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国的发明催生了文艺复兴

第三百八十五章 中国的发明催生了文艺复兴

华夏数千年历史,只要稍有涉猎,对其中一些人和事认识一二,很自然就能学到不少东西,所以后世有句说话,“中国人人都是政治家”,这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真的是有点道理的。

就算是古代很多朝代,虽然很多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但是一些天赋異稟的人,只是从一些有识之士的只言片语,甚至是一些评书人说的故事中,就能领悟不少道理,做出偌大事业。

这还要托孔子这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福,孔子一生奉行“有教无类”的原则,致力推动平民教育,只要勤奋好学,就算是子路这种莽夫起步的人,孔子也愿意教导。

就因为有孔子这个“至圣先师”开了这种口子,就算是后来程朱理学盛行的儒家,其知识分子也有一种“好为人师”的**,只要遇到一些聪明勤奋的人,许多知识分子都会忍不住这种为师的冲动,就算限于身份地位之类的条件,不能亲身教导,也会为其开一扇方便之门,许其窗外旁听或作书童仆役私下学习之类的。

所以,华夏自孔子之后,整个社会的知识都是慢慢向下渗透的,就算是理学盛行之时最为缓慢,但只是缓慢而已,并无停止,许多平民或许不会写字、不会读书,但是对不少问题都能头头是道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大量的谚语、歇后语就是这样产生的。

反观外国,在文艺复兴之前,平民受教育的机会可谓等于零,知识全部掌握在贵族和教会手上,平民唯一学到知识的机会,就是投身教会,但是一旦进入教会,就变成了教会人员,不再是平民了,而纯粹的平民,最好的命运就是学会一门手艺,成为一名手工业者,所以外国古代的各种行业工会才有那么大的势力,是仅次于贵族及教会之后的势力。

而外国的贵族和教会能够如此轻易垄断知识的传授,这是由于古时候的西方各国,都没有发明出造纸术和印刷术,西方各国又不产竹子,连竹简的制作也不可能。

故此西方各国,要制作书籍和记录重要的事,只能使用羊皮,羊皮产出不易,在古代是相当昂贵的物品,而据说那时候抄录一本《圣经》,需要三百多张羊皮,可想而知一本《圣经》的价值是多少了,西方教会就算想大肆传播自己的教义,也是无能为力了。

但是这样也促使教会能够严格控制信仰,因为那时候的条件,绝对没有办法像后世的西方一样,每家每户都基本有一本《圣经》,那么信众要从《圣经》上聆听上帝的声音,只能去到教堂里面听神父布道,那么教会的神父自然对自己教区内的信仰情况了如指掌了。

因为家中没有资料可供学习的话,如果对信仰上有什么疑问的话,信众唯一可以解决自己疑问的方法,只能向教堂的神父求教,那样的话,就没有了自我探讨、自圆其说的可能,也就不可能像后世那么多古灵精怪的教派产生了。

一直到了十四世纪,造纸术和印刷术经由阿拉伯帝国慢慢传入西方国家,各种知识开始随着书籍的增多慢慢传播开去,由此孕育出了西方现代文明的雏形——文艺复兴活动。

就犹如后世有人把中国四大发明对文艺复兴活动的影响,总结出了一些语句,“造纸术和印刷术打破了教会对知识的垄断,解放了人的思想;火药打破了贵族对土地的垄断,解放了人的**;由此‘重视人、一切要回归到人本身上来’的人文思想才能诞生并存续下来,并以此为出发点产生了对后世西方文明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