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三十五章 马周

举汉 第三十五章 马周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三十五章 马周

经过祝阿之事后,市楼再度恢复了原本的平静,此后再无他事。

期间刘景抽空去了一趟以从事手工业为主的市北区,找木匠为侄儿虎头制作鸠车,并顺带做几支牙刷。

木匠听了他的描述,觉得此物制作不难,便答应下来。

一直困扰自己的刷牙问题即将得到解决,令刘景整天都有一个好心情。

下职返家后,他第一时间翻出文稿,打算优中择优,务必从中选出最好的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诸葛亮。

楷书方面,斟酌良久后,他选择的是前汉名士贾谊的《过秦论》上篇,以及《论积贮疏》两篇经典文章。

《过秦论》洋洋洒洒数千字,即使上篇,亦有近千字,《论积贮疏》则要少一些,约四百字,当初刘景为了写好这两篇文章,不知浪费多少笔墨、付出多少汗水。

他之所以选择《过秦论》、《论积贮疏》,并非是因为它们辞藻优美,富于文采,而是因为二者皆为政治之论,刘景手里有无数诗词歌赋,但他认为这些东西对诸葛亮全无益处。

行书方面,仔细考虑后,他选择的是唐代大家韩愈的《马说》及其姊妹篇《龙说》两篇经典散文。

《马说》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说的是怀才不遇;《龙说》言“龙嘘气成云,而云从龙”,谈的是君臣相得。

两篇文章字数都不多,只有百余字,但道理深刻,借物寓意,甚至涉及神话生物,与潇洒飘逸、疏展灵秀的行书堪称天作之合。

而且里面还隐藏了刘景对诸葛亮求贤若渴之心,可惜对方注定无法明白他的心意。

诸葛亮绝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这个时代最杰出的人,即便是那些开创王朝的帝王,也无法掩盖他的光芒。

此四篇文章,可谓是精品中的精品,他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诸葛亮露出惊喜的模样。

带着这样的心思,刘景沉沉睡去。

次日天公作美,总算不再是阴雨天气,天空一望无际,白云徜徉其间,和煦的朝阳一举驱散了多日以来的潮湿之气。

吃过早饭,刘景抱着纸卷前往市井,途经东市门,和市门卒王朝、马周微笑颔首,王、马二人手持刀盾,执礼甚恭。

等到刘景远去,“亡命之徒”马周才开口说道:“大兄,我活了二十年,从未遇见过刘君这般谦逊和善的君子,难道是因为我来自小县,见识不广吗?”

王朝缓缓摇了摇头,说道:“我居郡城近三十载,也是首次遇上刘君这样的人。刘君‘躬耕养客’传于闾里之间,他连自家奴仆宾客都能善待,对我等谦逊有礼也就不足为奇了。”

马周好奇道:“据说刘君和刘伯嗣乃是同族兄弟。”

“对,他们都出自龙丘刘氏。”王朝说道:“龙丘刘氏不止是汉室血脉,更是我长沙士族之冠冕,曾出过两位三公。也只有此等高门冠族,才能培养出二位刘君这样的君子、豪杰。”

马周一旁听得直撇嘴,梗着脖子大声道:“大兄岂不闻‘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王朝还没反应过来,倒是让往来行人忍不住捧腹大笑,一名身份卑微的市门卒居然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真是太可笑了。

“阿周,慎言。”王朝一脸尴尬地劝道。

马周面色涨得通红,不服气地道:“周勃织薄、樊哙屠狗;吴汉贩马、马武流贼,此辈原本皆是鄙朴之人,才能不过凡庸,然而一遇高祖、世祖,立刻扶摇直上,封侯拜将,名震天下……”

他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从小就喜欢听人讲古,尤其喜爱草莽建功立业的故事,他总是会将自己代入其中,他们能成功,自己必定也行。

周围先是一静,继而又是哄然大笑。

王朝一脸哭笑不得,一时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他素知马周志气很高,只是没想到竟然高到这个程度,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马周干脆闭上眼睛,懒得再看周围那些嘲笑的嘴脸,心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刘景对东市门发生的事情毫不知情,他步履轻快地走进市楼,不出意外,谢良又比他早来了一步。

此人实乃市楼上下人尽皆知的工作狂,听市吏们私底下说,他一年到头休沐归家的次数屈指可数,假期常常用不完。不是没人劝说,甚至上面曾强制给他休假,但之后他依旧我行我素。

这种视工作如同生命的人,刘景只能道一声佩服,并甘拜下风。

不过佩服归佩服,监市掾的位置,他是绝对不会相让的。不是他自命不凡,他如果成为监市掾,对市井的帮助比谢良大多了。

所以,为了市井今后的发展,你还是老老实实当你的市右史吧。

刘景不动声色的同谢良打了一声招呼,坐在舍中整理自己带来的纸卷,除了《过秦论》上篇、《论积贮疏》、《马说》、《龙说》四篇文章,他又精挑细选几篇同样出众的文章,留作后备,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舍诸葛亮外,再无他人。

刘景没有等待太久,诸葛亮很快就到来了,这一次诸葛均也跟着一起来了。

就像刘景昨晚期待的那样,诸葛亮看到文章,立时欣喜若狂,这几篇文章仿佛有一种魔力,让他一遍遍观看,难以自拔。

诸葛均见识稍浅,也觉得刘景的字写得极美,尤其喜欢行书,一眼就爱上了这种优美秀逸的书体。

诸葛亮观摩良久,不由感叹道:“刘兄这几篇文章所书比之市中书肆存放的文章更高一筹,非在下所能评价。”

刘景笑道:“孔明喜欢就好。”

“前汉贾生的《过秦论》、《论积贮疏》乃千古政论美文,在下自幼攻读,”诸葛亮问道:“但《马说》、《龙说》二文却不曾耳闻,不知是出于哪位高士?”

刘景摆摆手,道:“哪有什么高士,这是我的游戏之作。”

“刘兄大才。”诸葛亮叹服。二文借物寓意,暗指汉室,多有激愤之意,却又带着一丝幻想和希冀,这不仅仅是刘景的想法,如今这个时代,任何一位有识之士,恐怕都怀着同样复杂的心情。

本朝自孝和皇帝开始,豪族大姓掠夺平民田产,朝廷不能制,亦不敢制,其等钱帛山积、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富逾王公。百姓无田,或为豪族奴仆,役使如畜、命不由己;或浪迹天涯,裸行草食、易子而食。

天不怜汉,此后又接连出现桓、灵两位昏庸之君,致使天下震荡,社稷动摇,几近崩塌。如今天子更是困守长安,操控于边鄙逆贼之手,汉家威严扫地。

谶书历来有汉祚以四百年为期之说,而今四百之期临近,一部分人已经彻底对汉室失去信心,也有一部分人,仍然对汉室心存幻想。诸葛亮就属于后者。

诸葛亮四岁之时黄巾之乱爆发,其家乡徐州受到持续长达数年之久的破坏,是以自他有记忆以来,看到的便是一片乱象,之后又经历了曹操屠戮徐州事件,不得不离开家乡,南下避祸。

诸葛亮自幼父母双亡,飘零于乱世之中,心智早熟,他将管仲、乐毅视作自己的榜样与目标,立志成为像二人一样的无双国士,希冀未来可以辅佐明君,亲手终结这个乱世。

刘景乃汉室宗亲,诸葛亮认为他应该和自己是同一种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