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七十一章 孙策之死的谜团

第三百七十一章 孙策之死的谜团

东吴与蜀汉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此,蜀汉虽然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不过秉承的却是西汉建立时的建国理念,君主王霸道杂之,体恤草根平民,任用寒门,努力压制世家大族,是典型君主专权的封建国家,所以就算当年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朝中重臣多有劝谏之语,诸葛亮也只是中立,没有明确反对而已,但是一旦刘备拿定了主意,整个国家上下还是十分配合其发动这场灭国之战的。

反观东吴,国内世家豪族林立,就算孙策当年领兵入主江东区域,地方豪族多有不服,孙策亦不吝杀伐,大肆诛戮世家之人,使得东吴士民十分抗拒孙策的统治,及后孙策于二十五岁的盛年,带亲兵出外打猎,竟然被所谓的“许贡三门客”在树林里面埋伏刺杀,被重伤面颊,最后因伤而亡,只能在临死前传位于当时年龄上最为适合的孙权,并让自己的义兄弟周瑜辅助孙权。

孙策之死,其中内情颇深,首先是孙策出猎,乃是领着自己府中亲兵而去,何以“许贡三门客”能够得知消息并恰好在孙策打猎的地方出现。

其次是孙策就算马快,但是一同出行的亲兵没有一百也有五十,若然落后五个甚至十个马位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为什么这些亲兵会等到“许贡三门客”与孙策战斗一番后才赶到,之后将孙策救回府中救治,而“许贡三门客”就全部击杀了,无一活口,试问数十人围攻三个人(按《三国演义》里面说的,其中一人还被孙策射伤失去战斗力了,就是说其实是数十人围攻两个人),真的没有办法生擒其中一个,以逼问是何方人马吗?

最后是江东四姓,就是顾、陆、朱、张四个大世族,在孙策统治东吴的时期,备受打压,但是换上孙权统治后,却是有不少族人出将入相,慢慢重新兴旺起来。

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陆逊所在的陆家了,陆家本来与孙策有毁家灭族之仇,这事要从孙策还是袁术麾下的时候说起,当时袁术军队缺粮,向当时任职为庐江太守的陆康(陆逊的叔祖父)借粮,陆康是一名忠于汉室的官员,认为袁术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命令乃是叛逆,于是不答允借粮食给袁术。

袁术于是大怒,派遣孙策率兵攻打庐江,孙策领兵猛攻庐江,但是陆康为官有方,颇得民心,城中军民上下都愿意配合陆康守城,如此就算被誉为“霸王再世”的孙策,也是围攻了庐江足足两年,这才攻陷了庐江城,擒获了陆康,而陆氏族人,经此一战及城破后孙策所领军队的泄愤,足足死了一半有多,陆康也在被俘后一个多月就死了。

此战之后,陆氏一族就与孙策结下了不解的冤仇,说是有灭族之仇也不为过,按照古代的宗族观念,陆氏一族与孙氏一族应该会变成世仇的了,除非孙策为一方君主后,折节向陆氏一族赔罪,这才有和解的希望,不过以孙策那种豪烈的性格,此举绝对是没有可能了。

之后的事情也确是如此,孙策就算统治了江东一带,陆氏一族也没有一名族人出任孙策手下的官员,而在孙策死后,孙权也没有就当年之事向陆氏一族作过交待,但是陆氏一族最出色的陆逊,却投效了孙权,一路升迁,成为了东吴的都督,总管东吴军事。

按照后世一下侦探小说关于谋杀的一个最大共识——在死者死亡之后最大的得利者,就是杀死死者的最大嫌疑人,以这个说法分析,孙权与江东世族在孙策被杀的这件事上,要说完全没有猫腻肯定是说不过去的,关键只是他们在此件事中参与的程度大小而已,究竟是全程策划,还是适逢其会,只在关键处作出一些布置罢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