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典籍修订

第四百二十三章 典籍修订

而蒋琬就向我说道,这里有六名经过挑选的士兵,经过数日的实际操作和木匠的指导,已经是熟练掌握了雕版印刷的操作技巧。

到了现在,这套雕版印刷的操作基本都交予这些士兵负责了,那些木匠全部都去做雕版去了,按照蒋琬的说法,全套《三字经》的雕版已经是完成了三分之二,那班木匠正在加紧完成剩下的雕版。

蒋琬跟着就与我商议,说其计划让这些木匠完成《三字经》的雕版后,还要再做两套《三字经》的雕版,因为这是开蒙的重要书籍,蒋琬打算做三套雕版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蒋琬这个提议,我也觉得没什么问题,反正现时木匠们手上就只有这个任务而已,至于之后还要雕刻哪本书籍的雕版,我还没和诸葛老大商量好呢。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大量印刷某本书籍,可是一件大事,若然不小心挑选了一本朝廷或是当权者不满意的书籍印刷,很可能会就此惹祸的。

而汉代先是崇尚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后来又“独尊儒术”,以“仁孝”立国,要说的话,其实《道德经》和《论语》这两部典籍,如果付诸印刷的话也无不妥的。

但是由于古代书籍只靠抄写流传,如《道德经》和《论语》这种典籍,都有多个版本,连注释都多有不同。

我可没胆量将后世的版本拿来这个时代印刷啊,如这种典籍的印刷,还要诸葛老大这种重量级人马出动,命人组织一些大学者商定版本,方能编写成册,再让工匠雕版,最后才能印刷呢。

要知道当年汉灵帝就做过一件大事,让蔡邕主持修订、刻写《熹平石经》,共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碑高一丈许,广四尺,所刻经书有《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和《公羊传》、《论语》。

由此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世人提供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自此之后,汉代儒学都以《熹平石经》为正朔。

而后来著名的大儒卢植(这个确实是牛人,明明是大儒,却以领军征讨黄巾的军事才能闻名天下,后世知道其人普遍却是因为他的门下弟子公孙瓒和刘备了)所教授门下弟子的,也是《熹平石经》内所载内容了。

只可惜蔡邕之女蔡琰(蔡文姬)自被曹操用重金从匈奴赎回后,在归途中创作了《胡笳十八拍》之后,就再无音讯传于世,而按理推断,这个时候就算还在世也已经垂垂老矣,断无可能再作学术研究了。

不然以蔡文姬能够背诵其父藏书四百余卷,还能一一默写出来毫无错漏的记忆力,凭其父声望,应可以在重订典籍的工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而大儒卢植的儿子卢毓,又在曹魏那边效力,不然凭着其父的荫庇以及卢植与刘备先主的关系,卢毓不失为一个修订典籍的理想人选。

这两个我所知道最适合修订典籍的人,都不在大汉这边,就不知道诸葛老大最后会怎么处理了,不过这事其实也不由我考虑,所谓“在其位谋其政”,还是交给诸葛老大去思考好了。

我就安心当一个技术后勤支援就足够了,而且此事真的计较起来,还涉及到一国的治国政治思想等诸多问题,以我的小身板还真的扛不住啊。

等到我与诸葛果的婚礼结束,这边估计也完成了《三字经》的雕版工作,那么正好向诸葛老大汇报,让他决定之后还要雕刻那些典籍的雕版就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