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实业大亨 > 第490章 真正的企业家,得加钱!

第490章 真正的企业家,得加钱!

王贵看了看办公室门前那个“总经理室”的标牌,脸上露出了浓浓的笑意。

建筑公司终于改制成功了,他这些年来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王贵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读是省内的一所普通大学,所以并没有去大城市的机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青河市建筑公司。

当时是八十年代初,在青河这种小地方,大学生的含金量是相当之高的,王贵刚参加工作,起步就是中层领导。几年后,刚刚满三十岁的王贵,便进入到了建筑公司的领导班子,前途可谓是无可限量。

到了八十年代末,国内的建筑企业也开始出现了经理责任制,王贵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做成了好几个大项目,很快就爬到了建筑公司二把手的位置。

接下来的国企改革浪潮当中,建筑公司也开始进行企业改制。

建筑公司原本是建设局下属企业,建筑公司的一把手本身也是建设局的一位副职。

而在建筑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的过程中,那位一把手显然不愿意放弃建设局副职的身份,所以便辞去了建筑公司一把手的职位,安心回去当领导了。

所以改制后的青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职位,就落在王贵的头上。

王贵虽然如愿以偿的成为了青河建设公司的总经理,但是他也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可沉重的很,青河建设公司未来的道路,也充满了荆棘。

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国内虽然大搞基建,但是真正蓬勃发展的,都是央企或者高官的建筑公司,一般地市级和县区级的建筑公司,日子却并不好过。

也有很多地方的国营建筑公司,倒闭或者被兼并。

看看未来国内建筑企业的五百强排行榜,中建、中铁建和中交建这三大“中字头”麾下的公司,就占据了一大半,余下的大部分是高官的工程企业,民营建筑企业则是屈指可数。

地级和县级的国营建筑公司,在规模、设计、施工规划、施工能力上,都远不如三大“中字头”央企,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败,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民营建筑公司,在九十年代基本是以施工队的形式存在,只能接一些简单的外包工程,像样一点的的大工程,都落不到民营建筑公司的头上。

根本原因是,建筑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需要有一大堆的资质。

修路要有修路的资质,造桥要有造桥的资质,盖楼要求盖楼的资质,公路、铁路、港口、矿山、水电工程、通信工程等等,全都要有相应的资质。

可以说小到挖地基,大到造核电站,没有相关资质,企业就揽不到工程。

所以最终成为建筑企业五百强的,都是三大“中字头”央企的下属企业,正是因为三大“中字头”央企拥有建筑行业里的所有资质,在那个大力发展基建的年代,他们可以垄断大部分的工程,自然能够顺利的发展壮大。

而在当时,民营企业才刚刚开始发展,民营的建筑公司的技术和规模,根本就不可能弄到复杂建筑资质,也就没有办法去做大工程,企业就得不到发展。

原来的青河市建筑公司,作为国有企业,是有一些建筑资质的,虽然建不了核电站,但像是一般的高楼、普通的道路、市政工程、普通港口这样基本的基础建设工程,还是可以承接的。

改制成为青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后,这些建筑资质依旧存在,这也是青河建设公司最大的一笔财富。

有了这些建筑资质,青河建设公司就可以去几个接大工程。至少在青河市,没有建筑企业能与之竞争,建设公司完全处于垄断地位。

在1996年,来自于三大“中字头”央企竞争压力还不是很大。

这时候中央企业管理委员会还没有成立,中建和中交建还带有部分行政属性,而中铁建也依旧属于铁道部管理。

所以在经营灵活性方面,地方上的建筑公司还是更胜一筹的,或者说这时候的地方建筑公司,还能有口饭吃。

等几年后,三大“中字头”央企进行了改革,地方建筑公司的苦日子就到来了。

比如中铁建,脱离了铁道部之后,一下子就分出了十几个工程局,各自成立公司。

后来工程局单独变成一个集团,工程局下属的施工单位又再次拆分出来,单独成立公司,于是便出现了中铁XX局集团第XX工程有限公司这样的单位。

一个中铁建,轻轻松松的搞出了二三百家下属企业,然后拉出去打群架,地方上那些没有规模的建筑公司哪里能吃得消,只能缴枪投降。

这些参与打群架的企业,打着打着就打成了建筑企业五百强,变成了一个个庞然大物,其他企业就更没法与之竞争。

所以王贵需要在群狼到来之前,利用自己在青河市的垄断地位,快速的将企业发展壮大。

“市人民医院要盖一栋新的大楼,会成为全市新的地标建筑;市气象局也要搬迁到山上,到时候也会重新建设新的气象大厦;另外市电视台也要建一栋高楼,还要搞什么卫星接收器;建国路的拓宽工程,也是明年全市的重点市政工程……“

王贵摆着手指头算了算,发觉接下来能接到的工程还真不少。如果能把这些工程都吃下来的话,那么青河建设公司至少能成长为地方上的土霸王。

正当王贵在思考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时候,他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

王贵拿起手机,听筒里响起了丁友亮的声音:“王总,恭喜啊!建筑公司改制成功,今后你们青河建设,可要大展宏图了!”

“同喜同喜。”王贵随口应付了一句,今天他接到了太多类似恭喜的电话。

丁友亮则接着说道:“王总,今天晚上有时间么?一起吃个饭?我给你好好庆祝一下!”

“哎呀,最近两天实在是有些忙啊,公司改制刚刚成功,我这里是千头万绪的,很多事情都要我处理,要不咱们改天吧!”王贵开口拒绝道。

“那明天晚上怎么样?”丁友亮开口问。

“这个还真不好说!”王贵故意轻叹一句,再次推辞道:“万事开头难啊!现在公司还没有进入正轨,我这个当总经理的,也只能天天加班加点啊,毕竟全公司上上下下都指着我吃饭呢!”

“能理解。”丁友亮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王总,我这次除了给你道喜之外,还打算跟你聊聊工程机械的事情。

据我了解,咱们青河市接下来的几个大的建设工程,肯定都是你们来承建的,到时候总是少不了要购买一些工程机械,希望王总可以多多照顾我们生意啊!”

王贵心中一琢磨,公司改制完成,这工程机械肯定是要买的,没有工程机械,还怎么开建筑公司,怎么去接工程!

而且未来建设公司要扩大经营,要承接更多的业务,自然也就需要更多的工程机械。

这么算起来的话,丁友亮的这个饭局,还真的参加!

想到这里,王贵开口说道;“丁总,我周末晚上有时间,要不然咱们就安排在那一天?”

“没问题啊!周末好啊,吃完饭顺便再找个地方,放松一下!”丁友亮长出一口气,他觉得这笔生意,已经谈成一半了!

……

下午两点多,李卫东的大奔才缓缓的驶入富康工程的院内。

李卫东前脚刚刚走进了办公室,张涛后脚就跟了过来。

“你怎么才来啊!我都等你一上午了!”张涛有些埋怨的说道。

“上午的时候,去了一趟技术学院,看了看那边的情况。”李卫东话音一转接着问道:“有事么?”

“还不是我电话里跟你说的,重型机械厂的丁友亮,已经跟王贵约好饭局了!”张涛有些焦急的说道。

“你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准确么?”李卫东笑着问。

“当然准确了!东方大酒店的经理亲自告诉我的,丁友亮定下了酒店里最豪华的包间,要了最贵的套菜,准备请王贵吃饭,时间就是在周末。”张涛开口答道。

“就算丁友亮定了最豪华的包间,东方大酒店的经理怎么知道丁友亮请的是王贵?”李卫东下意识的问道。

“人家自然是有法子啊,比如问一问有多少位客人,客人里有没有少数民族,客人有没有什么忌口,有没有对什么食物过敏,或者是客人有什么喜欢吃的东西。几句话就能把信息给套出来!”张涛开口答道。

“原来如此,那以后咱们要请客的时候可得注意,免得被人套走了商业机密!”李卫东笑着答道。

“都这时候了,你怎么还关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张涛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现在丁友亮跟王贵约好了饭局,重型机械厂那边都已经抢先一步了!”

“不急,先让丁友亮去跟王贵谈,咱们过两天再去接触王贵。”李卫东一脸淡定的说道。

张涛急的跺了跺脚:“过两天,说不定黄花菜都凉了!咱们青河市,以前就只有市建筑公司有造桥、修路和盖高楼的资质。

如今市建筑公司改制成为青河建设公司,那以后咱们青河市的大工程,肯定都会被这个青河建设所垄断,其他建筑公司顶多是接一点小工程!

也就是说,青河建设公司会成为我们未来最大的客户,要是青河建设公司被重型机械厂给抢走的话,咱们在青河地面上,可就难以立足了!

而且我听说,明年咱们市会有几个大工程开建,像是人民医院的新大楼、气象局的搬迁、电视台要建新闻大厦,还有市区道路拓宽工程,这些加起来得花好几个亿!

建这么多的大楼,得用多少挖掘机和装载机!市区几十公里的路面拓宽工程,得用多少压路机啊!这少说也能凑出一个亿的销售额!”

李卫东呵呵一笑:“不光是你说的这些,咱们青河上游的水库要进行扩建,之后会在北边修建新的自来水厂。另外防洪和抗旱的需求,市里还打算修水坝呢。

水库和水坝,市里面已经开始进行实地调研了,明年年初开会的时候就会提出来,这两个工程,没有十几个亿也拿不下来!”

“十几个亿?这么多!真的假的?”张涛猛的一惊。

对于青河市这种小城市而言,拿十几个亿出来建公共工程,绝对是一笔巨额开支。

“我还能能骗你不成!”李卫东接着说道:“咱们这条青河,每隔几年就会发次水,以前我在运输公司的时候,夏天下雨的时候,我都没工夫回家,得一直待在调度室,等着参加抗洪抢险。

市里面早就想彻底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咱们市区地势本来就不算高,很容易就有河水倒灌。如果不解决水患的话,每年这么一涝一旱的,不光是农业会有损失,工业也发展不起来。”

北方有很多的沿河城市,夏天会有洪涝,冬天会有干旱,所以夏季抗洪、冬季抗旱,对于很多北方城市而言是一种常态。

应对这些自然灾害的最好方法,自然是兴修水利工程,见水库和大坝,可以储水和泄洪,可以避免洪灾,缓解旱灾。

水利方面的建设是耗钱的,历朝历代被水利工程掏空国库的例子经常出现。

但这也意味着兴修水利是一块大肥肉,很多行业都能从中饱餐一顿。

得知市里面要话十几亿兴修水利工程,张涛则更急了。

“董事长,你都知道有这么大的工程,怎么还不赶紧去联系王贵啊!咱们全省范围内,有资质修水利工程的企业只有那么四五家,王贵可就是其中之一啊!”张涛开口说道。

李卫东则一脸淡然的说道:“你放心,订单跑不了的!就凭丁友亮那点手段,还撬不走这么一大批订单。”

“这可难说。丁友亮在这行摸爬滚打那么多年,可有的是阴谋诡计!”张涛开口说道。

“听起来你像是吃过亏啊!快跟我说说,这丁友亮都有什么阴谋诡计?”李卫东笑着问。

张涛长叹一口气,开口说道;“这个丁友亮啊,可是很会送礼的。你还记得当年他从七五科技攻关计划里,拿到了一个攻关项目,等于是用国家的钱给自己做研发。”

“我记得,就是装载机的核心技术嘛!也是因为这个技术,重型机械厂的装载机才能跟其他企业拉开差距,成为国内领先的水平。”李卫东点了点头。

“丁友亮之所以能拿到这个项目,靠的就是送礼!听说他在京城待了两个多月,送礼送了一大圈,然后才拿下了这个科研攻关项目。”

张涛说着轻叹一口气,接着道;“当年我要是有这种送礼的本事,说不定这个攻关项目就是我的了,转载机厂也不会差点倒闭!”

听了这话,李卫东心中暗道:就你张涛那点本事,就算是会送礼,也没有那个眼光和魄力!

随后李卫东开口问道:“你是担心丁友亮给王贵送礼,然后拿走了订单?”

“以我对丁友亮的了解,他肯定准备了一份厚礼,说不定在饭局上就会送给王贵!到时候咱们的订单可就被抢走了!”张涛开口说。

“你多虑了!”李卫东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你虽然很了解丁友亮,但你并不了解王贵!他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

“企业家就不收礼?”张涛有些抬杠的问。

李卫东微微一笑,半开玩笑的说道:“真正的企业家不会因为一点儿蝇头小利而动心的,所以得加钱!”

……

饭局当中,酒过三巡,丁友亮笑盈盈的拿出了一个漂亮的木盒,递到了王贵的手上。

“王总,恭祝你大显身手,也祝愿你们青河建设的业务也蒸蒸日上!”丁友亮笑着说道。

王贵将盒子拿在手中,稍微一颠,发觉还挺沉,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一只黄金打造的大公鸡,上面还刻着“金鸡报晓”四个字。

王贵心中一惊,如果这只鸡是纯金的话,就算是拿去按克卖,也是要值不少钱的。更何况这里面还有手工的花费,那就更值钱了。

丁友亮则接着说道;“王总,我知道你是属鸡的,所以特地准备了这件金鸡报晓,也希望贵公司在王总你的带领下,像雄鸡一般,百尺竿头,蒸蒸日上!”

望着盒子里的这只金鸡,王贵已然明白了丁友亮的意图。丁友亮送这么贵重的礼物,无非就是希望,日后建设公司可以从重型机械厂购买工程机械。

不得不说,丁友亮是很会送礼的,知道王贵是属鸡的,所以特意送了一只金鸡,不仅仅能显示出礼物的贵重,还能表现出这礼物是花费了心思准备的。

又值钱又费心思的礼物,诚意瞬间拉满!一般人送礼可到不了这种境界。

这一招,丁友亮也是屡试不爽,他曾经用这种方式,拿到过很多的订单。

然而王贵却将盒子盖上,然后很干脆的将礼物还给了丁友亮,一脸坚决的说道:

“丁总,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这礼物太贵重了,我可不能收!”

王贵这坚决的样子,显然不是假意推辞,他是真的不打算要这礼物。

丁友亮微微一愣,他没想到这么贵重而且有诚意的礼物,竟然入不得王贵的法眼!

“什么情况?这么一只黄金大公鸡都不满意么?难道是嫌送的太少了,得加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