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656章 先存十个亿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656章 先存十个亿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0:43

第656章 先存十个亿

现代传感器技术,是在20世纪中期开始的,当时主要是结构性传感器,就是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的传感器。

但那时候的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在发展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忽视了传感器的发展,因此传感器的相关研究成果,基本上都停留在实验室里, 并没有进入到应用阶段。

直到八十年代,美国成立的国家技术小组,帮助大公司和机构,进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世界才逐渐进入到传感器时代。

美国之所以发展传感器,最初目标也不是民用,而是军用。美国的高科技武器中需要大量的用到传感器, 于是美国才花费巨资, 开展传感器的相关研究。

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的时候, 美**方的有关部门已经掌握了很成熟的传感器技术,这时候传感器才开始大规的进入到民用领域。

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依据是比较晚的,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才刚刚开始起步,当时八成以上的创传感器都要依靠进口,高阶传感器更是百分百需要进口。

最早的传感器都是结构型传感器,就比如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材料发生弹性形变时电阻的变化来转化电信号。

后来随着集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集成传感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性能都有所提升,成本也降低了许多,这也是比较普及的一种传感器。

随着智能化时代的来临,又出现了智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对外界信息具有检测、诊断、数据处理以及自适应能力, 是计算机技术与检测技术的结合物。

对于传感器这种东西, 李卫东只是一知半解,知道一个大概的发展趋势,但是在技术层面上, 依据是个外行人。

不懂专业的技术,还想要涉足这个行业,除了砸钱之外,还需要找一些外力支持才行。

……

李卫东揣着一台制氧机,来到了司徒健的家中。。

“是卫东啊,快进来坐!”司徒健招呼李卫东坐下。

“司徒老师,我们公司生产的新款制氧机,拿来一台,您先试用一下。”李卫东笑着说道。

“制氧机,这可是好东西啊,现在这东西可是供不应求,抢都抢不到!特别是很多家里有老人的,都想买一台。”

司徒健也没有推辞,直接接过了制氧机,接着说道:“我听说你这次捐出不少台制氧机吧?”

“库存全都捐给各个医疗机构了,现在厂里是一点存货都没有了。”李卫东开口答道。

“那很好,算你有良心,没有趁机发国难财!”司徒健笑着说道。

“瞧您说的,我是那种人嘛!”李卫东开口道。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李卫东才开口说道:“司徒老师,我最近打算做传感器,我知道这也算是高科技了,不知道国家对于这方面,有没有用什么政策扶持,或者是未来计划中,有没有政策扶持?”

“你怎么想着做传感器了?这东西跟你现在的业务有关系?”司徒健开口问道。

“还真有关系。”李卫东接着解释道:“我正在研发的医疗器械,需要用到传感器,另外我认为家电行业,未来也会大规模用到传感器,所以现在开始做传感器,也是对未来的一种布局。”

“不错,很有眼光!”司徒健露出了赞许的表情,接着说道:“传感器的研发工作,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在这方面,中科院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研究。

但是跟发达国家相比,咱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毕竟还是落后一些的,所以在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距离发达国家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而且据我了解,中科院那边的研究成果,首要还是提供给军事使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用在民用的领域,所以你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还是得从民间研究机构想办法。”

“也就是说想要做传感器的话,还是得靠自己!”李卫东有些泄气的说。

司徒健则接着道:“也不完全是这個样子。虽然国家层面上能够提供的直接帮助比较有限,但是地方上还是能给你提供一些帮助的。

这传感器属于高科技的行业,很多城市对于高科行业,都会给予一些优惠政策和补贴,有时候地方给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比国家给的还要丰厚呢!

就比如经济特区那边,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一直都有比较大力度的补贴政策,包括土地优惠,税收减免,人才补助等等,都还是比较实惠的。”

说到这里,司徒健华裔一转,接着问道:“卫东,你这次打算投资多少钱做传感器?”

“十亿起步,上不封顶!”李卫东开口答道。

“十亿!搞这么大啊!”司徒健猛的一惊。

“我认为传感器是未来科技领域的核心产业,是值得进行大规模投入的。说实话,我还担心十亿头进入,掀不起半点浪花呢!”李卫东笑着说道。

“我虽然对这个行业不了解,但是站在投资的角度上,十亿规模的投资,地方上肯定非常的欢迎,可以给你开出很多丰厚的条件。你先等一下,我帮你问问。”

司徒健说着,站起身来走到电话旁,然后在旁边的小本子上查到了一个电话号码,拨通过去。

“喂,蔡主任么?我是司徒健。有件事情想要跟你咨询一下,我这里有个企业,打算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想知道你们那边都有什么优惠政策。

是的,投资规模不小。大约啊,总统最金额应该在十亿以上吧!可以去面谈?好,那我就把你的联系方式给他了。”

司徒健又聊了几句,然后挂了上电话,然后写了个纸条,递给了李卫东。

“蔡金辉,特区分管招商引资的领导,这是他的联系方式,你想要什么优惠条件,可以直接跟他谈!”

……

几日后,李卫东见到了蔡金辉。

“李董事长,久闻大名啊!”蔡金辉显得很热情。

两人寒暄了几句后,蔡金辉才开口问道;“之前听司徒院士说,李董事长打算投资高新技术产业,不知道具体想做什么?”

“传感器。”李卫东接着说道;“我们小狗集团的很多产品,都需要用到传感器,目前这些传感器都需要进口,这占据了我们很大一部分的成本,所以我觉得不如自己做传感器,一来不用受制于人,二来也可以降低成本。”

“小狗集团也要做传感器啊!”蔡金辉点头说道。

“也?还有别的企业在做传感器么?”李卫东开口问。

“当然,在我们特区,目前已经有了十几家研发生产传感器的企业,只不过规模都比较小,技术水平相对国外也要落后一些,目前还成不了气候。”

蔡金辉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另外有几家外资企业,也有意来投资相关的产业,目前也正在谈判当中。”

“外资企业?”李卫东眉头微微一紧。

蔡金辉赶紧说道:“李董事长不用担心,我们对于投资者,向来都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时外资、港资、台资,还是内地的资本,只要是来投资,我们都非常欢迎,绝对不会因为是不是外资而厚此薄彼。

我们对于投资的原则,也是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行业,希望更多的高水平制造业,可以落户我们特区。如果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就算是外资,我们也不会给予优惠政策的。

只要小狗集团的投资,符合我们的政策扶持标准,那么我们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绝对不会比外资企业少,甚至还会更多一些。毕竟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本土的高科技企业崛起,让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

李卫东微微松了一口气,接着说道:“不愧是特区啊,果然是很有战略发展眼光。若是换成其他地方,说不定会无脑引进外资的。”

“我们也希望城市可以可持续的发展。”蔡金辉接着介绍道:“李董事长,我先介绍一下,我们给予科技创新性企业的优惠政策吧!

首先是土地方面,科技创新企业来我们这里投资设厂,我们的特区发展银行,可以给予一笔低息贷款,用于购置土地的费用。”

“能有多低的利息?”李卫东马上问道。

“五年以内,年息不会超过4%!”蔡金辉开口答道。

“这可真是挺低的。”李卫东点了点头。

当时央行的五年贷款基准利率5.58%,直到2004年的10月份才会再次上调。

所以低于4%的贷款年利率真的算是低息。

以特区那种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4%的年利率,恐怕连通货膨胀都跑不赢。

蔡金辉接着介绍道:“第二个优惠政策就是税收方面的,符合标准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我们对于税收是有所减免的,最高减免程度是三免五减半,

也就是前三年的企业所得税全部减掉,后面五年的企业企业所得税减半,而且这个政策,是在企业盈利年度开始计算。

也就是说,如果前几年,企业始终处于研发投入阶段,这个优惠政策可以延后再实施,最大程度的给企业减轻负担。”

“这样特区可就要损失不少税收啊!”李卫东有些调侃的说道。

“这点税收,我们还是损失得起的。”蔡金辉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我们也希望科技创新型的企业,可以在特区扎根发展。

只要能有一个企业发展起来,成为国际级的大企业,甚至进入到世界五百强,其所带动的整个产业链,远比那点税收要有用的多。”

“特区这边果然是深谋远虑。”李卫东开口说道。

蔡金辉接着说道;“刚才我说了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在人才方面,我们对于科技创新型企业,同样有优惠政策。

我们特区本来就有人才引进的奖励方案,对于科技创新企业的人才引进,我们还有额外的一笔补助。其中博士和硕士,每个月都会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贴,会持续发放两年。

对于重点类型人才,我们还会一次性给予一笔安家费,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我们也可以给予解决。

以前这类补助,只针对高校和国有科研机构。但是现在,这个补助政策已经开放到了科技创新型企业,等于是我们政府出钱,帮助企业养人才!”

“这个政策好啊,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我们做企业的,不光是招揽人才难,想要留住人才更难。人才战略这方面,有地方做后盾,给予优惠政策,企业会好做许多。”李卫东开口答道。

“其实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可以留在这里。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企业最终倒闭了,可只要是人才能留下来,我们给予企业的优惠就不会亏。”

蔡金辉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除了我刚才说的土地、税收和人才的优惠之外,像是厂房建设、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会给予企业一系列的帮助,这些都可以等到项目落实以后,我们慢慢谈。”

“想不到啊,特区为了吸引科技创新企业,竟然给出了这么多优惠条件,放眼全国,没有地方的条件比这里更好了,我还真是有些心动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我们这里毕竟是特区嘛,政策本来就比较具有前瞻性。很多内地要不到的政策,我们这里都能要的到,要不然也不会吸引这么多投资的。”

蔡金辉颇为自豪的笑了笑,接着说道:“李董事长,之前司徒院士在电话里说,你这次打算投资的金额,不会少于十亿?”

“十亿做传感器,肯定不够,不过应该能建立起来一个框架,取得初步的成果。后续我肯定还会追加投资。”李卫东开口说道。

若是一般人,听到有大老板愿意投资十个亿,一定会欣喜若狂,然后将李卫东奉为上宾。

然而蔡金辉却面无表情,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随后开口说道:“李董事长,如果你真的打算来特区投资的话,希望可以尽快的将项目落实,这样我之前说的那些优惠条件,才可以一一兑现。”

“蔡主任,你的意思是,尽快的把投资的相关合同给签了?”李卫东开口问。

“合同可以先不急,毕竟很多细节问题,也需要仔细洽谈才可以确定。”蔡金辉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但是投资的资金,我们希望可以先到位。”

“就是先给钱?”李卫东下意识的问。

“李董事长请放心,这投资的资金不是给我们的,你可以先存在我们的特区发展银行里,钱除了你,没人能动得了,利息一分钱不会少您的。如果觉得后续谈判结果不满的话,你也可以损失撤资。”

蔡金辉接着说道;“我们愿意给出这么多的优惠条件,也是希望能够遇到一家真心实意想来特区投资的企业。”

李卫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特区开出这么好的招商引资条件,想要来投资的企业肯定不少,而其中也不乏一些打嘴炮的企业。觉得这里条件好,过来谈了半天,最终却没来投资,这不是浪费人家的时间和精力么!

就像是去买东西,人家售货员很热情的招待你,你也跟人家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你什么都没买,拍拍屁股走人了,售货员不是白忙活了。

若是仨瓜俩枣的,白忙活也就罢了,可若是大宗商品,白忙活的话,这时间成本可就高了。

比如买房子,售楼处小姐姐一口一个哥叫着,又是给你端茶递水,又是带你去看样板间,还再给你折扣价,折腾大半天,你没有买,拍拍人家屁股走了,这不是耍流氓么!

所以很多高端楼盘,都得验资,说明你是真有那个实力买房的,人家才会招待。

投资也是这样,特区不同于其他地方,不是说一句我要来投资,人家就愿意接待的,首先你得表现出一些诚意,让人家知道你是真的来投资的,人家才愿意给你谈条件。

这个诚意,就是先套一笔钱存在特区的银行,表示你不是来打嘴炮的,确实有真金白银的来投资,这也相当于是一种验资。

因此对于蔡金辉的要求,李卫东没有觉得过分,反而认为很合理。

既然特区有这么好的投资条件,李卫东也是真打算来投资。他沉吟片刻后,开口问道;“蔡主任,你觉得我应该往特区发展银行里存多少钱,比较合适?”

蔡金辉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这就要看您的投资规模了!”

“那好,既然我投资是十亿起步的,那我就先存十个亿,到你们特区发展银行里!”李卫东一脸大气的说。

“十个亿!”蔡金辉那波澜不惊的表情,终于出现了变化。

如果李卫东真的把十个亿存进来,那这绝对是投资的诚意满满,毕竟没有人会闲着没事,拿十个亿去逗你玩。

十亿级别的高新技术投资,对于整个特区而言,也是难得的大项目。

于是蔡金辉的脸上露出了笑容:“那好,我就期待李董事长的好消息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