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东吴末代皇帝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东吴末代皇帝

至于孙皓,后世之人对其的印象只是东吴末代皇帝而已,不过其实孙皓并不是如此无名之辈,孙皓乃是当年孙权所立太子孙和的长子,幼年时候也甚得孙权喜爱。

当年由于孙权晚年昏聩,朝政混乱,群臣分站太子孙和(孙权三子)、鲁王孙霸(孙权四子)两派,互相倾轧,引发了东吴历史上著名的“二宫之争”,孙权眼见朝局越发险峻,恐怕自己死后,东吴会如同当年袁绍势力一样,群臣只顾内斗而不顾外敌,最终惨被毁家灭族。

于是孙权不得不振作起来,心狠手辣地幽禁了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并杀死及罢黜了不少两派的党羽,待朝中再无两派争吵的声音后,孙权就下定决心,另立了自己的第七个儿子孙亮为太子,废去孙和太子之位,贬出建业,流放到故鄣。

虽然后来孙权有所后悔,复立孙和为南阳王,甚至在孙权病逝后,当时执掌大权的诸葛恪似有重新拥立孙和为帝的想法(诸葛恪乃是孙和王妃张氏的舅舅,诸葛恪曾有传言给张氏,让其“位超众人”,而且诸葛恪更修整武昌的宫殿,其属下有言其计划迁都),不过最后诸葛恪被孙峻诛杀,孙峻便以此为由,废黜了孙和的王位,并赐死了孙和,其王妃张氏也随其自尽身亡。

而孙皓的生母,孙和次妃何氏,为了孙和遗孤不致无人抚养而夭折,并没有殉死,而是艰难地将孙皓及何氏所生的三个子女一起抚养长大。

孙皓由于其父亲的关系,幼年时候应该颇享受过不少日子的富贵生活,然后随着其父亲孙和地位的起起落落,孙皓的美好生活也是屡次得到又失去。

直到后来孙皓的叔叔孙休即位,才被封为乌程侯(孙坚当年响应曹操的檄文,在酸枣与其余十七路诸侯会盟的名号就是乌程侯,后来孙坚死后,其子孙策向朝廷上表,也是承袭了乌程侯这个爵位),此时的孙皓,已是帮助母亲抚养众弟妹已经六年之久了,其经历之多,可想而知,如其后来不是以暴虐传世,或许后人会将其经历润色一番,极有可能是一个媲美《赵氏孤儿》的故事。

孙皓这些年经受的磨难以及人生中经历的悲喜交集,造成其复杂的性格,后来孙休暴病而亡,东吴众臣不愿遵从孙休遗命,立其幼子为帝,想在宗室中寻一名年长之人继承帝位,而以前担当过乌程令的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皓,说孙皓才识明断,很有当年长沙桓王孙策的风采,又更加好学,遵守法度,可见孙皓这些年做得相当不错,给予世人的印象还是可以的。

于是濮阳兴和张布说服朱太后让孙皓继位,这一年,孙皓以二十三岁的年龄登上东吴皇帝之位,甫一即位,孙皓就大赦天下,封赏拥立之臣,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颇有一番君王之象。

其后孙皓的表现,也着实不错,下令抚恤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宫女和放生宫内多余的珍禽异兽,一时被臣民誉为明主,东吴仿似继续了孙休的清明之治。

只不过一段时间过去后,孙皓就逐渐显露出自己性格中粗暴、骄纵、暴虐、好酒色的一面,东吴上下臣民对此十分失望,当年拥立孙皓的濮阳兴和张布亦颇有怨言,孙皓得知二人的怨言后,竟然没有一丝顾念当年之情,立刻就诛杀了濮阳兴和张布两人。

诛杀了濮阳兴和张布后,孙皓更是变本加厉,国中朝中日渐混乱,终于引来了晋武帝司马炎的注意,派军攻伐东吴,而此时的东吴,竟然没有一名大臣或将领肯为孙皓效死命,力保江山社稷不失的,众人纷纷投降晋朝,于是东吴轻易被灭,孙皓只能肉袒面缚,出城投降,最后被礼送到洛阳,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四十二岁的时候在洛阳病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