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劲松:朕被忽悠了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劲松:朕被忽悠了

自从开启了家天下模式,中原堂口评价皇帝就一直都是从文治武功乃至于私德方面来评判,甚至恨不得拿着放大镜来找毛病,稍微有点儿瑕疵的就没资格称为明君圣主。

当然,我大清的十二个蝗帝并不适用中原堂口的评判标准,毕竟是主子爷,奴隶根本就没有资格评判,所以十二个蝗帝全是明君圣主、千古一帝就完事儿了。

而欧罗巴的蛮夷们评判君主是否圣明的标准,跟中原堂口评价一个皇帝是否圣明的标准完全不同——别管那些君主们在文治方面有多废,也不管他们的私德有多荒唐,只要对外战争能打赢,那就是妥妥的明君圣主。

而对于刚刚稳定了法兰西局势、刚刚在法兰西平民那里刷了一波好感度的路易十六来说,别管是趁机把葡萄牙变成法兰西的殖民地,还是逼着葡萄牙交上一笔保护费,都足以成就路易十六第二个太阳王的威名。

如果再加上从明国学到的勤政爱民、轻徭薄赋等文治方面的东西……

那路易十六不就是妥妥的欧罗巴版千古一帝?

再一想到路易十六是在自己的帮助下才成为了欧罗巴的千古一帝,自己也必将在欧罗巴的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皮埃尔的心头就不禁变得火热起来,甚至有一种想要尿出来的冲动。

在这一刻,什么钱财,什么封地,对于皮埃尔来说都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儿。

致君尧舜!

为了达成欧罗巴版的“千古名臣”成就,皮埃尔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曾诚的要求:“放心吧,曾大人,我会让路易派人通知葡萄牙这件事情,并且要求他们派遣使者,前来大明商议军费的赔偿事宜。”

曾诚对此十分高兴——今天葡萄牙赔个几千万两,明天随便找个其他的什么牙弄几千万两,后天再找我鞑清弄几千万两,穷成狗的大明国库不就有银子了?

然而曾诚的高兴并没能维持多久,甚至都没能跟皮埃尔多聊几句,就被刘怀文派人喊到了国库,接着又一起跑到了济南行宫求见朱劲松。

问题很简单,就是宝钞发行了大半个月之后,济南府居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宝钞荒。

最先发现问题的是济南府的银行。

一开始的时候,宝钞还能处于被兑换-交税回到银行-再兑换-再交税这么一个循环当中,而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推进,到了大半个月之后,银行里收回的宝钞居然已经不足以让剩下的那些商户们正常兑换交税,等到国库再调拨一批宝钞,把春税正常收完之后,银行里居然没宝钞了!

刚刚发行宝钞就遇到了这么离谱的事情,银行当即就把问题捅到了国库,而刘怀文这个国库扛把子也懵逼了。

大明国库里现在拥有价值一亿五千万两的白银和铜板,但是发行的十亿宝钞却是连根毛都没剩下。

行,如果说这些宝钞都流入了民间,那倒也算是件好事儿,毕竟大明本身就要推行宝钞以代替金银铜钱,这次兑换光了,下次再接着加印一批也就行了。

然而等刘怀文派人打探了一番后,却发现大明的市面上只有少量的小面额宝钞流通。

如此一来,刘怀文可就慌了神了——宝钞没流通起来?钱到哪儿去了?还有,等到秋税的时候该咋办?难道真的要再印上十亿?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彻底慌了神的刘怀文干脆让人把曾诚这个大明首辅给喊来了,接着又一起把事情报给了朱劲松。

而工科狗出身,半路才转向码字工行业的朱劲松也同样是一脸懵逼。

按照某孤儿院发行的那些穿越者教科书来看,中原堂口发行货币的前提就是金银本位制度,国库里有多少金银就发多少等值的货币,超发就容易让货币出现贬值的情况。

这些教科书甚至一再拿洪武年间到正德年间一直增发宝钞,最终导致宝钞信用彻底崩盘的事情来举例。

包括大明朝堂上的这些大佬们也是同样的看法。

所以,在发行大明宝钞的时候,一直都遵循着国库有多少金银铜钱就发行多少宝钞的原则,以免忽然出现挤兑的情况,影响到大明宝钞的信誉。

朱劲松甚至还从内帑中拿出来一千万两注入国库,要求国库做好应对挤兑的准备。

然而并没有什么鸟用,挤兑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反倒是宝钞呈现出了不够用的状态。

銆愯瘽璇达紝鐩墠鏈楄鍚功鏈濂界敤鐨刟pp锛屽挭鍜槄璇伙紝瀹夎鏈鏂扮増銆傘/p>

同样想不明白问题根源的朱劲松干脆让锦衣卫跟都察院、御史台的人手去银行查账,同时又派出天地会的人手去民间打探情况。

然而让人更加懵逼的是,锦衣卫、都察院、御史台、银行四方联手查账,又跟国库仔细核对了半天,最后却只得出来一个账务没有丝毫问题的结论,十亿宝钞都被民间商户们换走了。

举个例子:张三要交一百八十两的税,那么他需要兑换的宝钞就是一千八百元,但是张三兑换了两千元,其中一千八被他用来交税,剩下的二百元就被他带回家起来了。

没错,就是起来了。

张三说了,冲着“黄帝4487年·XXXXXXXXX”的编号,这第一批宝钞就拥有极大的价值,不赶紧拿回家反倒拿出去花?当谁傻呢!

更关键的是,因为朱劲松和朝堂上的大佬们打算从税收方面入手,以此推动宝钞的发行,所以这发行的宝钞基本上是以百元大钞为主,五十、二十、十元面值的宝钞反倒是占了少数,像分值、角值的宝钞就更少了。

这也就导致了大额宝钞的属性大于流通属性——你拿相当于一文钱的分值宝钞去买个包子茶叶蛋什么的很正常,你拿个百元大钞去买茶叶蛋试试?

对于这种情况,朱劲松和大明朝堂上的一众大佬们也分外蛋疼。

宝钞发行没发行?

发行了,不光发行了,而且第一次就直接超发了,达到跟今年春税整体持平的十亿之巨,而且民间的认可度很高。

结果呢?

结果就是这十亿宝钞连个浪花都没溅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所以朱劲松才会觉得有些不对劲,只是一时半会儿的却又想不明白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儿。

一众大佬们沉默了好半天后,刘怀文忍不住叹了一声,说道:“要是能把那些商户手里的银子和百姓手里的铜钱都直接换成宝钞硬币就好了。”

刘怀文的话音落下,屋子里的一众大佬们忍不住齐齐叹息一声——这不是屁话吗,发行宝钞不就是为了这个?

而在一众大佬们叹息的时候,朱劲松却忽然说道:“错了,都错了,朕错了,你们也错了。”

“咱们一直都以为货币的发行量应该根据国库当中有多少存银来决定,其实这是错的,咱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唯一正确的就只有提前计算了今年的春税,所以超发了一部分宝钞。”

朱劲松也一直以为那些穿越者教科书是对的,但是真个轮到自己了,朱劲松才发现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提前,是这些教科书里没有提到的。

宝钞及硬币的作用在于代替原有的金银铜钱制度,所以,总的发行量其实不应该以国库有多少金银为参考——国库能有多少钱?

刘怀文抠抠搜搜的攒了这么多年,国库里的存银也不过是一千万两左右,因为修路搭桥、疏浚河道、修建社学等等地方都是吞金巨兽,几万万两白银砸下去也就是听个响儿。

再说了,大明现在虽然没有千万两级别的豪商,但是几千两几万两身家的可就多如牛毛了,十亿宝钞分摊到整个大明,基本上连个浪花都溅不起来。

别忘了,和珅和中堂一个人的家产就有八万万两,相当于八十亿宝钞,整个大明的经济体量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

十亿宝钞,看着这个数量很大,甚至兑换成银子也足有一亿两之多,然而跟整个大明的经济需求比起来,这十亿宝钞其实连个屁都算不上。

所以,发行货币应该在保证信用的前提下,以当前的经济体量为参考数据,再结合当前的财政情况来判断。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朱劲松就感觉自己被忽悠了。

干脆又跟曾诚、刘怀文等一众大佬们商量了一番后,朱劲松决定再增发十亿宝钞,而且以要小面额的居多,以此来增加市面上流通的宝钞数量,加快宝钞的普及速度。

……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百姓都吃的挺饱——大瓜一个接一个,吃起来没完没了,就算想饿也饿不着。

首先就是大明决定对盘踞在澳门的葡萄牙蛮子动武并且将之全歼,上午开打下午收工的速度可是让百姓们好好乐呵了几天,很多家里有儿子的就想着要不要送儿子从军,家里有女儿的就想着要不要找个兵女婿。

但是吧,这种事情对于大明百姓而言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因为大明的军队打了胜仗是理所当然的,打了败仗那才叫稀奇。

相对而言,更让百姓们关注的是皇帝和朝廷要发行大明宝钞,以替代原有的金银和铜板。

出于对皇帝的信任,大明的百姓和商户们倒也愿意试着用一用宝钞,哪怕这玩意真就像洪武年间的宝钞一样坑人,那咱们老百姓也认了,就当支持皇帝了呗。

关键是朝廷收税只认宝钞不认银钱,那些商家也乐意接受宝钞,想不用也没办法。

然而让人懵逼的是,宝钞这玩意在哪儿呢?谁手里有?

没有你还说个毛线?

然而让人蛋疼的是,直到圣皇五年都过去了向个月,盘踞在葡萄牙的蛮子们都变成了京观,这新的宝钞才算是千呼万唤始出来。

然后?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

新版宝钞一经发行,那些豪商大贾们就各自兑换了一些拿回去,流入民间的就只有那些小额的硬币,而且数量不是很多。

所以,济南府的百姓们就不乐意了——凭什么都是大明百姓,那些豪商大贾们就能有宝钞,俺们这些泥腿子就不能有?这事儿得找农会,让农会做主!

但是随着国库加印了十亿小面额的宝钞之后,济南府的百姓们发现宝钞还是不够用。

十亿这个数字看着挺大,但是放到整个大明呢?就算山东的地位特殊,也不过多分了一百多万,凑整拿到了八百万,再分到济南府就只有六百多万。

六百万多,再分配到整个济南府,济南城里还能剩下多少?

济南府都这样儿,其他地方的那些州县自然也不会例外。

总之就是闹腾。

关键是那些商户们也不满意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