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埋葬大清 >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劲松:朕给你们造反的机会!

第一百四十九章 朱劲松:朕给你们造反的机会!

召集了曾诚等一大堆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后,朱劲松便直接开口说道:“自从朕登基称帝到现在,也差不多四五年的时间了,勋贵的封赏问题,也差不多是时候了。”

首先摆在朱劲松面前的就是勋贵问题。

历史上造反的多如牛毛,造反成功的也有很多,但是每一个造反集团在初期的时候都能保证能者上、庸者下的人才流通,而当造反成功之后,很多造反集团就会产生一个名叫勋贵的毒瘤。

当然,直接把勋贵们说成是毒瘤倒也不太恰当,毕竟勋贵体系的存在也有一定正面意义,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勋贵体系往往会随着造反成功而迅速腐化。

前期打天下时贼拉牛逼的勋贵集团,到王朝末期的时候可能已经废的骑不了马也拉不开弓,更别说什么带兵打仗征战了。

甚至还有的勋贵们会产生自己也能当皇帝的念头。

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勋贵集团迅速腐化,其实还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真正要命的还是随着开国勋贵们开枝散叶,土地兼并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前有车,后有辙,开国的勋贵们把主意打到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人趴在国家的身上吸血,天底下的乡贤士绅们也会纷纷效仿。

而朱劲松从造反开始,到如今打下十六省之地的大明江山,自然也少不了勋贵的存在。

比如说朱二旦和朱三顺这兄弟两个,是不是该封王?

比如说刘鹤鸣、刘二牛、耿锐这些从一开始就跟着朱劲松造反的,是不是该有封赏?

没有?

那踏马不是扯蛋吗!

大家伙儿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你朱某人杀了官,造了反,回头你当了皇帝,大家连个世袭的勋贵人家都捞不着,那跟着你造反是图了啥?就图自己当个将军元帅之类的,然后跟着你朱某人一起大公无私的为大明百姓服务?

在这种事情上,永远不要想着讲道理,因为没有丝毫的道理可讲。

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

懂了没?懂了的就懂了没懂的也别问,这智商也别想着穿越造反。

其次就是报纸的问题。

《大明报纸》是大明朝廷办起来的,上面发表的文章要么就是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亲自写的,要么就是翰林院的那些人写的,虽然没有完全脱离民间,但是像老百姓看爱的那些东西,《大明报纸》上并不是很多。

民间也有呼声,希望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能够允许民间开办报纸。

允许,还是不允许?又或者是设立审查,错一个字就把当期报纸封禁,省得他们说出来什么不该说的?

比如,文章里敢有满意这两个字的就全部封掉,敢把我大清写成鞑清的也得能封就封,敢写朱劲松或者历代大明皇帝名讳的全都变成***?

而除却勋贵和报纸的问题之外,其他的还有诸如大明律以及度量衡的问题,外藩制度、对欧罗巴掺沙子吸血、民间是否要禁铳等等一大堆的问题。

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加在一起,让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感觉很头疼。

朱劲松很头疼,但是曾诚和刘二牛、刘鹤鸣等一众大大小小的扛把子们也很头疼。

按理来说,朱劲松这个皇帝都登基好几年了,如今又占下了十六省之地,按说也该进行封赏了,该封国公的封国公,该封国侯的封国侯,毕竟这大明江山也不是全靠你朱劲松一个人打下来的嘛。

关键是这事儿该怎么办?

开口直接说我功劳不小,封个国公不为过?

就算皇帝他老人家脾气好,也不带这么上赶着找死的吧。

再说了,老朱家的皇帝……从朱重八开始一直到崇祯,哪一个不是把刻薄寡恩这四个字演绎的淋漓尽致。

所以一众大佬们都沉默了,谁也不愿意率先开口讨论这个话题。。

看着一众大佬们都沉默不语,朱劲松却呵的笑了一声,说道:“都不说话了?你们不说,朕说。”

“历朝历代,凡立国之初,必封赏勋贵以酬其功,此乃万古不破之真理,凡是挑战这一点的,都已经声名狼籍了,而朕的胆子又小的很,也没打算挑战这个优良传统,所以该给尔等的封赏,还是会给的。”

朱劲松的话音落下,在场的一众大佬们皆是心中一沉。

谁也不知道朱劲松到底怎么了,今天居然会用这样儿的语气说话。

而朱劲松却没有丝毫停顿,而是接着说了下去:“国朝爵位,朕打算定下公、侯、伯、子、男五等,每等又细分为国、县两级。”

“如今我鞑清尚在,海外诸多蛮夷尚存,所以封爵自县侯而始,以免以后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凡得爵位者,不许世袭罔替,即便是国公,亦须三代而降等袭爵。”

“至于宗室,也是如此,凡亲王、郡王,同样三代降等袭爵。”

“封赏名单,这几天就会发下去。”

“你们要是觉得能接受,那就按照这个规矩来,要是觉得不能接受,你们大可以想办法推翻朕这个皇帝,朕也可以再上一次孟良崮。”

在场的一众大佬们互相对视了一眼,最终却是慌忙站起身来,一起拜道:“臣等万死!”

实在是没辙。

别看在场的大佬们足够多,只要大家伙儿齐心协力就能把整个大明搞的一团糟,但是在场的也都是人精,知道在场的这些人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的联合起来,也同样知道朱劲松这个皇帝有掀了桌子重来的底气。

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跟钱聋老狗可不一样。

很多时候,钱聋老狗的圣旨未必能出京师,就算出了京师也未必有人执行,就算执行也没人敢保证会不会胡乱执行。

銆愯鐪燂紝鏈杩戜竴鐩寸敤鍜挭闃呰鐪嬩功杩芥洿锛屾崲婧愬垏鎹紝鏈楄闊宠壊澶氾紝瀹夊崜鑻规灉鍧囧彲銆傘/p>

《大明报纸》的存在,却是注定了朱劲松的旨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天下,而农会和锦衣卫的存在,又注定了大明朝廷的官老爷们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儿欺上瞒下。

而且这些大佬们都很清楚,除了天地会这个明面上的情报体系,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的手里最少还有两套互不相关的情报体系在运作,无论是我鞑清方面还是大明朝堂甚至于民间的一举一动,朱劲松都看的很清楚。

至于说像正德、天启等大明皇帝一样落水?

那就更扯蛋了。

先不说朱劲松这位大明皇帝并没有什么游园的爱好,就算有,拱卫行宫的禁卫也没人能渗透得进去——想要渗透行宫禁卫,首先就得渗透行宫外围那些油盐不进,只认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和阿古娜这个皇妃的索伦营士卒。

就算解决掉了索伦营,还要面对更加油盐不进的大明禁卫军。

这是大明唯一一支不受五军都督府管辖的军队,虽然征兵是跟五军都督府一起,军纪和训练什么的也跟五军都督府一样,但是禁卫军的粮饷和装备都由少府拨付,训练也不跟其他军队一起。

说白了,禁卫军就是朱劲松留给自己的一张底牌,这支军队根本就不鸟除了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之外任何人的命令。

而朱劲松今天之所以会这个熊样儿,也完全是被整个大明朝廷的这些大佬们给气到了。

因为从文官系统的曾诚、刘怀文,再到武将体系的刘鹤鸣、刘二牛,甚至包括情报系统的柯志明,这些大佬们有一个算一个,最近都在私底下讨论封赏的问题。

当然,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论功行赏的事情,毕竟我鞑清都快凉了,十六个省的地盘握在手里,也早该给这些功臣们论功行赏了。

但是这些沙雕玩意们居然很羡慕欧罗巴的那些贵族。

这就不能忍了。

真要是把大明朝廷变得跟欧罗巴那边儿一个蛋样,那朱劲松辛辛苦苦的造反是为了什么?为了再弄出一个大明朝廷,再弄出一个勋贵集团,再弄出一个东林党?

羡慕欧罗巴的贵族是吧?想要世袭罔替是吧?朕就先让你们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皇帝,从根子上绝了你们的念想!

不服就起兵造反,朕给你们造反的机会!

而在一众大佬们认怂之后,朱劲松才冷哼一声道:“你们都给朕听好喽,朕给你们的,才是你们的,朕不给你们,谁也不能伸手,要不然……”

听着朱劲松意味深长的冷哼声,在场的一众大佬们才忽然反应过来。

皇帝者,承天受命,言出法随,一言可兴邦,一言可灭国。

正如曹操对龙的评价: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眼前的这位爷即便跟自己这些官员们走的再近,那他也是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皇帝,只要他老人家还有一口气在,大明的军队就出不了任何问题。

军队不出任何问题,所谓的勋贵和文官就只能夹起尾巴做人。

朱劲松意味深长的冷哼一声后,又接着说道:“下面议一议是否允许民间开办报纸以及度量衡的问题,还有是否禁止民间持有火铳和手榴弹的问题。”

所谓把报纸变成***之类的想法,完全是朱劲松被朝堂上这些大佬们给气到了,毕竟大明律明文规定,不识字的大明百姓可以随便骂皇帝,有司不得问罪——

假设现在有个完全不识字的老百姓跑到济南,指着朱劲松所住的临时行宫破口大骂,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也只能捏着鼻子忍下,甚至还得派人问问他为什么要骂,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难处,有没有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能做的。

至于说随着各地的扫盲以及朱劲松一直在大力推广的社学、县学逐渐铺开,大明以后慢慢的可能就没有了不识字的百姓……

那跟大明律和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有什么关系?

反正大明律和朱劲松已经保证了不识字的百姓骂皇帝的权利。

至于那些识字的百姓想要骂皇帝了该怎么办?

这不就体现出报纸的好处了么。

朱劲松打算稍微放开一些管制,先允许民间开办两份报纸试试水,如果可行的话,再慢慢放开更多的限制。

度量衡的问题其实也好解决,只要工部那边弄出来一个标准,再慢慢的推行下去就行了。

反倒是禁止民间持有火铳和手榴弹的问题很让人头疼。

Ps:这本书还真不如改叫埋葬全世界算球,反正只要一写到鞑清部分,404就特么随时盯着我,昨天又被吞了两章,解禁出来一章,剩下一章要过几天才能申请解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