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六十八章 蜀汉坚持北伐的背后

第三百六十八章 蜀汉坚持北伐的背后

关羽的这番骚操作,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后世诸多人等津津乐道的传说故事,但是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几乎以数万人马直捣黄龙,凭一己之力完成了兴复汉室的伟业。

而关羽不按常理出牌,在这一年发出了足以光耀后世的强光之际,却还是以常理推算周围所有情况而作出布置,历史随之露出了深深的恶意,之后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匪夷所思及超出常理,种种留给后世一堆谜团的事不断发生,什么糜芳投降之谜、刘封不出兵之谜等等,最后让东吴方面一击得手,成功背刺了关羽,使得关羽功业未成也身死,不然的话,若让关羽顺利完成兵逼许都之功业,绝对就不止“武庙七十二将”的地位,绝对可以排上“武庙十哲”。

不管如何千头万绪,种种不测都导致了东吴背盟的事实,彻底断送了诸葛亮“隆中对”里面一路兵出秦川,直下长安,一路兵出荆州,直攻宛、洛,两路兵互相呼应,如此一来,曹魏必不能抵挡汉军,则兴复汉室之大业自成的战略意图。

此事发生之后,就算蜀汉迫于形势,为兴复汉室大业着想,在诸葛老大的一力促成下,再次与东吴结下盟约,但是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若想蜀汉再像之前一样对东吴充分信任,那就是绝对没有可能的了。

缺乏了最基本的信任,双方只剩下唯一的利益共同点,也是双方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北伐中原,击败曹魏,最起码也是削弱曹魏,让曹魏没有余力进犯蜀汉和东吴两国。

所以双方除了军事上的沟通外,其余国中的情形大家都是讳莫如深,皆因双方的合作是建立在大家有着相对实力,可以为对方牵制曹魏一部分力量的基础上的。

如果自己国中的一些薄弱之处或者显出疲弱之态,被对方察知的话,很难说对方会不会帮扶自己一把,继续硬抗曹魏,其实最大可能就是趁自己衰弱之时,一把吞并自己,所以蜀汉和东吴双方的结盟,从开始到最终,都是既相互合作又相互防备的矛盾结合体。

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到曹魏发动灭蜀之战时,东吴方面虽有援助的准备,但是没有全部了解蜀汉国中的实力,认为曹魏大张旗鼓攻蜀,依照益州的地形,应该大概率攻不下蜀汉的,一旦双方争持不下起来,曹魏或许还要增兵攻蜀。

那样一来的话,曹魏荆州襄樊一线或者合肥一线,可能会出现空虚之处,届时东吴挥军北上,只需攻破任何一处,必然震动曹魏上下,重演关羽那场“威震华夏”的历史。

甚至进兵顺利,兵指曹魏都城洛阳,那么曹魏方面必然自蜀汉撤兵,集中全部力量回防自己的都城,届时蜀汉之围自解,这就是孙膑当年的“围魏救赵”之计的范例了。

只可惜诸葛亮实在厉害,在自己主政之时,将蜀汉的力量发挥到极致,一分钱用成了两分,如此不但压着曹魏来打,国中也不致民不聊生,在诸葛亮的领导下,蜀汉兵团当之无愧是当时最能打的。

而诸葛亮死后的蒋琬、董允、费祎等继任者,虽然没有诸葛亮那么厉害,但也表现不俗,一方面支持姜维继承诸葛亮的事业,继续北伐,还打得有声有色,另一方面控制姜维领兵的规模,不致国中库房空虚,国力衰败。

就是在这四个蜀汉丞相的领导下,蜀汉一直给世人的观感都是能打,足以自保的,但是自这四任丞相相继亡故后,蜀汉缺乏了英明的主政之人,国力开始慢慢衰弱,国中用度开始慢慢不足了。

但是东吴方面,对这个情况依然没有充分的认识,因为这段时间姜维还是那么活跃在出兵北伐曹魏的路上,给世人一种蜀汉还有余力的假象,谁知道其实蜀汉已是如老人一样,渐渐体虚力弱,只需一场足以致命的意外,就会寿终正寝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