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大国重工:崛起 > 第138章 送快递的无人机

大国重工:崛起 第138章 送快递的无人机

作者:铂玉京 分类:科幻小说 更新时间:2024-12-24 21:12:01

第138章 送快递的无人机

(本书上架一周,均订2018,首次破了2000大关,谢谢大家的支持!)

领导带着玩笑的评语,让钟成感到自豪,也感到压力,他还要更加努力,才对得起领导的信任和器重。

当天晚上,他和叶院长一起回到叶家吃晚饭。

赵阿姨告诉他,以后到京城来出差,就不要再去招待所了。

直接就到叶家来吃住,再见外,她就要生气了。

叶文欣说,要不要给钟成配一把钥匙,就更不见外了。

赵阿姨说,有什么不可以的。

真得就把叶家的钥匙给了钟成,钟成一点都没客气地就收下了。

让叶文欣哭笑不得,说钟成这人就是看着傻,其实心里贼得很!

钟成回道,你两样都没说对,我外表看起来不傻,心里也不贼。

让赵阿姨笑得合不上嘴,说钟成就是他们家的开心果。

钟成大汗,这个说法还是第一次听人说。

心里却偷偷在想,这难道就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吗?

吃过晚饭,叶院长找他谈话。

叶院长告诉他,朱雀战机的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了,他可以马上开始实施制造计划,争取后年第一批朱雀战机装备到一线部队。

因为朱雀战机的出现,国家已经决定终止其它战机的研发和生产,把希望都放到了朱雀战机之上,钟成肩上的责任很大。

并且,领导还交给钟成另一个任务,就是在制造朱雀战机的过程中,希望钟成考虑研发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将华夏空中军事力量的空白全部补上。

钟成欣然受命,朱雀战机已经是30吨的重型战机,再往上几百吨的重型轰炸机和运输机并不存在技术障碍。

只存在设计问题而已。

而且重型军用运输机的制造技术基本类似于大型民航飞机,完全可以在一个生产厂房中进行制造。

红星公司制造民航飞机的梦想也可以提前实现了。

至于804所是不是变成了专业的飞行器研究所,抢了其他人的饭碗,钟成表示他确实考虑不过来这些问题。

有人会考虑的。

与叶院长谈完话,他与叶文欣只聊了几句话,就只有告别,踏上了归途。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回到北山,钟成第一时间召开了东海工程全体会议。

在会议上,他公布了国家批准朱雀战机生产计划的消息,东海工程二期项目可以全面启动了。

他与程志东和王兴等人商量后,确定第一架朱雀战机的下线日期定到明年12月20日,后年上半年正式交付第一批朱雀战机。

因为有些工作已经走在前面了,所以这个进度并不算太紧张。

与会人员均表示没有问题,保证一定完成任务!

这大半年时间,东海工程二期的庞大土建工程已经基本完成,规划的相关一系列厂房设施大多数已经竣工,就等朱雀战机的方案了。

精卫无人战机的二期项目已经先期搬入了新厂区,对精卫无人战机的机型细分工作也在进行中。

在对原来型号进行量产的同时,第一种改型机型-精卫无人战机二型已经问世。

这是一种只有1.2米直径的缩小版精卫无人战机,性能也大幅缩水,但在警用方面却是得天独厚。

只装备了一台祝融电推和一台激光炮,最大速度也就是0.2倍音速,约时速240公里,但造价却下降到了50万元以内。

可大规模装备到警察和安保系统,也可以在边防部队中为精卫无人战机一型提供辅助。

红星公司安保部就率先装备试用了100台,效果非常好。

安保部对于目前红星公司“地盘”爆发式的增长,再也不用感到人手不足了。

这种无人机最大的优势还是在自动导航系统上。

在固定区域执行巡逻任务,只要设定好巡逻线路,以及对异常情况的处置方案,并不需要每一架都用人来遥控指挥。

这些不知疲倦、从不会分心的无人机,是最好的安保卫士!

公司计划是先期给安保部装备三千架精卫无人战机二型,再配合杨戬甄别系统,那时的红星公司可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

在红星公司的试点成功后,跟着就是装备到京城的卫戍部队,那将是需要上万架的数量,再推广到全国,不可想象。

精卫无人战机二型应该会是精卫无人战机家族中数量最多的机型。

至于王兴计划实施的民用版本,钟成暂时没有同意,泄密的风险太大了。

现在的精卫无人战机上虽然都安装了自毁装置,每一架战机都在中央服务器上进行了追踪,但大规模用在民用领域还是保证不了保密的要求。

其实性能优越的无人机在民用领域还是有很大市场的,测绘、勘探、高危作业,甚至是物流行业,都有着广阔的用武之地。

钟成就曾想过,使用无人机来送快递。

只要客户在窗台上安装一个外放的小篮子似的东西,无人机就可以直接把商品从窗户外送到每家每户。

再加上自动化的物流中心,那配送效率将会做到下了订单,几分钟就送货上门的程度。

但他想到这种无人机会造成大量的外卖小哥失业,就没有考虑实施了。

有时效率提升不一定是好事,到华夏劳动力不足的时候再说吧。

但钟成还是鼓励王兴开发出更多种类的精卫无人战机,即使现在不用,以后也用得上。

东海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后,钟成团队成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工程实施上来了。

设计方案验证、工艺制定、设备选型、产线布局、人员培训等等,团队成员更多的时间都放到了二期工程的现场。

又是另外一种忙碌。

这对老成员不是问题,但对五名新人却是考验。

他们并没有在一线工作的经验,离开舒适的办公环境,在嘈杂脏乱的施工现场与现场人员打交道、亲自动手解决现场问题,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事物。

但这也是一名成熟的科研人员必经的过程,一直呆在实验室里是培养不出优秀的科研人员,与一线接触设计出来的东西才能接地气。

在这一点上,钟成采取了放手的态度,放任他们自己去处理,出了问题,老师们来收拾烂摊子。

尽量给他们自己成长的空间,但如果最后都适应不了,就只有淘汰了。

他的团队不需要只会读死书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