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援也是一种艺术

第二百五十七章 救援也是一种艺术

楚王受世家掣肘,就更是不敢轻易动用自己的力量,以免王室力量一空,就此成为三家的傀儡,再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楚国自此之后,对秦国的战争态势就变为了全面防御,除非与他国联合出兵攻打秦国,不然楚国自己是绝不会单独对阵秦国的。

只是战争此事,一旦失去了主动权,那么基本上就是将胜利拱手让给敌方,楚国如此被动防御,正是给了机会让秦国有充足时间从容收拾赵魏韩三国,只有到了三国实在顶不住,再不合力反抗秦国就会灭国的时候,才会来上那么一场合纵,楚国才有机会在天下这个棋盘上与秦国对垒一番。

而秦国从屡次合纵中也摸出了经验,那就是龟缩回函谷关,待各国联军耀武扬威一通,得不到什么实利就自会退兵,如此往来攻守一番,秦国元气未损,但是赵魏韩却在这一次次攻防中逐渐衰弱,最后是衰弱到刚喊出“救命”之声,等不到其他国家来援,就被秦国完全攻灭了。

山东六国虽有各自作死的地方,但是在六国高层之间,都是十分明白一个道理的,那就是“唇亡齿寒”,一旦其中一国被秦吞灭,那么秦挟大势而来,其余诸国必定有灭国之危。

尤其是赵魏韩三国,挡着秦国东进之路,是齐燕两国得以不遭秦国攻打的保护盾,以燕国那种小身板,一旦失去赵魏韩三国的阻挡,直面秦国锐士,那么就肯定是被割草的节奏。

故此一旦赵魏韩三国其中任何一国,将近灭国之时,向其它诸国求援的话,其它诸国无论怎么想,都会想方设法给予支援,就算是口头声明,也会促使被秦国攻打的国家死撑下来,直至得到其它诸国的实质救援为止。

但是诸国之间这种救亡扶危之举,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对时机的掌握,由于诸国并不是一体,对“危亡”的程度判断,是有所出入的。

首先是“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是经历了数百年时间的相互兼并攻伐,留存下来的,就算是韩、燕这两个最末等的国家,相比以前春秋时期的诸多诸侯国,也是十分强大的了。

而且经历过齐国趁燕国“子之之乱”攻入燕国大肆破坏、燕昭王联合五国几乎攻占齐国全境、秦国“长平之战”后攻打赵国这几个事件,燕、齐、赵三国都是几乎灭国,但是都在其他诸国的干预下得以保全下来,继续维系着“战国七雄”的局面。

如此一来,就会给予很多人一种惯性思维,“战国七雄”这种局面,在诸国平衡和谋算下,并不会轻易被打破,可能会就此一直存在下去,所以诸国之间,或许对一个国家被灭的难度存在高估的可能,认为救援可以再观望一下,无须那么急切。

其次是当年齐国孙膑、田忌为齐威王献上的“围魏救赵”之计,本来赵国国都邯郸被魏军包围,万分危急,于是向齐国救援,孙膑却想出了这样一条计策,不直接去救援邯郸,但是遣人向邯郸传信,援军不日就来,借此用邯郸的赵军死死牵制这魏军主力,齐军则趁机直攻魏国国内。

然后趁着魏军攻邯郸疲累不堪,还要班师回魏国救援之机,设伏大败魏军,一举将魏国从中原霸主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孙膑此计,本就有借魏赵双方之手削弱魏赵两国国力的打算,只是孙膑是不世出的兵法大家,判断形势十分到位,不会将赵国玩死而已。

后世诸多君王,都是套用孙膑这条计策,只是如果一个不慎,形势判断不到位,很容易就会将本来要救援的国家玩死了,而自己还要去面对一个挟大胜之势杀来的大敌,随时就会螺旋升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