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重工:崛起 > 第50章 共工制造系统

大国重工:崛起 第50章 共工制造系统

作者:铂玉京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2:01

第50章 共工制造系统

2012年2月1日。

共工制造系统专项小组成立。

钟成为组长,组员有赵唯、刘玉柱、周虎、桂彬。

赵唯就不说了,这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基础也就是控制程序,不过就比机床的数控程序简单太多了,赵唯表示没有压力。

刘玉柱则是因为电动轿车项目还没审批下来,这一段时间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过来帮帮忙,也蹭点功劳。

当然刘玉柱思维敏捷、做事勤奋,对信息化系统也有深入了解,这才是钟成让他进入项目组的主要原因。

把周虎拉进项目组,就有点钟成的私心了。

周虎是学工业管理专业的,在发动机事业部曲轴生产车间搞技术支持工作,很难有大的发展。

在有数的几个朋友中,周虎的思想是和他最接近的,对军工人的无私奉献精神比较认同。

钟成借着这个项目的机会,就想拉他一把。

共工系统的后续发展空间非常大,他希望周虎能够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最后一位成员桂彬,就是发动机事业部行政科的专职电脑管理人员,当初在技术科来帮他安装过电脑。

共工系统需要大量的网络安装、部署以及电脑硬件方面的工作,钟成也不认识其他电脑硬件方面的人,直接就点了桂彬的将。

不过,与桂彬谈话后,钟成感觉是捡到宝了。

桂彬是电子科大电脑硬件专业的高才生,毕业后不知什么原因到了红星公司。

由于专业不对口,成了电脑网络管理人员,在公司“混吃等死”。

对于钟成提供的机会,周虎和桂彬都非常珍惜,表示一定“肝脑涂地”地配合好工作。

在机床厂提供的专项小组办公室,钟成向组员们解说了共工系统的详情。

赵唯听到这个系统的名字,有点恍然大悟。

“钟成,我才发现你原来还有取名字的嗜好啊!从女娲、神石、仓颉、夸父到现在的共工,你是取名字取上瘾了吧!”

钟成眨巴了几下眼睛,也发觉了这一点。

这两年时间,他还真取了不少名字。

但还远远不够!

“这才哪到哪,我还怕华夏上古诸神的名字不够我用的!”

“啊!”

这话把项目组的人都雷住了,钟成你的心也太大了吧。

为了不影响机床厂的生产任务,专项小组选定以机床厂的一条齿轮变速箱装配线进行试点。

齿轮变速箱要用到的零部件种类繁多,是机床的核心总成之一,对机床性能的影响巨大,制造过程的复杂程度最具有代表性。

钟成已经对共工系统的基本框架进行了设计,但还需要具体的制造过程对各功能模块进行填充。

他们先是深入生产现场,掌握第一手的信息要素。

首先是各种元器件、零部件等物资的订单执行流程,其中涉及各种单据、相关人员的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

然后就是物资的出入库管理、生产车间领用后的中间库存管理、半成品的出入库管理、数据如何接入财务成本系统等。

最后是最复杂的一块,各类元器件、零部件如何上线、如何加工装配、工艺技术要求、质量测量手段和标准、员工的操作,涉及到制造过程中最细节的东西。

他们就是要把这一切信息全部采集到电脑中来,再通过设定的程序处理后,发回现场指导生产,甚至是让机床自动加工。

尽最大可能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滞后性和失真。

共工制造系统也就是工业4.0,其实就是对制造过程的信息流管理,与工业3.0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只是简单的收集信息,还能够处理信息,反馈信息到现场指导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制造。

专项小组的五个人除了刘玉柱对生产现场不太熟悉,其他几人都是在生产现场摸爬滚打过的,收集现场信息资料完全没问题。

特别是钟成和赵唯,他们对机床厂的机床设备是太熟悉了,解决了工业4.0中难度最大的机器互联问题。

就是通过局域网,将所有的机床设备联入网络,采集机床设备运行中的所有参数,由主控服务器中的程序模块进行判定运行状况。

通过工艺管理模块和生产计划模块向机床设备发出生产命令,机床设备自动开始运行,并反馈执行情况。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自动化生产和柔性化生产。

现场的工人将从繁重的机床设备操作中解放出来,只干一些测量、机床维护保养等相对轻松的工作。

当然现场人员的大幅减少是肯定的,但目前机床厂就是产能增加太快、人员严重不足。

精减现场人员正好符合机床厂目前的需求。

只用了一周时间,专项小组就完成了现场信息的收集工作。

项目进入到程序规划设计阶段。

赵唯开始系统模块的编写,周虎为他提供工作流程方面的咨询,他们两个还需要对现场的所有物资设备进行编码。

就如同给人编上身份证号码一样,在信息化系统中能够唯一识别,但却比身份证号码的规则复杂了无数倍。

因为各种机床设备以及其中的元器件之间存在错踪复杂的相互关系,比如一个最简单的滚压工装由上百个部件组成,而其中的一些部件又是由很多的零件组成,在编码规则中必须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是专用的,有些是通用的,还有些是易损件,有些是标准件等等。

编码规则是钟成制定的,他决定在系统中采用条码管理方式进行物料和设备的管理,由程序、机器代替人工判断,彻底杜绝春节期间发生的那种错装感应器的问题。

刘玉柱则负责对现场的所有纸质报表单据编写成系统报表单据,这项工作非常繁琐。

幸好工艺文件、库存数据的系统录入工作有分厂的人员协助完成,不然就更让他们头痛了。

钟成和桂彬的工作是对共工系统所需要的硬件设备、网络进行规划,同时也对项目成本进行预算。

服务器好说,桂彬就能以最低的成本拼装出适用的服务器,几万块钱就够了。

办公室已经有电脑、网络了,生产现场再配备一些电脑、布上网络也不贵,十几万就搞定。

机床设备只需要安装网卡、网线,本身的数控系统就能完成数据采集和自动执行任务。

他们算下来,费用最高的反而是他们不太重视的条码读码器。

在超市和商场中使用的读码器只要一两百元一把,但那是读取白纸上的一维条码。

在生产现场用的是二维码(Dm码,信息储存量更大),并且是用激光打标机在元器件、零部件上打印出来的,必须使用分辨率更高的工业读码器,有手持移动式的,还有固定式的。

手持工业读码器价格都在四五千元以上,固定式工业读码器甚至要上万元一个。

一条齿轮变速箱装配线就要配置六七十个读码器,成本就要三四十万以上,如果推广开来,那还不上千万。

就算公司同意,钟成也不同意,太贵了!

必须降低读码器的成本!

(Ps:有读者会问激光打标机不算钱吗?这东西听到很高大上,但其实不贵,20w功率的激光打标机只要五六万一台,一条产线只要一台就够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