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零二章 历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明

第三百零二章 历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明

巨鹿之战,乃是秦朝灭亡时期最为璀璨的一战,项羽以无上的勇气,领着区区数万楚军直面王离所部十数万秦军,凭借其神勇,竟然战而胜之,就此激起众诸侯联军的战意及同仇敌忾之心,奋起杀敌先灭王离,再降章邯,一举消灭了秦朝约四十万大军,一举奠定了秦朝灭亡的结局。

后世不少研究者都说,如果章邯部队还在,秦朝应该是不会灭亡的,因为章邯先灭陈胜吴广势力,再先后击破魏、齐、楚三国大军,声势如日中天,只要章邯部队还在,各诸侯国是不敢主动攻打秦国的,看看巨鹿之战初期就明白了。

而有这支主力部队弹压众诸侯国,秦朝虽然难以号令天下,但自保绝对是卓卓有余的,大不了就像先祖一样,退回关中埋头发展,再来一个“六世余烈”,希望后代出现一个如秦始皇一样雄才大略的君王,那么秦国自然就可以再次统一天下了。

巨鹿之战,完全改变了天下大势,开启了后来楚汉相争的局面,可说没有项羽此次奋战,就没有西楚及汉国的出现,那么“汉族”是否还会如此称呼就难说了,或许会自称“秦人”亦未可知。

故此这场以项羽为主角的巨鹿之战,可以说是怎么吹都不过分,太史公司马迁更是在《项羽本纪》中将巨鹿之战的全部功劳都归于项羽一身,说王离所部,乃是楚军所破,诸侯联军尽作壁上观而已,并无出一兵一卒。

试想一下,项羽以区区五万楚军,包围王离十万左右大军(推算之前野战失利有所折损),还要阻止章邯大军来援,在分兵对抗章邯的同时消灭王离所部,这是什么操作?

这真是神一般的操作的,而且麾下也要像某些奇幻小说里面的天使大军一样,战力非凡、不知疲累这才可以做到,但是明显现实中是不会有这样的部队的(后世有人研究认为,太史公写这段楚汉历史的时候,对项羽的描写用了孔子编纂春秋时的手法,所谓“春秋成而乱臣贼子惧”,孔子编纂春秋,虽然大体上还是尊重事实,但是在一些地方可是刻意删减或者补充的,这就是儒家所谓的“春秋笔法”。

司马迁就是明显受到了孔子的影响,由于司马迁受到了汉武帝的不公对待,被执行了腐刑也就是去势此种酷刑,司马迁忍受着这种事奇耻大辱,呕心沥血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但是对汉武帝肯定有着心中的不满,于是在《项羽本纪》中,对汉室始祖刘邦的事迹记述可是有点寒碜,在彭城之战中的描写就可见一斑,项羽领军势如破竹,刘邦仓皇逃跑,为了逃命可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盈和女儿后来的鲁元公主推下马车,还好驾车的夏侯婴将两人拉回车上,不然当时才五岁的汉惠帝和刚八岁的鲁元公主,恐怕是凶多吉少的了。)。

太史公将项羽主导的巨鹿之战描写得十分辉煌璀璨,使得后世之人对项羽的军事评价越来越高,不断讴歌,甚至还有人在小说中描写韩信垓下之围,领数十万大军也无法杀死项羽,项羽是心死才放弃战斗的,不然可能会是反杀的结局。

而对项羽的军事评价过高,也慢慢影响了项羽的整体评价,后世之人,已经渐渐不觉得项羽是一个失败者了,而是一个悲剧英雄,甚至有人认为楚汉相争的结局,是一个贵族被一个流氓算计而导致失败而已,自此之后,历来朝代更张,都基本是卑劣的一方取得胜利了(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原来朝廷体制内的人起兵最后得天下的,多少都有点谋朝篡位的味道,只有明朝是一个例外,因此才有那句民间盛传的说话“历代得国之正,莫过于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