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二十九章 窦宪导致西罗马覆灭?

第四百二十九章 窦宪导致西罗马覆灭?

说起来,班固所记载的窦宪“燕然勒石”之战,可谓相当神话向(这可是百合大大在自己书中说的。)。

窦宪此战,共分三路大军向北匈奴进攻,第一路由统帅车骑将军窦宪与执金吾耿秉各率精骑四千,会同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的一万骑兵,共一万八千余骑兵,由朔方郡的鸡鹿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境)北进。

第二路由南匈奴单于屯屠何,率匈奴万余骑兵出满夷谷(今内蒙古固阳县境);第三路由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会同南匈奴左贤王安国所率之一万骑兵出稠阳塞(今内蒙古包头地区)。

三路大军合计汉军精骑八千、南匈奴三万余骑、羌胡八千余骑,窦宪就率领着这样的军力,直犯北匈奴腹心,发起了一场灭国之战。

要知道,这满打满算五万大军,其中汉军精骑八千才是主力部队,其余四万左右的都是仆从军,就是那种顺风仗抢人头,逆风仗一见势头不对就溜得比谁都快的所谓“猪队友”。

窦宪就是以如此之军力,直扑北匈奴单于王庭所在的稽落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古尔连察岭一带),结果竟然是一举破敌,围歼北匈奴主力于稽落山,北匈奴单于北遁。

而窦宪竟然不顾手下“穷寇勿追”的劝告,也不管士兵的疲劳,硬是领着部下军队一路追击北匈奴单于,最终在私渠比鞮海(今蒙古邦察干湖)追上了北匈奴单于所部。

此次战斗共斩杀匈奴名王以下1.3万人,获马牛羊等百万多头,温犊须、日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81部率众归降者,前后达20多万人。

获此大胜,窦宪、耿秉等登上燕然山(今蒙古杭爱山),令中护军班固刻石作铭,记述汉军的威德和丰功。

自此之后,北匈奴就实力大损,单于再无实力及声望号令手下部族,沦为了东汉大号的经验包,窦宪后来数次派遣手下领军攻打北匈奴都是得胜而回。

“燕然勒石”之战,按记载是出塞三千多里作战(也有说是五千里的),作战距离如此遥远,战力比悬殊,最后竟然还以极低的战损率取胜了。

再加上后世一直找不到汉书中所言的这块石刻,故此后世之人都以为这只是一个传说,只在诗词歌赋中记述此事。

直到后世外蒙古的考古队伍发现了杭爱山上的石刻,却无法确定是什么时代的文字,经过诸多专家多年研究对比,最终才确定此石刻就是《汉书》中所载的《封燕然山铭》。

由此才证实了“燕然勒石”这段历史的真实性,窦宪这些匪夷所思的战绩才被人采信,不再只是传说了。

而北匈奴经过窦宪的蹂躏以及之后东汉的一系列打击之后,再加上南匈奴的肆意掠夺,先是向东汉纳表称臣,北匈奴单于送其弟入侍汉室,最后被东汉以北匈奴单于没有亲自来朝、怀有异心为由,三番四次征伐。

北匈奴无法招架,一再退却,失去大片土地,最后竟然无法再在亚洲大陆立足,一路向西迁移。

北匈奴一路向西迁徙,逃避东汉皇朝的威胁,按照一些专家的研究,认为北匈奴这批迁徙之人,一路与沿途本地人结合,不断壮大自己的族群,最终是到了罗马的统治地区,成为了覆灭西罗马的那个匈人部族。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那个“上帝之鞭”阿提拉了,这也是欧洲人关于“黄祸”的首次记忆。

窦宪“燕然勒石”,最后竟然导致了遥远欧洲西罗马帝国的覆灭,真可谓是“蝴蝶扇动一下翅膀引发一场飓风”的典型案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