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三百二十六章 相遇

举汉 第三百二十六章 相遇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三百二十六章 相遇

九月中的襄阳,天高气爽,云淡风轻,丹桂飘香。

数天前,蒯祺带着蒯越、刘磐的棺椁回到襄阳,诸葛亮心里不由松了一口气。

姐夫蒯祺的生死虽然不会影响他南下的决定,但终究关乎大姐的幸福,如今见蒯祺安全归来,诸葛亮心中再无牵挂。在以最快速度变卖田业,拜别亲友后,今天是他正式离开襄阳的日子。

数十名幅巾著冠、褒衣博带的儒生士子,齐齐涌入岘山之畔的汉水渡口,为诸葛亮送行。

这些人几乎囊括了襄阳所有著姓望族,黄氏自不用多说,诸葛亮岳父、沔南名士黄承彦亲至,蒯氏来的是大姐夫蒯祺,庞氏则是小姐夫庞山民、好友庞统,另有习氏的习桢、习承业、向氏的向朗、马氏兄弟等等。

由于诸葛亮乃是关东人,相送者除了襄阳大族子弟外,中原士子亦不在少数,如至交好友崔钧、石韬,半师半友的司马徽。

司马徽是颍川人,为人博学有才,通经明史,和徐庶、石韬等同乡一样,都是初平中为避战乱,客居襄阳,目前在刘表建立的学校任经师,专门教授古文经学。弟子中不乏南阳刘廙、襄阳向朗这等声名鹊起的青年才俊,诸葛亮也算是他半个弟子。

司马徽年约四旬,其貌不扬,然其为人清雅,风度雍容,对诸葛亮道:“孔明,珍重。你之智略谋虑不世出,王佐才也,此番南下,必会大有作为。”

诸葛亮谢道:“借司马君吉言。”

崔钧在旁紧紧拉着诸葛亮、徐庶的手,脸上充满了不舍之情,当初一同求学的五人,孟建于去年归乡,而今诸葛亮、徐庶又要南下,只剩下他和石韬二人。他也曾考虑过同诸葛亮、徐庶一起南下投奔刘景,只是心里顾虑重重,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和他一样想法的还有石韬。

王粲和潘濬也来了,两人与诸葛亮因刘景而结缘,四年前,他们三人随同刘景前往新野迎亲,由此结下了不浅的情谊。

“孔明,望你一路平安。”潘濬开口说道。他南奔刘景的意愿,比诸葛亮还要强烈,只是他目前已经出仕荆州刺史部,并且颇受刘表重用,一时难以脱身,他计划等到年末时再借疾请辞。

两人之前已有过推心置腹的交流,因此诸葛亮深知潘濬心意,低声道:“盼大兄早归。”

潘濬点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王粲体貌短小,不满七尺,仅到诸葛亮肩膀,忍不住叹道:“我若有孔明这样强健的身体,亦会南下,可惜我身体孱弱,受不得江南之地的潮湿瘴气。”

诸葛亮道:“王君少时即成名,为天下所知,今年也才二十四岁,所谓‘三十而立’,王君又何必为此感到焦虑呢?我相信我们终会有再见之日。”说到最后,诸葛亮神色自信而又从容。

王粲自然听出了诸葛亮话中深意,不由失笑道:“那我就在这里祝孔明早日遂志。”

诸葛亮十来岁尚在学校时,便每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要知道,管仲、乐毅乃是古往今来寥寥无几的通才,文能安邦、武能定国,诸葛亮一个少年,居然狂妄的以管仲、乐毅自诩,闻者莫不付诸一笑,王粲自也不例外。

诸葛亮微笑言谢,随后又来到两位姐夫蒯祺、庞山民面前。

蒯祺眼下正在为叔父蒯越服孝,一身缟素,神情憔悴,看着诸葛亮的眼神满是复杂之色。

诸葛亮知道蒯祺和刘景有着难以化解的恩怨,因此与两位姐夫交谈,只言亲情,不涉其他。

庞统和从兄庞山民站在一起,对诸葛亮道:“孔明,你到了南方,要多多来信。”

诸葛亮颔首道:“只要南北道路畅通无阻,自当如此。”

最后,诸葛亮在岸边与所有亲友逐一拜别,和徐庶一并转身登上行舟。

这时黄承彦亦主动结束了和女儿的谈话,从船室中行出。黄承彦天性旷达,高爽开列,并没有婆婆妈妈的说一堆话,仅仅叮嘱了诸葛亮几句就下船了。

大舸船张帆划棹,缓缓驶出渡口,诸葛亮站在船尾,遥望岸上的亲朋好友,内心不由叹息。

他十五岁随叔父诸葛玄来到襄阳,而诸葛玄次年就病死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不得不肩负起家庭的重担,又是身在异国他乡,境遇之难,可想而知。

他花了数年时间,才得到襄阳士族群体的认可,成功融入其中,而今他选择离开,等于是过去所有的付出,尽皆付之东流。

不过诸葛亮虽然心中惆怅,却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有些事情,总要有所取舍……

大舸船顺汉水而下,一日间抵达邔侯国。

邔侯国位于襄阳以南数十里,是淄川王刘终长子刘柱的封地。刘终乃是光武帝刘秀的族弟,二人自幼相亲爱,有总角之好。

一艘大船自南而来,几乎与诸葛亮行舟同时进入邔侯国津渡。诸葛亮初时不甚在意,直到偶然发现一道姿质柔美,精彩绝艳的身影,不由面露惊喜之色,匆匆奔出船室,站在甲板上大声疾呼道:“文朗、文朗……”

刘瑍循声望去,见是一个身量甚高,姿容俊伟的男子,神情不由一愣,随即认出此人正是阔别多年的好友诸葛亮,亦惊喜万分地呼道:“孔明……”

当船甫一靠岸,两人立刻迫不及待的登岸,双手相握,欢笑不止。刘瑍身长七尺九寸,而诸葛亮身高比他还要高出一线,这不免让刘瑍感慨良多,没想到当年那个略显稚嫩的少年,已经变成了一个如此伟岸的大丈夫。

诸葛亮尚不知刘瑍已经出仕,在他的印象中,刘瑍仍是那个一心隐居,不理外俗的高雅之士,问道:“文朗为何在此时离开南方?莫非想要返回家乡吗?”

刘瑍缓缓摇了摇头,说道:“这里人多眼杂,不是说话的地方,回船上再详聊。”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点头称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