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蜀臣 > 第420章、使然

蜀臣 第420章、使然

作者:茶渐浓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2:01

第420章、使然

建兴十四年,除夕夜。

雪花如银,纷纷扬扬地从空中飘落下来。

好像数不清的蝴蝶在飞,又似是柳絮漫天飞舞,给天地间带来了一片冰清玉洁,让人们尽情沐浴在祥和的氛围中。

冀县雒门聚的卢家依山别院内,断断续续传出了烧竹子驱逐瘟神的爆音;稚童们佩戴着父辈给予的“压祟”,欢呼雀跃的闹腾着;给家主祝岁讨喜时得了不少赏钱的佃户奴婢们,亦对那烧竹子更热衷。赏雪迎春,嬉戏打闹,男女老少各得其乐,让整个别院变得其乐融融,宛如世外桃源。

夜色在喜气洋洋中越来越深,欢声笑语也回归了安静。

稚童们被其母携去安寝,老人不耐苦寒而早早歇下,佃户与奴仆则是归去筹备翌日祭正朔所需的物品。

偌大厅堂内,仅剩下了郑璞与张苞围炉置酒,依着传统为子女“守祟”。

张苞是数日前从河西赶回陇右的。

虽然他早就在陇右置下宅院,但因为那宅中没什么家人且子张遵一直住在此处,便过来与妹婿郑璞同乐。

就是目的有些不纯罢了。

盖因他自从入了卢家别院后,对自己儿子张遵不理不睬的,反而对小靖姬很上心。

不仅带了许多小礼物,还动不动就左夸一句长相秀美、右来一句乖巧喜人,且还在张妍面前感慨自身若是也有一个类似小靖姬的女儿该多好。

那醉翁之意不能说是昭然若揭,那简直就是毫不遮掩!

故而郑璞一直都没有搭理他。

他长女才几岁啊,启蒙的字书才开始学呢,那容得被别人给惦记上?

哪怕是妻兄想亲上加亲也不行!

但张苞似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在守祟时,有酒有肉有干果蜜饯也管不住开口讨郑璞嫌,“子瑾,近些时日你皆在家中,听文黛言你多有指点遵儿之处,不知觉得我儿资质如何?”

嗯?

闻言,郑璞侧头瞥了一眼,心道一声来了。

依着世俗的言辞,先问张遵如何,接下来必然就是声称彼与小靖姬乃良配了。

是故郑璞音容淡淡而回,“尚可吧。嗯,文容兄莫多想,我意乃是遵儿日后成就应能与你比肩。”

呃!

什么叫尚可!

然后还加一句成就应能与我比肩!

难不成我的才学将略在你眼中仅是尚可乎?!

顿时,张苞心中泛起些许不快。

但转念想了想,又将那一丝不快给摒去了。

无他,对比这位妹婿而言,他的才学将略还真就只是“尚可”,况且现在也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

“咳!”

借着轻咳清了清嗓子,张苞冁然而笑,“子瑾胸中所学,丞相亦不吝赞之,遵儿能入子瑾眼,已然胜却无数了。嗯,甚好!哈哈哈~~~”

言罢,顺势举盏而邀,“来,子瑾,共饮!”

待放下就酒盏,他便图穷匕见,“子瑾,你我两家乃姻亲、荣辱与共,我有意亲上加亲,想让遵儿与小靖姬先定下亲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郑璞的反应,乃是白了他一眼,侧头自顾自的看着庭外的雪花纷扬。

如此显然的嫌弃,亦让张苞彻底恼了。

好歹他也是当今皇后之兄、郑璞的妻兄呢!

安能受如此蔑视!

“好你个郑子瑾,竟视我于无物!”

他张口便骂,声如滚雷,“我父乃万人敌,四海知名;我长妹乃当今皇后,门楣乃大汉勋贵之家;我小妹嫁你为妻,已然与你郑家一体;我与你多番并肩作战,情同手足、死生与共!今我为嫡子求亲,你竟不做理会!莫非,你觉得我张家已然不配与什邡郑家联姻了?!”

这话说得很重。

但对郑璞却没有多少作用。

二人太熟悉了,他无需思虑便知道张苞不过是在玩心计、故作姿态逼他就范罢了。

回头目视着张苞,郑璞徐徐而言,“胸有惊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文容兄得丞相器异,授予募五千骑卒为督之权、寄为日后入关中先驱之重,今竟暴躁如斯,若丞相得闻,必感所托非人也!”

喔.......

得言,张苞一时哑然。

但很快他便反应了过来,依旧作愤慨之态,“莫要拿公事避开话题。今日我所言乃家事,你若不说清缘由,我必不罢休!”

“唉.....”

郑璞倏然叹了口气,有些惆怅的说道,“兄罢不罢休,倒在其次。我若是允了你之言,那才是难做。”

言罢,亦不等满脸愕然的张苞发问,便将缘由娓娓道来。

“昔日在成都时,句孝兴长子诞生,我过宅作贺,他便有过‘若子瑾日后有女,当结为儿女亲家’的戏言。同与宴的绍先,当初以言相争。”

“时柳休然虽不在成都,但后我等来陇右后,亦曾与孝兴谑言而争之。”

“幼常兄复来陇右任职后,不乏在我家中宿夜座谈,亦曾流露出此念。”

“去岁我受丞相所遣,赴汉中郡代巡军务,与关安国抵足而眠。除却军务之事外,安国亦声称日后将庶长子关彝过继于亡兄关定国,且戏言小靖姬及笄之年恰好与关彝及冠之年相当。其意所指,无庸赘述。”

言至此,郑璞略作停顿,发问道,“文容兄可知,月前伯松兄曾归汉中之事否?”

莫非诸葛乔亦有为子诸葛攀求亲此念?

早就听得讶然的张苞,心中一惊,微微颔首。

他募骑卒建立骑兵的地点就在山丹牧场,哪能不知道身为张掖太守的诸葛乔归来汉中郡省亲之事。那是因为丞相作书归成都,让黄氏携诸葛瞻与诸葛攀来汉中相聚。北伐以来亦不曾归去成都的诸葛乔得悉后,便在仲冬十一月时赶来相会。

至于为何不是待除夕时归来团圆嘛.......

岁首之日,郡守无有离开公署的先例,作为丞相之子更要以身作则。

“伯松兄归张掖时,途径冀县还登门与我相聚一日。”

见张苞颔首,郑璞便继续说道,“他声称子攀已然少年郎矣,打算不日将遣之游学陇右,届时亦会入此宅中,让我也看护一二。但此事一谈罢,他便也如你现今这般流露出对小靖姬的喜欢,不吝称赞之辞。”

呃.......

这下,张苞彻底无语。

合着不是唯独他一人有此心思啊,且他才是最晚提及的人。

不过,想想也觉得很正常。

以天子与丞相对郑璞的亲近器重,子女亲事被他人趋之若鹜乃是必然。

也难怪郑璞这几日不想搭理他了。换位思考,若他是郑璞,亦不会给打小靖姬主意的自己好脸色。

“那.....子瑾可曾思虑过,意将小靖姬许给谁家?”

沉默了少时,敛去怒容的张苞轻声发问。不等郑璞作答,又紧着加了句,“无需思虑我家遵儿了。事有先来后到,我不让你难做就是。”

郑璞没有当即回答。

而是给张苞舀了一勺温酒后,才缓声说道。

“文容兄,你我两家皆与天子休戚相干,已然显贵于时,便莫为子孙计了。正值朝廷蓄力还复旧都之时,众人咸相用命,你我深受朝廷厚恩,若传出以子女姻亲巩固权势之事,反而不美。且我心意已决,小靖姬未至及笄之年,便不作父母之命、不定媒妁之言。日后之事,待日后再说罢。”

日后再说?

张苞扬了扬眉,倏然而笑。

他子张遵可是在卢家别院里住着呢,且他打算以后就让张遵住到出仕为止了!

青梅竹马嘛,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再暗中叮嘱小妹张妍几句,日后他家的希望最大。

而且,他觉得张遵留住在这里,要比被他携入军中磨练更好些。

源于少时他被家中严督促读书的干系,他对张遵也是严加看管,每日除了读经书练武外别无他事,以致张遵性情变得少言寡语、鲜有笑颜。

但入住了卢家别院后,郑璞在家时便常将他遣去农田与牧场,了解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黎庶生计,知五谷晓六畜;亦让部曲携之入军营暂住或游历各关隘,让他知道军中事务与攻守之道等等。

就如昔日教导傅佥般,不闭门造车、不死读兵书,一切讲究躬行实践。

那时,张妍还心疼张遵年少难受艰苦,婉言劝说。

但郑璞驳之。

曰:“不见昔傅公渊乎?若非自身多经砥厉,焉有后来被丞相携在身边言传身教之事!”

北伐以来,丞相带在身侧教导的人,除了关兴便唯有傅佥了。

虽然事情的起因,乃是傅佥为师雪恨设计谋刘琰、被丞相担忧其心性如郑璞般刚戾才带在身边。但这其中最大的缘由,亦是因傅佥得郑璞倾囊相授,才学被丞相器异之故。

现今的张遵,在郑璞别样的教导下,不仅性情开朗了许多、频频作笑颜,且略知天文晓地理,熟谙农桑与行伍之事。

就连经书与兵书之上的隐晦幽滞处,都常常能举一反三了。

假以时日,才学将略必能为大汉裨益。

张苞觉得这样挺好的。

父辈对子侄的期待,不就是健康成长与将来能有所作为嘛。

“子瑾此言甚善!甚善!”

带着这样的想法,他频频颔首应和。

且还岔开了话题,道出了来与郑璞同乐除夕的另一目的,“嗯......听闻子瑾近日居家无所事事,故而心有郁郁。不若,过几日与我同往西海拜会烧当羌王如何?”

此话甫一落下,他便再度迎来了郑璞一记白眼。

反驳曰:

“闲来无事,雅趣自生。可横笛抚琴,可吟诗作画,可观月赏花,可论经对弈,可独对山水,可煮茶听雨,亦可潜心读《易》,亦可置酒助兴,亦可弄儿教女.......文容兄言我近来居家郁郁,不知从何听来?”

且不等张苞作答,又一针见血道破了张苞的小心思。

“我知文容兄有从烧当种羌中招募骑卒之意,但与羌往芒中不熟稔,自思难以成事,故而便想让我同去帮衬一二。此乃与国裨益之事也,我断无推诿之说,兄何不明言邪!”

张苞无言以对。

少时,举盏邀饮以示歉意,长声叹息,“唉,乃我心切,故有汲汲之态了。”

嗯?

郑璞微微扬眉,眸含疑惑。

“呵,乃意气之争罢了。”

张苞自嘲的笑了声,细细将事情道来。

原来,当日他与赵广同被丞相授权扩募骑兵,各自组建五千骑。

但近几个月主事山丹牧场的马岱,乃是优先将应募的骑卒与优良战马供给赵广部。

倒不是马岱偏心。

而是赵广部本就有三千骑,扩募入新卒,很快就能以老卒裹挟新卒演武的方式形成战力。毕竟日后若要进军关中,先要将魏国在贺兰山以南的屯田地拔去嘛,让赵广部尽早扩募完毕,亦是出于备战的绸缪。

尤其是赵广的骑战本事委实要比张苞高超得多。

但身为逞强斗狠的军中男儿,此举让张苞意难平在所难免——他仅分得了一千西凉铁骑,若不尽早扩募成制,恐就赶不上进攻贺兰山以南的战事了。

故而,他便打算以昔日与烧当种羌并肩作战的情分,入西海募兵。

心里自然也期盼着,与烧当羌王芒中颇有交情的妹婿郑璞能出面助力一二。

患得患失之下,亦不免先以言试之。

解释罢的张苞,幽幽叹息了声,“子瑾或有不知,之所以我心有汲汲,非是欲与赵义弘或姜伯约争功,乃我恐无缘与会还复旧都之战了。”

“文容兄何出此言?!”

此言一出,郑璞瞬间睁大了双眸,忍不住催声发问,“莫非,兄先前征战时,身躯落下了暗伤?”

“非也,我此身无碍。”

微微摇头,张苞压低了声音,“前些时日,家中文继作书与我,声称戍卫京都内外的向中领军给天子上书,求外放来陇右督兵随征逆魏。”

额,原来如此!

郑璞一听便了然了。

中领军向宠晓畅军事,被先帝刘备赞为“能”。

且在成都镇守许多年了,今既然上表求来陇右随征,天子与丞相都不会驳回他拳拳报国之心的。

但他来陇右后,京畿之地也需要重新物色重将戍卫。

最适合的人选自然便是张苞了。

无他,元从功勋之后、外戚之家的身份使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