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 第九十三章:不追罪责

朕有一位武姓皇后 第九十三章:不追罪责

作者:霜华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9:27

第九十三章:不追罪责

这人从坐凳上站起来之后,却是行至李缙身前,拱手行礼,一躬到底。这才颤声说道:“臣受受执掌兵部,本该尽心为陛下分忧解困。可如今却发生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事件,皆怪臣下管制不严,未能约束兵部属官,以致于此事发生。还请陛下降罪责罚。”

这腾地一下站起来说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武孤菱的大伯,官至兵部尚书的武邺元。

李缙看着武邺元这一副惶恐不安、如履薄冰的样子,却也表示理解,毕竟按齐王方才说的那样。昨日左骁卫内发生兵乱,尽是因为兵部侍郎吴文宣,克扣兵饷,这才激起了兵愤所致。吴文宣做为兵部属官,做出了这样的事情,身为兵部尚书,即兵部主官的武邺元,又怎么没有责任呢?就算武邺元没有参与此事,朝廷仍会给其一个治下不严的责罚。

想到这里,李缙却是转头看了一眼武孤菱,只见武孤菱也扭头看了一眼李缙,可李缙在武孤菱的脸上看不到一丝波动,对于李缙投去的眼神,武孤菱更是忽略不见,将头扭了回去。

李缙见状,也只得微微的摇了摇头,心中有些无奈,自己的这位皇后,为何对于自己亲族表现的这般冷淡呢?按常理来说,武孤菱临朝称制之后,最为信任和倚重的人,就该是自己的亲族,毕竟这宗法血缘,便犹如唇齿相依,一荣则荣,一损则损,前朝历代中重用外戚也如同陈规一般,屡见不鲜。

可据李缙所知,除了这武邺元官任兵部尚书,武氏一族,便再无重臣列于朝堂之上。上次自己只是稍稍提议到从皇后的亲族中,选校出一些才俊入朝为官,也是被武孤菱立刻给否决了,大有跟自己翻脸的意思。

李缙又是思虑了片刻,才开口说道:“武卿,不必如此自责,朕非是不明事理之人,何人罪大恶极,何人忠心耿耿,朕还是分得清的。眼下大军出征在即,兵马调动频繁,朕还需依靠武卿为朕操持兵部,筹措军需。武卿无需忧虑,安心办差便是。”

武邺元闻言之后,更是一辑到底,言语激动说道:“臣,谢陛下信重,臣必会尽心办差,保证大军所需!”

李缙之所以不追究武邺元的责任,倒不是顾及武孤菱的情绪。实在是大军出征在即,兵部也将因此迎来一段十分忙碌的时间,这武邺元毕竟做了两年的兵部尚书了,对于兵部的权责职能,也算是耳熟能详,值此事多繁杂的时间段,还是不宜贸然更换兵部的主官,所以李缙才出言安抚了武邺元一番,让其安心办差。

就在李缙和武邺元君臣奏对之时,坐于众臣左前的中书令孔伯谦,却是注意到了一个殿中诸臣都没有注意到的情况。

这参与朝会的八人里,齐王李岳是管着宗正寺,乃是皇族宗室之代表,吴国公郑竑,中书令孔伯谦,侍中杜莒乃是三高官官,地位如何自不用多加言说,而后便是吏部尚书卢禝,兵部尚书武邺元,户部尚书崔献这三人,三人分管的吏部,户部,兵部也是六部中最为权重的三个部衙,

可孔伯谦却觉得,除却了这殿中的几位重臣外,今日这场内朝议事,却还是少了三人没有参加啊。此三人便是刑部尚书王承望,御史大夫赵炅,大理寺卿沈瑎!

陛下今日召集众臣于紫宸殿中举行内朝,商议国事,议论的是何事啊?议论的是昨日左骁卫内发生的兵乱。而这场兵乱呢,远不是死了一位侍郎这么简单,更牵涉着一位将军和数千兵卒。在这个节点上,发生了这样的惊世骇俗的事件。便是一场惊世骇俗,举朝震动的大案。

这样大案,若按大周律典处置,则有明文如下:“其事有大者,则诏刑部,御史台,大理寺同案之,亦谓此为三司推事。”也就是说,但凡遇到了牵涉广杂的大案要案,都必须由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这三个衙门,一同会审案件。

可陛下今日不仅没有诏令这三人一同入内朝议事,反而诏令宜春侯黄敬入殿,参与到此次内朝中来。这宜春侯黄敬虽有侯爵之位在身,此回也将做为大军副帅,领兵出证。但要论起其在朝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其余几位朝臣。再说了,此回离营出征的兵马,乃是左右卫、左右武卫这四支兵马。左骁卫并不在其中。所以,陛下为何要撇开于此事关系更为紧密的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而是单独召来了黄敬,参与到此次内朝中来的呢?莫非?!陛下不打算追究吴文宣,杨弘新和那些兵卒的罪责?!

彼时,孔伯谦的脑海中才闪过这个念头,李缙便开口说道:“朕今日召集诸位卿家前来,乃是因为,昨日渭水大营传来消息,言左骁卫哗变。于是朕便令齐王叔前去大营弹压叛乱并封锁了这一消息,只是派人通知你们几位卿家,于今日行内朝议事。

方才,如同齐王叔所言那般,左骁卫营寨内所发生的骚乱,乃是事出有因,情有可原,且不足以称得上是举营哗变。此结果乃是由齐王叔多方询问和考证之后,所得出的结论。朕想这诸位卿家对此,应该还是没有疑虑吧。

但逢此时间,国家忙于平复地方,恢复民生的紧要之时。吴文宣却罔顾国家,贪墨军饷,欺上瞒下,险些激起兵士哗变。随后,朕自会将此事交由三司会审,待三司按律审理之后,朕自会将此事公至于朝野。

不过,朕喊你们来却不是为了,让你们裁断此事的。而是由另有一事想听听你们的意见,朕看了杨弘新呈上来的请罪奏折,杨弘新在奏折中除却自认罪责,甘愿受罚之外,倒是给朕提了一个谏言。

这杨弘新谏言,左骁卫内轮值上番的府兵,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晋州籍贯,眼下晋州爆发了民变,故而这些兵卒十分担忧家里,情绪浮动。又被吴文宣克扣兵饷之事一激,这才爆发了一些骚乱。他谏言朕,不若把这些府兵,并入出征大军中,让这些府兵返归晋州,剿平乱民。这些府兵本地出身,熟知地理民情,若能用这些府兵剿匪,必能事半功倍,得竟全功。

所以,朕想听听诸位卿家有何意见啊!”

李缙这番话说完,底下的众臣立马便表现截然不同的反应,众臣中有人不为所动,有人惊诧万分,有人神情激愤。

而孔伯谦也是立马就站了起来,说道:“陛下,臣以为不可!”

————————

ps:求,求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