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五十九章 赤壁之战

第二百五十九章 赤壁之战

后世三国历史上的蜀汉和东吴,就是最好的例证,本来三国时期,曹魏一家独大,蜀汉和东吴合力才足以与曹魏正面抗衡,但是蜀、吴两国毕竟不是一体,就算加起来的力量可以与曹魏对抗,但也是没有办法实现这个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大于二的算式的。

既然合兵一处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做法,而且就算能够成功合并一处,指挥与调度也会成为一个大问题,很容易就会变成六国联军抗秦的样子,号令不齐,反而给予敌人可趁之机。

于是蜀、吴两国的结盟,就有别于常规的联盟,不是合在一起,而是分工协作,具体来说,鉴于东吴国内世家林立,虽然孙氏一族中,孙策雄起,镇压了不少世家,将世家的势力大大减弱,后来孙权继位,也甚有政治手腕,一直压制住诸多世家。

但是江南这个地方,宗族林立,而且世家传统已经渗透多年,孙氏一族始终只能压服诸多世家,而未能将世家的影响连根拔起,使国中完全只有一个声音。

故此东吴方面,一直只希望打一些有把握的仗,皆因孙氏一族不欲自己的实力大损,那样就再难以压服国内诸多世家了,如此一来,东吴军政作风一向都是图近利而少远谋,尽量躲避硬仗。

除非形势已经危及孙氏一族的存亡了,不然东吴孙氏是不会轻易孤注一掷,将手上的筹码全部押上去的,只要看看赤壁之战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东吴的这种矛盾了。

赤壁之战,曹操南狩,兵锋未至,东吴已是慌乱不休,众多世家之首的张氏一族,其族长张昭当时为东吴文臣之首,竟然伙同一众文武,劝说孙权向曹操上降表,以保全众人家族。

而孙权见众人皆是一众说辞,心中也很是犹豫,几乎仿效刘综的做法,举州献给曹操,幸好先有忠臣鲁肃向孙权进言,全国上下都可以投降曹操,定能保全性命,甚至不失富贵,但是只有孙权是万万不能投降的,因为历史上早有例子,亡国之君生死全都交予人手,轻则自由全无,重则身死族灭,远的不说,就拿最近投降曹操的刘琮来说,曹操甫一接管荆州,就将刘琮遣往青州任官,可想而知,刘琮孤身一人前往一个毫不熟悉的地方,莫说建功立业,能不能生存下去都是问题(历史上刘琮最后确实是在这之后就无声无息了,至于发生了什么,只看张绣投降曹操后的下场,就大概可以猜测出来了。)。

于是孙权被鲁肃如此一说,陡然醒悟,若不趁现在还有筹码拼搏一下,贸然向曹操投降,等着他的断断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才借诸葛老大舌战群儒的台阶,愤然而起,以腰间之剑劈断书案的一角,表示要与曹操决一雌雄。

而就算孙权已经定下联刘抗曹的基调,但是东吴境内各大小世家,依然还是有不少与曹魏那边暗通曲款之人,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了,为了顾全大局,不使后方不稳,孙权对此事也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了。

幸好赤壁之战,由于东吴都督周瑜指挥得当,一干开国老将用命,加上后方鲁肃等一众文臣保障一切军需物资不致短缺,然后刘备方的军队在诸葛老大的谋算下策应及时,最终凭借孙刘双方数万人马,力克曹操所领数十万大军(号称八十万,估计应该有三十万左右)。

赤壁之战,改写了整个三国历史,使得曹操速定天下的构想破产,若不然,让曹操就此平定天下,挟如此声威返回都城,那么就可能就此称帝了,就不会有什么《三国志》,应该要改为《曹相立志传》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