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临冲

举汉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临冲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三百六十二章 临冲

临沅北城墙,喊杀声铺天盖地,潘濬一边观望战事,一边对诸葛亮道:“孔明,如此看来,今日临沅必克。”

潘濬有此自信并不奇怪,刘景军攻城完全可以用“势如破竹”四字来形容,眼下临沅城头,到处都是刘景军士卒的身影,临沅守军节节败退,颓势尽显。

未等诸葛亮回话,潘濬又遥指临沅城下的五座“巨楼”,说道:“此物真乃军之重器也,无愧‘临冲’之名。”刘景军之所以进展如此顺利,皆赖临冲之功。

《诗·大雅·皇矣》有云:“与尔临冲,以伐崇墉。”

《六韬·军略》曰:“攻城围邑则有轒輼临冲。”

临(车)与冲(车),原本俱为攻城器具,刘景研制出古典时代的攻城巨无霸“攻城塔”,将其命名为“临冲”。刘景军将士私下皆云:‘临冲刘君车。”

攻城塔于公元前四世纪末,由“围城者”德米特里乌斯首创,此前无论东方,抑或西方,都有类似原理的移动塔楼,用于攻城作战,但它们比起巨无霸一般的攻城塔,实乃小巫见大巫。

攻城塔作为复合巨型攻城武器,毫无疑问是古典时代,机械武器的集大成者。

攻城塔首次出现在中国历史,是在元代,名曰“吕公车。”

或许是宋代发展出的技术,亦或许是和“配重投石机”一样,被蒙古人引入华夏。

与配重投石机攻陷坚城襄阳相比,攻城塔表现就要暗淡多了,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原因其实很简单,那时中国已进入火药时代,纵横世界战场近两千载的攻城塔,由于目标巨大,移动缓慢,面对管形火器无异于活靶子,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刘景并不知道这些,他对攻城塔的印象,主要来自于现代影视作品,他正是参考影视作品,命工匠研制出攻城塔,使其提前千余年出现在华夏大地上。

诸葛亮颔首附和道:“临冲虽大而迟缓,却瑕不掩瑜,确实当得上‘军之重器’之名。”

潘濬接着感叹道:“将军长于巧思,超绝当世,拍竿、连弩、飞石车、马蹄铁、高桥鞍……皆出于将军之意,而今又作攻城重器临冲,使我军与敌对垒,战必胜、攻必克,所向无敌。”

诸葛亮心中亦对刘景巧思,感到敬佩不已,刘景可不仅仅擅长发明军器,他也曾为民作曲辕犁,百姓春耕,深受其惠。

前些时候刘景又对纸产生了浓厚兴趣,提出以竹为造纸原料。

百年前,蔡伦改良造纸术,以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作纸,在提高了纸张质量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造纸的成本。

竹子在荆南随处可见,若真能以竹作为造纸原料,无疑会更进一步降低成本,问题在于,竹子乃坚硬之物,并不适合造纸。

然而这对汉代人或许是一个难题,在刘景看来,却是半点不难,他前世有意无意看过的造纸信息,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光是纪录片就看过不止一个,轻易就给出了解决方法:

以嫩竹为原料,漂塘软化,涂抹石灰,以火蒸煮……直至竹料分解到可以用来造纸为止。

不出意外的话,返还临湘,便可看到第一批竹纸……

诸葛亮很想看看刘景口中“必将取代竹、帛,及当世之纸的竹纸”,到底是个什么模样。

潘濬、诸葛亮说话间,有一座临冲起火,不一刻便化身为一团火炬,熊熊燃烧。紧接着又有一座临冲被临沅守军引燃。

潘濬、诸葛亮并未在意,仍旧言谈自若,以当前的形势,就算五座临冲尽数遭到焚毁,临沅守军也难以扭转败局。

事实也正如二人所料,随着时间的流逝,面对刘景军凌厉的攻势,临沅守军终于到达了极限,轰然崩溃,争相逃离城头。

“胜了……胜了……”

“万岁……万岁……”

临沅城上城下,一片欢腾。

潘濬亦抚掌而笑道:“临沅一下,武陵定矣,将军再无后顾之忧,日后可专心对付北方。”

潘濬投奔刘景时,对后者能否兼并刘表,据有荆州尚怀疑虑,更勿提匡扶汉室,平定天下。

他是土生土长的荆南人,又久居荆北襄阳,非常清楚二者之间差距乃是全方位的,荆北古时便是楚之重地,相较之下,荆南堪称蛮荒之地,逊色远矣。

刘景固然是当世人杰,然而刘表亦非庸主,虽有挫败,根基稍损,却也不至于一蹶不振,刘景想要攻占荆北,绝非易事。

潘濬年初来到长沙,建议刘景:“夺取武陵,一统荆南,将湘、衡之众,鼓行而北,临江陵、定襄阳,全据荆楚,以济大事。”战略规划止步于荆州,便是因为对刘景前景信心不足。

不过时至今日,潘濬内心疑虑早就消散一空,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前所未有的信心。

毫不夸张的说,刘景可谓是以一己之力,生生抹平了荆南与荆北的差距,甚至仅就以军事而言,荆南已经超越了荆北。

潘濬坚信刘景必会战胜刘表,统合荆州,继而进军中原,救国家于水火,解百姓之倒悬。

此前迎战五溪蛮,刘宗以亲信陈进、黄武为先登,蔡升沦为陪衬,此次攻城,刘宗为平息蔡升心中怨气,以其为升城督。

蔡升乃是勇冠三军的猛将,督攻在前,为士卒先,自登上临沅城墙,他先后斩二司马,勇士十余人,在他的带领下,刘景军仅仅只用了一个多时辰,就彻底击溃临沅守军,取得胜利。

蔡升并未满足于破城之功,其率数百精锐,追击刘叡,直入武陵郡府,沿路吏士无一上前阻拦,蔡升在太守舍外追上刘叡,立刻如饿狼般扑了上去。

刘叡身边仅剩百余人,如何能敌蔡升率领的数百虎狼之士,转眼间便死的死,降的降,几乎无一漏网,刘叡亦束手就擒。

刘叡原本的打算是,退入太守舍,尽可能保有尊严的投降,无奈蔡升根本不给他这个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