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六十一章 涨工资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六十一章 涨工资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0:43

第六十一章 涨工资

坑哥货李卫民在外面摆弄电视机,李卫东则回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然后将2500万日元的银行本票藏好。

日元虽不是美元,但也是外汇,在那个外汇紧缺的年代,只要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外汇,那都是好东西。

2500万日元,相当于是10万美金,去黑市的话足以兑换100万人民币,不过李卫东却有些担心,这年头的黑市商人,能不能拿得出100万人民币来。

八五年有100万人民币,应该算是当时国内顶级的富豪了!

有了这2500万日元,李卫东未来下海经商时也有了资金,最起码收购几个快破产的乡镇集体企业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李卫东暂时并不打算动这边,一来现在才是八五年,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政策和态度还不明朗,现在下海搞实业依然有些为时过早。

第二个原因就是《广场协议》即将签署。

《广场协议》签署以后,短短三个月内,日元升值了20%,也就是说李卫东只要等三个月,这2500万日元就能多换两万美金。

三个月啥事不干,稳赚两成的利润,不比下海经商香么!

安分守己的做实业,不去投机倒把,不去玩金融,怎么可能在三个月内获得两成利润?

因此李卫东最好的选择,就是拿好这2500万日元的银行本票,坐等日元升值。

也正是考虑到《广场协议》的缘故,李卫东才主动提出可以不要十万美金,而是要2500万日元。

田丰公司或许觉得,用日元支付是自己赚了,而实际上以日元的升值趋势,未来几年持有日元比持有美元划算多了。

……

次日清早,李卫东返回了货运处,向处长赵国栋汇报了做翻译的事情。

听了李卫东的汇报,赵国栋欣然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我们搞货运的走南闯北,要跟各个机关单位搞好关系,不仅仅是我们青河本地的机关单位,像是省里的,还有外地的机关单位,也得搞好关系,这样我们的车要是在外地遇到麻烦,也能找人解决问题。

小李,你这次能跟津门的外贸部门搭上线,是一件好事情,津门可是有港口的,有港口就少不了货物运输,以后我们要是跟津门港有业务往来的话,还得指望你出马呢!对了,你是什么时候学的日文啊?我记得咱们公司的子弟学校里可不教这个。”

李卫东早就猜到,赵国栋会问这件事情,他早已经想好了说辞:“我爸读书的时候,不是正好赶上鬼子打过来嘛,当时华北都成了沦陷区,很多学校都被迫教日文。”

“原来如此。”赵国栋点了点头,他并没有再详细询问。

李登科老爷子并不是贫农出身,赵国栋也是略有耳闻的。在那个时代,不是贫农出身,总归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情,赵国栋觉得自己要是问的详细了,更像是在揭人伤疤,所以便像是高手过招,很讲武德的点到为止。

李卫东则起身,打算告辞:“赵处长,没有别的事,我先回调度室了。”

“行,你先回去吧!哦,对了,还有一件事情,咱们处马上就要涨工资了!”赵国栋补充道。

“涨工资应该跟我没啥关系吧。我都已经是以工代干了。”李卫东开口说道。

李卫东本来就拿干部的工资,再加上调度员能拿满35块钱的奖金,所以李卫东的工资已然到了封顶的水平,基本上是涨无可涨。

赵国栋却开口说道:“这次涨工资,也有你的份,不光是你,咱们全公司,工资都要变。”

“闹这么大动静?”李卫东微微一惊,几千人的工资变动,可是挺复杂的。

赵国栋继续解释道:“这次工资改革,是全国性的,年初的时候,国家不就发布文件了么,现在实施细则已经出来了。咱们青河地委的意思是,先从大企业开始改,然后是中型企业,最后是小企业,所以咱们运输公司,就是第一批要改革的。”

李卫东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他终于想起了国企工资改革的这档子事。

建国初期的时候,国家实行的还是供给制,作为国企职工,所有生活物品都是国家发放的。

比如在华东地区,每人每年单衣两套,棉衣一套,袜子两双,棉鞋一双,毛巾两条,大衣三年一件,蚊帐五年一顶,肥皂每月一块,每月理发两次等等。

五十年代中期,国家进行了工资改革,企业采取八级工资制。在这套工资体系下,级别比职务重要。

职务只能决定权责和任务,而级别才能决定地位和报酬。因此会出现八级工薪水比厂长高的情况。

这套工资制度一直持续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以后,五十年代制定的工资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脚步,基本工资已经不能满足职工的需求,奖金作为激励手段,也逐渐变得常态化。

放在五十年代的话,好好工作是应该的,还要啥奖金,年底给个先进的荣誉,给个劳模,给张奖状,带个大红花,就是最好的激励手段。

在八十年代初期,奖金的数额还是受到限制的,一个月35块封顶。当时还是秉持着平均分配的原则,即便是不同企业的职工,互相之间也不会有太大的贫富差距。

国家也意识到,平均分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便开始了各种改革,国家允许企业有一定的自主财产和经营权限,让企业将生产责任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然后实施利改税,将企业所得税引入国企利润分配领域,使国企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道路。

在这一系列改革过程中,国企工资改革是一个关键点。

国家希望打破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弊端,让国企职工的工资同国企的经济效益挂钩起来,彻底的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这样才能调动工人的工作积极性。

于是在八五年初的时候,国家正式下达通知,要对企业工资进行改革,具体到实施措施,就是取消所谓的级别工资标准,实行浮动工资和浮动奖金。

简单的说,只要企业效益足够好,就可以给职工多发钱。同理,企业效益很差劲,年年亏损,那活该你发不出工资。

国营运输企业显然属于那种效益足够好的企业,在那个“货等车”的年代里,每一辆卡车都是一台印钞机。

在当时,货车司机本是高薪职业,但也都是拿死工资的,运输公司的效益再好,货车司机也是吃大锅饭,只不过是比别人多盛两勺而已。

工资改革以后,货车司机运货的越多,公司给的奖金就越高,原本一个月35块钱奖金,涨到一百多都是有可能的。

高额的奖金又反过来激励了司机,所谓的“多拉快跑”运输格局才正式形成。

国营运输行业,终于迎来了最辉煌的时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