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头发真是越来越少了

第一百九十九章 头发真是越来越少了

朱劲松诚意诚意的向和中堂表达着谢意:“要是纪晓岚真被钱聋老狗给宰了,朕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找不到一个能代替纪晓岚的。”

和中堂赶忙拜道:“这都是奴才应该做的,当不得皇上夸奖。”

朱劲松又接着说道:“不不不,当得,当得,若非如此,朕也没办法让纪晓岚日日夜夜跪在文庙的大殿外忏悔。”

说完之后,朱劲松便摆了摆手,吩咐道:“把和中堂带下去吧,跟钱聋老狗安排到一起,享受同样儿的待遇。”

等和中堂也被带下去之后,沈阳城的城墙也被轰的差不多了。

然后,盛京将军章佳·庆桂就率兵投降了。

再然后,跟在朱劲松身边的御史就在起居注上记了这么一笔:“黄帝纪元四四八八年,圣皇六年,腊月,上以微服出巡,平沈阳,俘建虏酋首钱聋并军机大臣钮钴禄·和珅,辽东建虏望风而降,遂平。”

这就跟隋文帝时期的一条记载差不多:时天下无事,群臣皆言临邑多有奇珍异宝,遂遣大将军,领兵万余及罪者数千,入其都,获其主。

翻译过来就是杨竖有段时间太无聊,大臣们就给出主意,说临邑国窝藏宝贝,咱把临邑给干了吧,然后临邑就没了。

反正就是在纸上随便记上一笔,证明曾经有这么个事儿,详细的过程则是会记录在以及等史书上面。

当然,不管起居注上面记的有多简单,都不影响辽东已经望风而定的事实——在皇帝钱聋老狗跟军机大臣和珅和中堂、盛京将军章佳·庆桂都或是被俘或是投降之后,辽东的建虏就彻底失去了主心骨,跑的跑,降的降。

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也终于以大明皇帝的身份,踏入了沈阳城,这座落在建虏手中两百年的辽东大城。

张德全充当了导游的角色:“皇爷,这里就是建虏在沈阳营造的伪宫,自老奴努尔哈赤开始营建,一直到钱聋老狗时期,这座伪宫一共有建筑百余,房屋五百余间,大体可以分为东、中、西三部分。”

“东边是以老奴时期营建的大政殿和十王亭为主,是当时老奴后金伪朝举行大殿和八旗大臣公干之地。”

“中路这部分,是奴酋黄台吉时期续建的崇政殿以及清宁宫,主要是给黄台吉公干及其亲眷居住之用。”

“至于西路部分,则是伪帝东巡之时读书看戏以及存放的地方。”

大概介绍了一番后,张德全便引着朱劲松在沈阳的大清皇宫里面逛了起来,时不时的讲解一些路上经过的建筑,既不会多说一句,也不会让朱劲松感到无聊。

至于说张贴安民告示之类的……经过老奴和黄台吉的努力,整个辽东之地,尤其是沈阳城中,除了建虏之外一个汉人都没有,张贴安民告示给谁看?

……

辽东的局势变化,带来的影响是惊人的。

首先就是草原上的各个部族。

在此之前,草原上的那些王爷、台吉们虽然也向朱劲松表示了臣服,可是钱聋老狗毕竟还活着,手里还有十几万的八旗军队,这些王爷、台吉们也多少有点儿担心,担心钱聋老狗会忽然支棱起来,找他们秋后算帐。

现在可不用担心了,钱聋老狗都被抓了,眼看着就要彻底凉透,这要是还能让大清支棱起来,那可真就是天意难违了。

第二个受到影响的,则是棒子那边的局势。

原本李祘跟李还能打得有来有往,李的手下也有些不安稳,一直在想着怎么样才能继续保持住外藩的地位,以免跟大明一样搞什么打劣绅、均田地的破事儿。

而在钱聋老狗被抓之后,李祘就干脆利落的向李投降了,然后被流放,李手下的那些棒子世家大族也都安份了下来,开始主动把田地交给棒子官府。

至于倭国那就更不用说了,在得知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亲自带兵收回了沈阳,棒子已经开始着手内附的消息之后,德川家齐和松平定信直接就给萨摩藩下了最后通谍——要么搬家,要么就从萨摩变成秋田。

对于草原和倭国的变化,朱劲松表示很高兴,但是对于那些棒子,朱劲松却实在是开心不起来。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表面上来看,棒子那边的态度似乎十分恭谨,李祘被流放到小岛上,世家大族齐齐交出了土地,李也准备好了鱼鳞黄册外加蟒袍玉玺,一切只等大明爸爸派人过去接收就行了。

问题是,这一切都只是表象而已。

李祘倒向大清,李内附大明,这是表象,李祘赢了,李会被流放,李赢了,就流放李祘,这是结果,而最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李跟李祘是亲兄弟。

统治了棒子近四百年的李家,并没有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单纯。

只是朱劲松也不是很在意两兄弟的表演,就像是正常人根本不会在乎一只蚂蚁的表演一样。

对于朱劲松而言,现在最让人头疼的问题反倒又回到了大明本身。

比如说京城。

大明肯定是要还都京师的,问题是这座被建虏统治了一百五十多年的城池,在这一百五十多年里并没有丝毫的进步,反倒是有一大堆像布局、卫生、城墙、皇城、皇宫之类的问题需要解决。

再比如说辽东。

大明收回了辽东,也仅仅只是收回了而已,后面必然要迁移百姓过来耕种,要不然不是白收回了?

还有草原,乌思藏宣慰司,等等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问题堆在一起,简直能让人头疼的想死。

无奈之下,刚刚浪了一圈的朱劲松朱皇帝也只能再一次回到了济南府,然后召集了一众大佬们开会。

最先跳出来的就是朱三顺:“来年招兵,必须得扩大招兵的规模,整个草原外加整个辽东,起码也得扩充六到八个军的规模,要是再加上棒子和倭国那边,十个军也未必够用。”

紧接着跳出来的是工部尚书宋玉成:“对于京师的改造,将在明年三月份开工,预计两年之后能彻底完工,需要的青壮大概在十万人左右。除此之外,还有钱聋老狗,他的寝陵也是个问题。”

接着又是礼部尚书孟繁志:“问题是钱聋老狗已经被俘,大清已经亡了,陛下应该到京城去昭告天地,祭拜长陵等先皇陵寝,顺便还得派人去凤阳和金陵拜祭。”

“而且宋部堂说的对,钱聋老狗的寝陵也必须要考虑,该以什么样的规格下葬。”

户部尚书兼大明国库扛把子刘怀文顿时就急了:“昭告天地,祭拜祖陵、孝陵、长陵等先皇陵寝,这事儿是因为的,你们工部要青壮修整京城也是应该的,可是钱聋老狗的寝陵是怎么回事儿?”

“我告诉你们啊,你们要是想给他修什么寝陵,麻烦你们两个自己拿出钱来修,别找国库要钱,如今国库空虚,那老鼠都饿死多少了!”

说到这里,刘怀文又瞪了朱三顺一眼:“还十个军,你看我像不像十个军的军费?”

朱三顺自觉惹不起刘怀文,而孟繁志却怒视着刘怀文,喝道:“我也不想管钱聋老狗那点破事儿!问题是当初大清入关时,好歹依礼葬了孝烈皇帝于思陵,若是咱大明直接挖个坑把钱聋老狗给埋了,这事儿是不是有点儿……”

刘怀文也怒了:“那你要是这么说,那我还可以说就是因为他大清在关外折腾个没完,才使得孝烈皇帝自缢煤山,咱大明给他钱聋老狗挖个坑,立个碑,也就算是仁至义尽!”

朱劲松忍不住曲指敲了敲桌子,皱眉道:“先别吵!钱聋老狗还活着呢,寝陵的事儿,且等他死了再说,眼下还是朝鲜内附、草原归土归流、移民棒子和乌思藏这些事儿更要紧一些。”

随着朱劲松的话音落下,刚刚一直没有出声的曾诚也忍不住开口说道:“何止这些,还有倭国那边的一摊子事儿,以及那个什么锅以及小破球运动会……”

挠了挠后脑勺,曾诚又不无感慨的说道:“老夫这头发真是越来越少了。”

随着曾诚的感慨,在座的一众大佬们都不自觉的伸手摸了摸头发——以前是大清强制剃成金钱鼠尾辫,头发多了少了的也看不出来,可是自打蓄起了头发,再掉的时候可就很明显了。

朱劲松强忍着伸手去摸头发的冲动,咳了一声道:“困难嘛,肯定会有,不过都是暂时的,只要熬过这一段时间,后面就轻松多了。”

曾诚等一众大佬寻思着你糊弄鬼呢?

是,熬过这段时间就轻松多了,关键是还没等熬过去呢,可能就要累死了!

就在曾诚等人暗自吐槽的时候,朱劲松又接着说道:“正所谓事有轻重缓急,这些事儿虽然都是堆在眼前的,可毕竟不是一天就要办完,先捋最急的。”

被朱劲松这么一说,曾诚等一众大佬反而有些懵了。

什么事儿最急?

好像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都挺急,但是又都不是急到要命的那种。

盘算了大半天后,曾诚才开口说道:“除去五军都督府护军的事情以及京师改造的事宜之外,最急的还要属琉球王尚灏和兰芳国各自遣使来朝,琉球王尚灏请求册封并请内附,兰芳国请称外藩。”

“还有就是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六已经到了广州,其他一众大大小小的欧罗巴君王估计也快到了,陛下此前曾经提到过的什么锅,如今也该提上日程了。”

朱劲松嗯了一声道:“琉球王尚灏请封请内附的事情,朕已经知道了,应了便是。”

“至于说兰芳国请称外藩……”

朱劲松呵的笑了一声,说道:“倒也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曾诚一脸懵逼的望着朱劲松,问道:“陛下何出此言?”

朱劲松呵的笑了一声,说道:“当初大清还没有凉的时候,兰芳国就一直想要称藩,如今大清已经凉透了,他们又跑来请求称藩,无非就是打算用大明的旗号去吓唬荷兰蛮子。”

“派人去告诉他们,称藩没有问题,但是大明只接受他们内附,大明在兰芳那边置州县直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