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五百六十章 毛玠和崔琰之死

第五百六十章 毛玠和崔琰之死

曹操就是陷于这种左右为难之中,长期不能确立嗣子的人选,致使自己的下属在这种形势之下,分成了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

还好曹操虽然心意难定,但也没有出了昏招,曹植和曹丕始终没有拥有过独立的军权,所以争夺嗣位的斗争才没有演变成为“全武行”。

而拥丕派和拥植派两个集团的影响力,也仅仅限于文臣之中,武将这边基本上都没有涉足。

在这两个派系里面,拥丕派里面最著名、智谋最高的就是贾诩了,而拥植派里面则是杨修。

两派各自结为党羽,设计谋,造舆论,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但是按照实际来说,却是曹植占了上风,因为这个时候虽然嫡长继承制尚未算根深蒂固,但是历史上诸多例子,都已经证明了不立嫡长子容易造成权力交接的不稳,加上之前发生的袁绍和刘表的例子,曹操应该心中有数,立曹丕才是自己百年之后,曹家势力不会出现意外的最好办法。

由此也可以推出贾诩为什么会贸然支持曹丕的原因了,理论上来说,贾诩此人是一个万事优先自保的人,有怎么会轻易投身进夺嫡这种随时丧命的政治斗争里面呢。

但是贾诩前半生作的恶事太多,又彻底投效了曹操,如果曹家势力一旦崩溃的话,最有可能取得天下的就是刘备一方了。

而刘备若然汉室三兴的话,清算贾诩这种为祸过汉室的人基本上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所以贾诩下死命帮助曹丕,可能并非是政治投资如此浅显,而是为了确保自己去世之前,庇护自己的曹家势力不会崩溃而已。

贾诩劝说曹操立曹丕的理由,身为优秀政治家的曹操当然明白,但人就是这样的了,虽然明白到怎样做是最好的,但是感情上有时候就是无法确定应该怎样做,所以贾诩的劝说,并没有达到一锤定音的效果。

贾诩这边没有一举确立曹操的心意,杨修那边就屡屡发力,助曹植数次在曹操面前取得了好印象,使得曹操将曹植立为嗣子的心思愈发炽烈,曹植“几为太子者数矣”。

发展到后来,曹操甚至亲自下台为曹植助力,不但亲自就嗣子人选征询朝中重臣,甚至还通过密信征询一些镇守四方的重将。

其实这个时候,曹丕作为曹操的继承人已经被培养多年,曹操如此询问,使得许多朝臣都明白了曹操的心思明显是偏向了曹植。

其中朝臣里面,以毛玠和崔琰的言论最为激烈,毛玠说“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问。”,直接拿袁绍父子来说事,奉劝曹操莫要重蹈覆辙;而崔琰说“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这就更为极端了,直接拿死来劝谏。

但是曹操一世枭雄,被崔琰这样硬怼,也当即回击,将崔琰由尚书贬为中尉,并将崔琰嫁给曹植的兄女赐死。

后来曹操立曹植之心更是明显,不但让自己心腹丁仪、贾逵、王凌、孔桂、邯郸淳等人与曹植交好,还令丁仪打压崔琰、毛玠、徐奕、桓阶、何夔等支持曹丕的人。

甚至发展到最后,还以文字狱的方式杀了崔琰、毛玠两人,崔琰只是在曹操受封魏王的时候说了一句有歧义的话,就被曹操下狱问罪致死;毛玠则是在崔琰被下狱后说了句同情的话,被人诬陷其对曹操统治不满,于是就立刻被曹操问罪下狱。

本来毛玠深谙律法,与当时的大理钟繇据理力争,又得不少朝臣求情,是十分有机会能够摘清自己的,但是曹操竟然以时有军事,不便核实案情为由,罢黜毛玠,毛玠出狱,归家后不久即病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