只要他能做出什么建设,来日想要什么,我这个当皇帝的,尽量满足。”

看李二这副求贤若渴恨不得抓卢玉昌来干事的样子,李昊觉得有些好笑。

大唐,想要改变,想要搞新经济,这活可不是张嘴闭嘴就能成,凭他李昊一个人,并不能以一人之力周转得过来,来日还需要许多人才,有新思想的人才,而不是那群只会读圣贤书的呆子。

“卢玉昌这人,心气高,脑子轴,倔得跟头驴一样,到时候可不能用你那官场破规矩约束他,肯定会撂担子不干的。”李昊决定丑话说在前头,别到时候磨合不了,他夹在中间也难做。

就这样,得到李二的首肯,卢玉昌暂时加入了李昊的大唐经济改革队伍。

转头李昊当天安排文笔好,思想好的卢玉昌成为《大唐日报》的总主编,传播这次改革的经济思想,又安排一个勤勤恳恳,一心为民的清官霍祈成为“长安大革命”专栏作者。

霍祈这人是御史台出了名的铁脑壳,以敢说出名,多次能在朝廷上语出惊人,让李世民气得脑门嗡嗡吓得脸白。这么头铁嘴铁的人当然要多说点话了。

这个“长安大革命”栏目

俗话说,脑子不变,一事无成,社会改革的关键,在于全社会老百姓的思想能不能“活起来”。

老百姓才是第一生产力!

大唐经济改革,先从人民最关心的土地开始。

吃不饱,民生福祉不到位,说再多经济繁荣的漂亮话都没用。

李昊这几天详细翻动大唐经济法案,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身临其境地对比实实在在的各种措施策案,可比看史料来得刺激。

李昊吩咐一句,文官“万金油”霍启二话不说,几天不睡熬了一篇《大唐经济社会形态之究》,洋洋洒洒写遍了均田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只能在缴纳赋税之后获得一部分净租产品,这样的压榨,想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都难。

目前,大唐小农经济的基本情况还算乐观,有政治安定的庇佑,耕地也大规模增加了,曲辕犁和筒车,也能增加农耕效率。

下一步想要激活农耕经济活力,那必要参照我们现代时期伟大的改革开放步骤来。

第一步,首要搞家庭承包联产责任制。

这一次可没有什么安徽凤阳村的几个铁汉带头,只能由他李昊这个现代人带头了。

先改变改变均田制度了。

李昊写了一份情况说明,把压力甩给了李世民。

隔了五天,一份《大唐土地改案》下来了。

这效率,李昊也不得不啧啧称奇,夸了一波彩虹屁,无可置疑,这老李像个皇帝的样子,哦不,唐太宗是个励精图治的好明君。

改案提出,所有佃

田按亩量好,按亩上供国家指定比例粮税,再上供一份土地租金给佃户,剩余所得归佃农所有。

而为了防止地主压榨,改案还提出限制条令,所有田按好坏程度进一步上供给国家土地维护金,拥田越多收取的土地税越多,还有一种选择,可以将土地折算价格卖给国家,收取一部分土地分成。

这就是家庭联产责任制和买办制度结合,一套组合拳下来,农民日子想不好过都难。

法案一出,不出所料,李昊被骂成一坨翔……

老实勤恳的工部侍郎王宣,担心地拿了点上好的御前明井茶,前来以表示慰问:“李先生,莫要为民间传言所累,等先生功成之日,我大唐百姓必谢于你。”

李昊一脸陶醉地喝了口上好的御前明井,欣慰地拍了拍王宣这个乖大臣,一边哈哈一笑,轻松道::民间百姓怕是乐得笑开花,哪有空骂我李?骂我的可不是什么民间人,怕都是腰缠万贯的富豪外,笔杠子弯得很的名吏大臣吧!你放心,我们只为大唐老百姓做事,其他和老百姓作对的什么人说的话,我不关心,也无所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