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三百六十四章 实地与大势

第三百六十四章 实地与大势

周瑜和鲁肃都是目光远大且雅量高致之士,就算刘备一方趁周瑜攻打南郡之时,攻占了零陵、长沙、桂阳此荆南三郡,周瑜亦只是愤愤然出言威吓而已,并无与刘备一方兵戎相见的打算。

而鲁肃亦是如此,被关羽来了个“单刀赴会”,追讨荆州不成反被关羽刷了一大波存在感,甚至后世还被编成曲目,惹人嘲笑,左右不忿欲要领兵追击关羽,鲁肃也只是笑笑阻止了属下的做法。

盖因周瑜和鲁肃都十分明白,孙刘联盟才是双方生存之道,只有双方相互依存才能阻止曹魏的大举来犯,若是兵戎相见,定必招来曹魏大军再次南下,将赤壁之战后勉强建立的三方战略均势打得粉碎,反而得不偿失。

故此,东吴这两任都督,一边整顿军备以防御曹魏一方的随时来犯,一边尽力劝说孙权,让其充分了解孙刘联盟的重要性,允许刘备借用荆州数郡以养军,这才有了刘备入川建立蜀汉的基础。

但是继周瑜、鲁肃之后继任的吕蒙、陆逊两人,虽然军事水平毋庸置疑是相当的高,不过战略眼光及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就稍有不及之前两任都督了。

吕蒙此人,早在鲁肃还任都督之时,就对鲁肃主张与刘备一方相互依存的方针有不同的意见,密陈孙权,欲以刀兵收荆州全境,届时东吴据有长江两岸流域,自能凭此天险稳守,不用依靠刘备一方援助,只是此时鲁肃还是主持军事的都督,孙权也未曾昏庸,尚是明主,深知道鲁肃此人忠诚可靠,确是谋国之人,故此需赞同吕蒙之议,但还是信任鲁肃,任其施为。

吕蒙此议和鲁肃之议,其实就是围棋中的“实地”与“大势”之议,吕蒙力争实地,鲁肃誓保大势,其实围棋之中,此两者也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乃是相互转换,只是其中要取得适当的平衡才能迈向胜利而已。

只是局势未定,前路不明之时,围棋中的一句术语“宁损数子,不失一先”,就很好说明了应该偏重哪一方面了,战局尚未明朗之时,宁愿放弃一两块实地,也要确保大势不失,不然一旦把战局的主动权让给了敌方,那么想要争胜就是犹如痴人说梦了。

围棋只是双方争持尚且如此,更何况东汉末年乃是魏蜀吴三国对垒,只顾实地近利而忽视大势远略的话,其结果自然不言而明。

而后来的历史也充分说明了孙权令吕蒙背刺关羽的后果是如何不智,非但东吴不能凭借长江天险抵御继承曹魏势力的西晋,而且由于此次背盟之事,不但被世人不齿,还要被后世不断鞭尸。

单从后世之人言及三国,都是“魏蜀吴”如此相称,乍看之下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东吴疆域要比蜀汉大,存在时间也比蜀汉要长,按理来说应该是“魏吴蜀”才是正常。

有人或许要说,蜀汉毕竟名义上是大汉继承者,排在东吴前面也是情有可原的,如此就更无稽了,若是这样说,那就应该是“蜀魏吴”才对啊,就像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样,为了标榜仁义、忠勇这些主流价值,生生将蜀汉放在主角位置来写,而后来民国时期的周大荒所写《反三国志演义》一书,就更直接了,将蜀汉写成最终一统天下,实现三兴汉室之宏愿,生生改写了历史。

所以这样分析,“魏蜀吴”如此排名,应该是依照三国的实力来排列的,东吴被排在末位,可见后世之人,对其实有鄙夷之情,并没有完全按照客观的实际来划分,而是将蜀汉高看一线,将东吴压低一筹,致其敬陪末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