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495章 分大饼!

重生之实业大亨 第495章 分大饼!

作者:过关斩将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24 21:00:43

第495章 分大饼!

晚上,李卫东拉着何安安,带着一款还没上市的新款按摩座椅,便来到了何大伯的家中,顺便蹭了一顿饭。

当然李卫东来找何大伯,并不是单纯的为了蹭饭,而是要打听一下分饼的事情。

在国内做生意,自然要紧跟政策走,何大伯毕竟是机械工业部的领导,肯定掌握了这方面的核心政策信息。

何大伯也明白李卫东的来意,酒过三巡后,他开口说道:“卫东,这次国家那很粗大饼对企业进行帮扶,对于企业而言,的确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不过这件事情上,我虽然能帮你说几句好话,但是真正做决策的,是上级直接领导的专家组,最终这块大饼怎么分,也是专家组说的算。”

李卫东恍然般的点了点头,能被何大伯导称之为“上级”的,也就是那么掰着手指头数的几位。

何大伯则接着说道:“国内困难的企业太多了,其中不乏有一些是当年的国家重点项目,省级企业更是数不胜数,这些企业当年那都是给国家做过突出贡献的。

所以该把饼分给谁,该让哪家企业活下来,不是一两个人能说的算的。这些日子来召唤系,托门路的也不少,但这次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事情,攸关国内农机产业的未来,就算是我说话也不好使。

我会尽力帮你争取,只不过最终能不能争取的上,还是要看你们富康农机自己的水平了,有句俗话叫打铁还需自身硬,我帮你说几句好话,只能算是外力!”

“大伯,您说的这些我都明白,不过要不是您在这里,我还真不一定敢来分这个饼。”李卫东笑着说道。

“跟我还客气什么,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只要不违反政策和纪律,能帮的我自然会帮你们。”何大伯笑了笑,接着说道:“况且我可能也帮不了你多少,估计用不了多久,我的工作也会出现调动。”

李卫东微微一愣,这样自不信的话语,可不像是何大伯这种级别的领导口中说出来的,他仔细揣摩了一下何大伯刚刚笑容,发觉何大伯的笑容当中,多少含有一些酸楚和无奈。

下一秒,李卫东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他开口问道:“大伯,是各部委又要进行机构精简了吧?”

“你怎么知道?”何大伯微微一惊,随后释然的摇了摇头:“差点忘了,你都能给我们讲课,自然能知道一些内部消息。”

李卫东记得,明年国家会进行部委机构精简的改革,由40个部委缩减成29个,所有工业专业的经济部门,几乎来了个一刀切。

这次改革以后,国家逐渐结束了专业经济部门直接管理企业的体制,而改为使用政策去引导企业的发展。

那一场改革当中,诸如电子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冶金工业部等,全都被撤销,而机械工业部自然也包括在内。

这些部委很多都是建国初期便成立的,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过突出的贡献,但是因为无法适应新的市场经济形势,最终难逃被撤销的命运。

其中机械工业部算是资格最老的,中国曾经成立过第一到第八,一共八个机械工业部,后来国家负责电子、航空、船舶、军工、核工程等部委,实际上都是从机械工业部里拆分出去的。

何大伯在机械工业部工作了大半辈子,得知机械工业部会撤销,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

李卫东想了想,何大伯还不到退休的年纪,而接下的机构精简,干部编制肯也会精简,狼多肉少,何大伯恐怕很难获得提拔。

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大伯,若是机构精简的话,你会被调到那个部门?”

“应该是地方上吧,具体去哪个省,还是得听组织上的安排。”何大伯开口说道。

“空降到地方啊!”李卫东心中估算了一下,以何大伯的级别,去省一级任职的话,应该是个常委。

何大伯则岔开了话题;“先别说我了,还是说说这次帮扶农机企业的事情吧。这次国家出手帮扶,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上的,另一个则是政策层面上的。

在技术层面上,国家农机研究院那边,会拿出部分技术,与企业进行共享。你可不要小看农机研究院,他们那边还是有很多压箱底的科研技术,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

李卫东点了点头,中国的农机研究院成立于五十年代,是中央直属科研单位,后来进行改制后,也是副部级的央企,之后被合并进了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作为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他们的科研技术肯定不弱,至少在中国这一亩三分地,是最顶尖的。

而企业如果能够得到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无疑是中了个奖。国家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所研发的技术,被企业拿来白嫖,然后投放倒市场上创造利润,企业做梦都会笑醒。

何大伯则接着说道;“至于政策层面上的扶持,你自己就是做企业的,不用我多介绍,也能明白。”

农机行业本来就是吃补贴的,要是能够得到政策方面的扶持,比什么都管用。

李卫东开开开问道:“大伯,除了技术和政策之外,资金方面还会不会有扶持?”

何大伯呵呵一笑:“资金你就别想了,国家要能拿得出资金的话,早就直接掏钱帮扶企业了。再者说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直接给钱的话,总会有花光的那一天,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适应现今的市场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而且据我所掌握的信息,不光是没钱给你们,你们还得掏钱。像是引进新的技术,总归得采购新设备吧,除此之外还有人员方面的培训,市场方面的的拓展,也都是要花钱的。”

“我倒是不怕花钱,就怕花了钱也分不到这块大饼。”李卫东开口说道。

何大伯则开口说道:“与其他企业相比,你的富康工程有两点不同,首先你们不是国有企业,而是股份制企业,这可以算做是一种优势,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劣势。”

“劣势我明白,国家帮扶企业,肯定是优先照顾国企的,我们这民营企业,历来都是往后站。至于您说的优势,我就不太明白了。”李卫东开口说。

“优势嘛,说起来也很简单,真因为你们不是国有企业,所以在经营策略方面,会比国企更加的机动灵活。要知道国家对于经济改革方面的探索,可不仅限于国企的改革,还有民营经济的发展,你们富康工程,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毕竟国内的农机企业中,还没有你们这种规模的民营企业。”

何大伯说着,表情变得郑重了几分,接着道:“不过也正如你所说,国家的帮扶,肯定有限照顾国有企业,你们民营企业想要获得帮扶,要比国有企业做的更好才行!哪怕你只是跟国企做的一样好,帮扶的是会优先帮扶国有企业的。”

“大伯,这个你放心。现在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这方面,我肯定是做的更好的。”李卫东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倒不是李卫东吹牛,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他们对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的确不如民营企业。

未来等国有企业进行过几次改革后,他们才慢慢的学会了市场经济下的生存法则。

何大伯则接着说道;“你们的另一个弱项,就是产品。你们富康工程的核心产品,是轻型的农用运输车辆吧?”

李卫东点了点头:“主要是农用三轮车和五轮车,另外也会改装成环卫车,以及拉客的三蹦子。”

“但这并不是传统的农用机械吧?”何大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据我了解,无论是美国的农机体系、欧洲的农机体系,还是日本的农机体系,都没有这种农用三轮车!”

“大伯说的是,农用三轮车,实际上是针对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产品。发达国家的话用的都是小货车,咱们国家穷,农民买不起小货车,用便宜的三轮车更合适。”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了解,但问题是,农机研究部门,以前并没有做类似于农用三轮车的研究。如果你想从农机研究部门获得技术支持的话,你们最拿手的农用三轮车,肯定是没有技术支持的,你们就需要做新的产品。”

何大伯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重新做一种新产品的话,不光是资金的投入会非常巨大,而且对于技术、生产和销售,也都是一种考验,国家也不希望重复投资,浪费资源。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联合收割机,如果国家想要选择一家农机企业,向他们提供先进的联合收割机技术,你觉得会选择你们富康工程,还是会选择一家现在就生产联合收割机的企业?

选择你们富康工程,需要重新传授生产技术,重新搭建生产新,重新培训技术工人;而选择一家现在就生产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升级和改进,你觉得哪个更划算?”

李卫东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何大伯说的是实情。

农用三轮车作为一种新产品,成功的填补了农村的确运输的空白区间,的确可以大卖热卖。

然而也正因为农用三轮车是新产品,国内的农机研究机构,对于农用三轮车的研究也是空白的。

中国的农机体系,最早也是源自于苏联,苏联的重工业实力强悍,农机制造水平自然也很高,特别是在联合收割机方面,性能并不比欧美日的产品逊色。

即便是苏联解体后,大部分的独联体国家,依旧在使用俄罗斯生产的农机。

八十年代以后,世界农机发展方向出现了变化,美国依旧是那种大型机械化的农业,讲究的就是用更少的人力耕种更多的土地;欧洲则走向了自动化,能不用人就不用人;日本则是精细化,尽可能的精耕细作,生产高品质农产品。

苏联在这一时期开始衰弱,他们的农机发展也一度陷入到了停滞当中。好在工业底子雄厚,未来的俄罗斯农机,依旧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而世界农机发展方向开始变化的时候,也正是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时代的中国农机行业,反倒是不知道该向谁学习。

继续学苏联,人家已经开始衰落,没有必要找一个落后的人当老师。

学美国那种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也不可能,中国农民才刚刚承包到土地,一户也没有几亩,整个村子都不一定比得上美国一个农场地多,怎么可能发展大型机械化农业。

学习欧洲的自动化,没有那么好的技术,也没有那么多钱,更何况中国有的劳动力,恨不得能多用人就多用人,怎么可能发展自动化农机。

日本的农业大概是跟中国最相似的了,日本是人多地少,人均可耕种面积少。而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人口众多,再加上七成的地域不适合耕种,所以人均可耕种面积同样也很少。

不过中国还是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作业,而在人口密集的地区,土地分散,只能进行小规模的耕种,精耕细作便是提高农业产能的唯一方法。

更关键的是,中国人口太多了,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养的起这么多的人,粮食安全必须要放在首位。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的农业情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所以中国的农机产业,只能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单纯去学习国外,肯定会水土不服的。

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日本,他们的农机体系当中,都没有农用三路车这种东西。

李卫东皱眉思考了片刻,如果他想分到农机企业改革的这块大饼,就不能死抱着农用三轮车,而是要开拓新的产品。

这也符合李卫东脑中对于富康农机发展的的定位。

无论是农用三轮车,还是载客用的三轮车,技术含量都不算高。

随着国内工业的发展,各项机械技术和材料技术,都会取得突破,到时候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后桥总成,都不再是技术难题。

未来阿巴阿巴的电商平台上,去搜索农用车的发动机和后桥总成,能出现一大堆供货商,而且不乏有物美价廉的存在。

所以三轮车的核心技术被其他厂家突破,是迟早的事情。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李卫东迟早要为农机厂找到一条新的出路才行。

如今有国家进行扶持,肯定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

但问题是,如果发展现有的农业机械,富康工程必然会落后于其他企业。

“需要找一种新产品才行。”李卫东脑子飞速的转了起来,他迅速的回忆起,上辈子自己倒腾的那些二手农机,有什么是国内企业还没有生产的。

突然间,李卫东脑中灵光乍现,他想到了一种产品。

随后李卫东开口问道;“大伯,农机研究所那边,应该有在研究棉花收割机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