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命运三国之龙套觅封侯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楚国的作死之路

第二百五十四章 楚国的作死之路

楚国跟晋国学的这招,比晋国用得还要炉火纯青,最后通过扶植越国,成功将吴国这个能够与楚国争持的攻灭了,而楚国也依靠其庞大国力,在越王勾践死去后,压制住越国,继续在南方称雄。

可怜越国,在范蠡退隐,勾践逝世后,便再无作为,慢慢在历史舞台上悄无声息地消失了,最终的下场,也是成为了楚国的其中一块国土而已。

“吴越争霸”多年,各自耗尽了其国家潜力,弱国寡民的悲哀就是如此,一直胜利还能凭借掠夺补充自己的国力,但是一旦受挫战败,自然就会打回原形,再无力与大国相抗衡。

自吴国和越国相继衰落之后,楚国就长期雄踞南方,与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一样,身后都没有敌国侵扰,如此一来,国力自能慢慢积累,不用担心后院着火,也能专心用兵一处,所以到了战国后期,秦、齐、楚三个大国基本就是天下风向标,任何一国想要有所动作,都要考虑这三个强国的意见,要么甘词厚币、利益分润以争取其中一个强国的支持,要么使得这三个强国之间互相牵制、无暇他顾,总之如果让其中一个强国盯上的话,那么任何国家的任何图谋,基本上都是胎死腹中的下场。

战国后期,楚国实力与齐国互为伯仲,除了秦国一家独大外,山东六国中自以齐国和楚国为首,而齐国由于地处东方,与西方的秦国只是遥遥相对,并无什么实际的接触,由此对合纵抗秦之事,屡屡是模棱两可的态度,完全没有多少急迫感。

反观楚国,由于与秦国国土接壤,自商鞅变法后,秦国日渐强大,不断侵占楚国土地,而且秦国的耕战制度,也极为吸引当时食不果腹的诸国国民,由此凡是与秦国接壤的国家,都出现了大批逃往秦国的民众,正正应了商鞅所定的“徕民之策”,将他国之民变为秦国之民,既填充秦国人口,又开发了秦国耕地,更是削弱了他国国力。

而且秦国与楚国接壤之地,都是汉水流域,此区域地形,秦国处于汉水上游,楚国处于汉水下游,历来只有秦国沿水而下攻打楚国的份,楚国要向逆流而上攻打秦国,却是几无可能的了。

是故,楚国对秦国,可谓深有切肤之恨,尤其后来秦国使臣张仪,欺骗楚怀王要以商於六百里献给楚国,希望楚国与齐国断盟,与秦国交好,楚怀王轻信张仪,快速与齐国断交,到了问张仪索取六百里商於之地时,张仪却只说是将自己的六里封地献给楚怀王而已,安有六百里。

楚怀王得知消息,知道被张仪欺骗,于是含怒发兵攻打秦国,不想被秦国联合他国合伙坑了楚国一把,楚国不但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商於之地,反而因此失去了汉中之地。

之后楚怀王数次被张仪口舌说服,最后更接受了张仪的邀请,到武关与秦昭襄王相会,以讨论两国多次战争造成的国土争端问题,不想秦昭襄王本来就无意与楚怀王探讨国土之事,只是存心引来楚怀王,欲要扣押楚怀王以威迫楚国割地而已。

而楚怀王毕竟身为强国之主,并没有轻易就范,秦昭襄王见此计未能得逞,只得将楚怀王先软禁起来,慢慢再向楚国索要土地。

楚国朝廷上下,最后硬是没有让秦国意图得逞,反是立太子为王,是为楚顷襄王,秦昭襄王见楚国如此强硬,只能偷偷放走楚怀王。

楚怀王逃到赵国,赵国不敢招待,只是谋取了楚怀王身上的和氏璧就让楚怀王离开了,楚怀王随后逃到魏国,魏国同样不敢收留,正好此时秦国发现楚顷襄王并非贤君,让其为楚王正正符合秦国之利益,于是派来追兵追回楚怀王,不欲楚怀王回到楚国再次为王与秦国为难。

就这样,楚怀王被秦兵追回,最后在咸阳郁郁而终,成为了战国历史上一个最悲催的国王,亦深为当世和后世之人可怜,就连后来项梁和项羽起兵反秦,所立的楚王也称为楚怀王,就是为了激起手下军民的义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