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二百章 北上

举汉 第二百章 北上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二百章 北上

随着荆州南北大战爆发,零陵、桂阳二郡唯张羡马首是瞻,紧随长沙的脚步,驱除郡县长吏,援助兵船、钱粮、资储。

尤其八月过半,秋收完毕,零陵、桂阳二郡的稻谷,通过湘水、耒水,源源不断运往长沙。

然而当巴丘战败的消息传来,零陵、桂阳二郡为之震惊,现今荆州大军随时有可能南下,二郡众多运粮船根本不敢继续北上,便暂时停留于三郡之交的酃县,一边观察形势,一边等待后方命令。

未来长沙的局势,只会越来越糟糕,这批来自零陵、桂阳二郡的运粮船,不出意外的话,十有**将会原路返回。

不过它们想要离开,还要得到刘景的同意才行。但是很显然,他不会同意,这批粮食,早已被他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刘景如今手下的兵力之多,绝非一县之地所能供养,就算有钟水、平阳二乡在背后鼎力支持,亦颇感吃力,等到蔡升、刘宗率众到来,粮食问题,必然会成为拦在他面前的头等大事。这批粮食,正好可解他的燃眉之急。

当然,此事刘景以酃县长的身份来做肯定不合适,他会以张羡及长沙郡府的名义行事。张羡如今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肯定无暇理会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就在刘景收到荆州大军南下的消息,准备封锁水道,强缴粮草时,褚方只身来到官寺求见。

刘景原以为他有什么公事,却见他进来时手中拿着一封信笺,刘景内心不由“咯噔”一下,他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那有千日防贼的”,张羡铁了心招揽褚方,不断来信,刘景能拦住一次、两次,但终究会有“漏网之鱼”。

褚方大步来到刘景面前,手捧书信,俯身下拜,郑重道:“家母尚在世时,张府君就常常遣人问候家母,并致礼物,家母弥留之际,仍旧对张府君的恩惠念念不忘,令我日后必当回报之。

今年初,张府君来信,欲邀在下北上,共商大事,只是当时长沙局势较为安宁,我又深受明廷信重,授予部曲,暂时脱身不得,便婉言谢绝了张府君之邀。

今荆州水步十万,挟巴丘大胜之势,鼓行而南,长沙危在旦夕。张府君此时又来书信,言辞之间,颇有悲壮决绝之意。

在下昔日深受张府君恩惠,如今张府君有难,在下断难置身事外,因此敢请明廷准我北上。”

刘景眉头深锁,将褚方扶起,叹道:“子平,你可知道,荆州足有十万大军,这个时候去临湘,几乎和送死没什么分别。与其如此,还不如留在酃县,为府君外援。”

褚方神情坚决地摇头道:“在下心意已决,明廷不必再劝。”继而又道:“明廷心怀大志,才器绝人,在下与明廷相识虽短,亦为之折服。奈何张府君有恩在先,不得不往。这次临湘之行,如果侥幸不死,在下定会返回明廷身边,再效犬马之劳。”

褚方将话说到了这个份上,刘景还能说什么呢,唯有点头放行。他紧紧拉着褚方的手,说道:“子平,你才干出众,实不该埋没于荆南方寸之间,所以我希望你能保重身体,安全归来。异日,你必有机会名扬天下。”

刘景这番话口气极大,仿佛跟在他身边,日后必能名扬天下。

这却正是令褚方倾心的地方,大丈夫岂可无志?当年高祖见秦始皇车驾,敢言“大丈夫当如是也”;世祖见执金吾出行,尝叹“仕宦当作执金吾。”

刘景此时势力虽小,却素有匡扶天下之志,比之身为宗室,坐拥一州,却只知自守的刘表、刘璋二人,高出何止千百倍?

“诺。”褚方重重应道。

刘景又道:“子平,你这次北上,准备带多少人马?”

褚方麾下有一营八百人马,主体以酃县人为主,已组建一年有余,褚方常常率领他们纵横湘、耒二水,清剿寇盗,颇为精锐。

说实话,这支营兵不仅是褚方的心血,也是刘景的心血,被他视为自己的嫡系,他不可能让褚方全部带走。但如果褚方只带走两三百人,他绝不会阻拦。

褚方毫不迟疑道:“张府君之恩,仅施与我一人,此次张府君召唤,我自然是独身前往。”

“这怎么行?”刘景闻言大感意外,道:“子平,你为人固然英勇,可孤身北上,实在太危险了,还是带一些人马为好。”

褚方摇头道:“面对十万荆州大军,就算将八百人全部带上,也无济于事。张府君看重的,想必也不是区区数百人马。”

刘景立时陷入沉默,这话没错,张羡坐拥临湘十万军民,根本不缺几百士卒,他缺的是独当一面的大将。半晌,又问道:“子平,你打算什么时候走?”

“今日就走。”褚方回道。

刘景心中一叹,又问道:“你准备走陆路还是水路?”

褚方回道:“时间紧迫,水路太慢,自当走陆路。”

酃县与临湘之间的衡山段水路极不好走,号称“帆随湘转,望衡九面。”实则何止九转?远不如陆路乘马便捷。

刘景道:“既然要走陆路,你只有一匹坐骑,难以兼程而行。上个月妻族邓氏来投,献良马数十匹,一会你去取一匹吧。”

“多谢明廷。”这确实是褚方所需,当即拜谢道。

在荆南这个不产马的地方,可供乘骑作战的良马,非常珍贵,已非金钱所能衡量。

褚方没坐多久,便起身告退,他如今尚未通知将士,离开之前,营中之事也要妥善安排好。

直到午后时分,褚方才得以脱身。而不知是谁将这个消息泄露了出去,经过半天时间的发酵,褚子平为报张长沙之恩,将孤身北上的传言,传遍酃县各个角落。前往湘、承河畔送行的人们,洋洋洒洒,数以千计。

刘景面色凝重地道:“子平,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记住我之前和你说过的话,千万不要意气用事,一定要保重自己,留得有用之身,以期扬名之日。”

褚方朗声笑道:“荆州军虽有十万之众,我又有何惧?明廷只管放心,我必有归来之日。”

站在刘景身侧,一身戎装的马周出言道:“褚兄,一路保重。”

褚方点头道:“马兄,我麾下八百部曲,就托付给你了。”

马周正色道:“褚兄只管放心。待褚兄异日归来,八百部曲,定然一个不少,如数交还诸兄。”

褚方不再多言,扭头目视刘亮,其如今身长七尺二寸,仅比褚方稍矮一线,手腕长及过胯,姿容英朗,状若成人。

“子明,你是一块璞玉,只需稍加打磨,就能大放光彩,可惜你现在年龄太小,若是能再长两岁,这支营兵,就可以交到你的手中了。”褚方这番评价非常高,要知道,刘亮今年才十七岁,也就是说,褚方认为他十九岁,就有能力统领一营人马。

刘亮自入军营为褚方亲随以来,深受其照顾,念及对方将要孤身犯险,一时情难自禁,不觉流涕。

褚方手按其肩,说道:“大丈夫不可做女儿姿态。”

“诺。”刘亮拭泪道。

“褚兄,珍重。”韩广抱拳道。其身长八尺,器宇轩昂,此时已经恢复了建武将军的风采,身上再难找到铁官囚徒的痕迹。

两人一个北人,一个南人,却难得性情相投,短短时间内就结下了颇为深厚的友谊。

褚方抱拳回礼,一切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严肃、于征等人也纷纷上前与褚方道别。

褚方眼见天色已经不早,当即不再逗留,最后向众人深深一拜,转身跨上自己的坐骑,而武器铠甲,则置于另一匹备马,在众人的瞩目下扬鞭而去。

刘景望着褚方远去的背影,对左右叹道:“子平不仅‘孝勇无双’,忠义亦无双。”

褚方固然没能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痕迹,但刘景认为,以他的能力,如果投靠明主,绝对有能力出人头地,甚至青史留名。

作为他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将,褚方的离去,对刘景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此心情不畅。

不过第二天,他就没有时间纠结褚方的离去了,原因很简单,蔡升、刘修和刘宗联袂而至,跟随他们一起而来的,是近三千大军,以及四十余艘大小船舰。

刘景不禁大喜过望,率众亲迎于湘水之上。

“从兄……”

“宏超……”

刘景脸上难掩欣喜之情,他与三人都有一年多没有见过面了,心中十分牵挂三人。

刘宗身量一般,却甚有威仪,手抚短髭,大笑说道:“听说弟妇怀孕了,可喜可贺啊。”

刘修亦颔首贺道:“仲达,恭喜你。”

刘景说道:“这绝对是意外之喜,可能是皇天亦怜少君家门不幸,赐下子嗣。”

刘修叹道:“灵帝以来,大疫就一场接着一场,几乎没有断过,导致民不聊生,中原百姓深受其害,中平黄巾之乱,何以席卷八州?皆因大疫而起。”他的右臂,就是在讨伐黄巾时丢的。

刘宗点头道:“正所谓大战之后,必生大疫。黄巾之乱后,中原乱成一团,到处都在打仗,大疫肆虐,也就不足为怪了。”

刘景叹道:“这样的景象,在持续十年八年,惨烈程度,怕是比王莽篡汉,还要过之。”

刘宗、刘修一时皆默然。

“不说了,这不是我们现在能够解决的。”刘景摇头道。“对了,你们来时的路上,可曾碰到褚子平?”

“没有。”刘宗不由好奇问道:“褚子平北上了?”

刘景点头道:“褚子平为报张府君昔日馈赠之恩,只身北上。”

“褚子平真是一位义士啊!”刘宗感慨道。“其大名,我闻之久矣。奈何他侍母至孝,多年来,从不离开酃县一步,其母死后,更是入山结庐守墓。我昔日曾来过酃县,可惜阴差阳错下,没有能够与他见面。”

蔡升开口道:“我也常为没有结识褚子平而感到遗憾,本以为这次来酃县,当会碰面,没想到还是错过了。”其头戴武冠,身着戎装,腰佩长刀,气质潇洒而又英武。

“褚子平绝非短命之人,日后总有机会见面。”说到这里,刘景顿了一下,又问刘宗道:“从兄,你曾亲临巴丘,以你观之,北军如何?真如传言那般,有水步十万之众?”说实话这个数字,刘景并不太信,毕竟刘表以区区数郡之地,养活三五万大军或可,十万人就太夸张了。

刘宗面色凝重道:“仲达,你千万不要小看刘景升,其虽是儒人,不习军事,却也不能小觑。我曾亲眼目睹北军,精锐远胜我等南人。至于北军人数,就算没有十万,五万总是有的。”

刘景点点头,说道:“屡挫曹孟德之辈,我自不会小看。”事实上刘景对刘表的重视,远超任何人,因为历来创业,初期是最艰难的,刘景若是能够跨越刘表这道障碍,天下何足与论。

刘景又道:“据说此次北军的统帅乃是蒯异度、蔡德珪,蔡德珪才智一般,绝非帅才。倒是蒯异度,乃是冠绝荆州的才杰之士。前年我北上迎亲之时,其为章陵太守,治所就在新野,不过那时他刚好返回襄阳,终是无缘一见,心中一直深以为憾。”

刘宗点头同意,说道:“蒯异度确实有大才,指挥数万之众,如臂使指。”

刘修在旁边说道:“伯嗣你也不差,于败军之际,收拢溃兵,逼退吴巨,安全返回。”

刘景一脸好奇道:“怎么回事?从兄,快和我说说。”

刘修将刘宗的事迹说了一遍,刘景得知刘宗竟然在全军溃败之时,成功带回四千余士卒,百余艘船只,不禁目瞪口呆,良久叹道:“自古节制败军,最为艰难,从兄竟有如此之能,虽古之名将,何以加之?”

刘宗颇为自喜,摆手道:“不过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之事,仲达言之过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