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555章 神仙董事长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555章 神仙董事长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0:43

第555章 神仙董事长

大西北并不缺少土地,生产建设兵团在大西北已经扎根了数十年,但依旧有大片的土地没有被开垦。

并不是因为不想去开垦,而是因为就算把土地开垦出来,也没有那么多人去耕种。

到了后来,处于保护环境的目的,生产建设兵团也放缓了开垦土地脚步,再去开垦新的土地,更多是为了稳住国家18亿亩的耕地红线。

棉花收割机普及之前,在西北自治区种棉花,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没有那么多人进行采摘。

不光是棉花,其他种作物也差不多,因为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即便是有土地,也不敢去耕种。

从1978年到2000年,整个西北自治区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从4500万亩,上升到了5000万亩出头,大约只增长了10%。

到了2003年以后,农业机械开始逐渐的普及开来,农作物的播种面积也迅速的增加,到了2016年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了9300万亩,比1978年翻了整整一倍。

这就是农业机械带来的巨大作用。弄的的大量使用,弥补了大西北人力资源不足的缺点,使得西北地区的耕地面积大幅度的扩大。

2016年以后,为了保护环境,西北开始了一系列的退耕还林工作,使得农作物播种面积略有减少,但因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作物的产量一直是在增加的。

未来的生产建设兵团,种植了超过1300万亩的棉花,而且这还是“减棉增根”以后的数据。而在1998年,生产建设兵团种植棉花的面积,还不到后世的一半。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那么多人去采摘棉花,如果解决了摘棉花的问题,生产建设兵团的棉花种植面积可以迅速扩张一倍。

当李卫东说出增产100万亩棉花的时候,张建设瞬间陷入了震惊当中。

张建设迅速估算了一下,按照西北自治区棉花的正常产量,100万亩棉田,大概能收获15万吨的棉花,而当时全国的棉花年产量,也不过是450万吨。

这也就意味着,增加100万亩棉田,全国棉花的产量就能增加3.3%!哪怕是有一成的折损,也能有3%的增量。

全国棉花增产3%,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这绝对是战略层级的提升!

而且15万吨的棉花,也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除了可以直接卖钱之外,说不定还能吸引一些纺织企业入驻。

买100台棉花收割机,明年就可以多种100万亩的棉花,这简直是开了挂的爆经济啊!

虽说棉花收割机是贵了一些,一台要卖100万,100台就是一个亿。但用一个亿,换15万吨的棉花增产,好像也挺划算的。

更何况这又不是一锤子买卖,棉花收割机就算质量再差,也能用个十年八年吧,这样每年都增产100万亩的棉花,长期看的话,这笔投资简直是血赚!

至于棉花收割机的驾驶员,生产建设兵团里有的是。整个生产建设兵团有14个师,会开车的驾驶员一抓一大把,有些还是专门开坦克的,这些人随便培训一下,就能去开棉花收割机。

如果指望人工收割的话,一车一车的运工人过来,何年何月才能增产100万亩!

经过这么一计算,张建设立马心动了。

但是一个亿的资金毕竟不是小数目,张建设觉得,还是有必要再讲讲价,国家的钱能省一分是一分。

于是张建设开口说道;“如果真的能像你说的那样,可以增产一百万亩的的棉花,那么这棉花收割机还是物有所值的。

但是一百万一台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如果我们大批量进行采购的话,是不是应该降低一下价格,你们薄利多销,也不会有所损失。”

“张书记,一百万的售价,已经是薄利多销了。如果可以卖便宜一些的话,我当然愿意便宜卖,最好每一个棉花种植户都能用上棉花收割机。”

李卫东说着长叹一口气:“但是这棉花收割机当中,不少的零部件都还得依靠进口,因此也增加了生产成本,我们也是迫不得已才卖这么贵的。

若是生产建设兵团愿意大量订购的话,我们可以在其他方面进行优惠。我们可以接受分期付款,就像其他农机产品那样,按照24个月来。而且我们还可以不要首付款,不要利息。这是我们能做出的最大让步了。”

听到可以分期付款,而且还零首付零利息,张建设又开始计算起来。

一个亿分24期偿还的话,一个月也就是四百多万人民币,这对于生产建设兵团而言,并不好产生太大的财政压力。

换个角度说,一个亿哪怕是存银行,两年怎么也得赚个一千五六百万利息,这么算起来的话,零首付零利息分析24个月,相当于是打了个八五折,这还是挺划算了。

张建设又思量了片刻,觉得这比买卖很划算,便口说道:“李董事长,你回去做一份详细点的说明书交给我,等过两天开会的时候,我们还需要讨论一下再做决定!”

“我已经准备好了一份详细的说明计划书。”李卫东赶紧从包里掏出已经准备好的计划书,双手递了上去。

……

一个亿的大采购,张建设当然不能自己拍板决定,要通过会议进行讨论。

但李卫东可以确信的是,生产建设兵团绝对无法抵挡增产一百万亩棉花的诱惑。

至于零首付零利息的分期付款,也是在李卫东承受范围之内。

农机这个行业,由于各种补贴的存在,几乎没有能立即收到全款的时候。

农民购买农机,本来就是贷款为主,支付全款的并不多,而且很多也都是无息贷款。24个月的贷款,在农机行业中是比较普遍的。

国家和地方的农机补贴,也都是一年一结算,结算完毕后才会拨款。有时候企业甚至要等个两三年,才能把农机补贴拿到手。对于农机企业而言,等回款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这个无首付无利息的24个月分期付款,也不过是刚好符合了农机行业的内部规则罢了。

事情也正如李卫东所料的那样,几天后,张建设便派人传来了口信,说生产建设兵团愿意采购100台棉花收割机,并且要派人去富康农机厂进行实地考察。

……

富康农机公司,岳安全坐在办公室里,手捧着电话。

“喂,老周啊,我是岳安全啊!是好久不见了,改天真得好好聚一聚了。对,机构改革以后,我就不在部委待了,现在在富康农机公司当总经理。

我记得你们那里是产棉大县,种了几十万亩的棉花吧?我现在正好有一款棉花收割机,就是专门采摘棉花用的,很适合你们县啊!

这个棉花收割机可是好东西啊,一台收割机能顶的上一百多个工人的采摘效率,一天收个百来亩棉花,绝对不是问题。

价格嘛,是稍微贵了些,110万一台。不过这比起进口的棉花收割机要便宜多了,进口棉花收割机要卖二三百万一台呢!

你们可以先买一两台试试嘛!什么?预算有限?太贵了,真的买不起啊?那好吧,以后你们要是想买棉花收割的话,可得第一个找我们!”

岳安全放下电话,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他虽然有不少的人脉关系,但是在卖棉花收割机这方面,却完全起不到作用。

主要是棉花收割机的价格太贵了,以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那是真的买不起。

“我还在宋承德面前吹牛,要卖100台棉花收割机呢!就算是卖不到100台,卖个六七十台出去,多少也算及格,好歹能保住一些面子。现在一台都卖不出去,我这面子要丢光了!一以后在宋承德面前,可就真的抬不起头来了。”

想到这里,岳安全长叹一口气,心中满是郁闷。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岳安全拿起听筒,里面响起了李卫东声音:

“岳总,准备一下,迎接生产建设兵团的考察团。”

“生产建设兵团?这大老远的怎么跑来我们这里考察啊!西北地区又不是没有像样的农机企业,何必专门跑到东部省份来。”

岳安全心中暗道,嘴上开口问道:“董事长,生产建设兵团为什么要来咱们这里考察,他们要考察哪方面的内容?”

李卫东开口答道:“他们是来考察棉花收割机的。生产建设兵团已经答应,采购100台棉花收割机,我给的报价是一百万一台。

100台就是一个亿。这么一比大订单,人家客户不得亲自来实地考察一下,看一看咱们厂的情况,放心了才敢下订单嘛!”

“董事长,我们没怎么听清楚,你是说生产建设兵团要采购100台棉花收割机?”岳安全吃惊的问。

李卫东则继续说道:“你别嫌少,这只是我们跟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次合作,以后肯定还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

我估摸着光是生产建设兵团,未来就需要两千台以上的棉花收割机。这可是个几十亿的大生意啊!咱们得抓住,可不能落在别人手里。

所以这次生产建设兵团的考察团,咱们一定也要好好的接待,要把咱们的优势尽可能的展现出来。你先开始安排,过两天我就回去。

喂,你说话啊,信号不好么?这是固话,又不是手机,不应该啊!喂喂,听的到么……”

李卫东唠叨了半天,岳安全却没有反应,他还以为是电话线路不好。

岳安全已经呆在了那里,他脑海里还在回忆卖出100台棉花收割机的事情,至于李卫东后面说些什么,压根就没有在听。

“这可是一百万一台的棉花收割机啊!我从昨天到现在,打了几十通电话,求爷爷告奶奶一般的,连一台棉花收割机都没卖出去!你去了趟西北就卖了一百台,这是什么神仙董事长啊!”

……

赵金山兴冲冲的找上门来。

“卫东,你看,这是我整理出来的煤矿名单,每一个煤矿,我都找人去考察过,后面是煤矿的详细信息。”赵金山将厚厚的一沓文件递了上去。

此前赵金山没有听李卫东的话,跟着国际金融大鳄们去俄罗斯,想再捞一笔,结果大笔的资金都被套在了俄罗斯。

吃一堑长一智后,赵金山不敢再自己折腾了,听从李卫东的建议,老老实实的去内蒙考察煤矿去了。

而且这一次,李卫东也表示要参与投资,这使得赵金山更加起劲了。

赵金山觉得,既然李卫东愿意亲自出马,那这煤矿生意肯定是稳赚不赔的,所以便全身心的投入到煤矿考察工作当中。

为了做煤矿生意,两人还专门成立了一家公司,名叫东山矿业。

东便是李卫东的东,山便是赵金山的山,两人名字各挑一个字,便成了公司的名称。

如今赵金山拿着一批煤矿名单上门,便是要跟李卫东商量一下,具体去收购哪些煤矿。

九十年代末,正值煤炭价格的低潮期,很多煤矿都出现了入不敷出的情况,加上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有很多企业都在进行资产重组和优化,出售煤矿的企业还是挺多的。

赵金山拿着煤矿名单,开口介绍道:“前面这两页,都是中小型的煤矿,这一类的煤矿,可挑选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我也是快挑花了眼,才筛选出这些的。”

“小煤矿还是算了吧,产出低、风险大不说,而且还不环保。未来的话肯定会成为国家的重点整治对象,买来开不了几天又得关,很不划算的。”李卫东开口说道。

小型煤矿一直都是国家重点整顿的对象,20001年的时候,国务院就下达了《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要求关闭正对小煤矿。

从最开始的“四个一律关闭”,到后来的关闭十三类小煤矿,到最终的彻底关闭小煤矿,国家队小煤矿的整治力度越来越强。

所以投资小煤矿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煤矿这种东西,要买就挑大的买,而且越大越好!

于是李卫东干脆翻到了下一页。

“这一页都是规模比较大的煤矿。只不过购买的难度,会比较大一些。”赵金山开口说道。

李卫东仔细看去,煤矿的各项数据指标,全都列的清清楚楚。

突然间,一个煤矿的名称映入到李卫东的眼中。

“泰丰矿?我没看错吧!这种大煤矿也是能用钱买到的么?”

而在泰丰矿之后,下一个名字同样也让李卫东心中一惊。

“泰盛矿也在出售!真的假的?光是一个泰丰矿也就罢了,连泰盛矿也在卖,这不太可能吧!”

于是李卫东指了指名单,开口问道;“这个泰丰矿和泰盛矿,是真的要卖么?”

“这份名单上的矿,当然是要卖的!”赵金山开口答道。

“据我谅解,这泰丰矿和泰盛矿都大矿,连这两个矿都要卖,里面不会有什么问题吧?”李卫东接着问。

“你是担心我被人骗了吧?”赵金山颇为自负的笑了笑,随后开口说道:“在俄罗斯那边,我是被人摆了一道,可是在国内,还真没有人敢骗我!”

李卫东一琢磨,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以赵金山的背景,国内哪有人敢骗他!

“看来这两个矿是真的要卖了,这次可发大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