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噩耗

举汉 第一百八十八章 噩耗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一百八十八章 噩耗

建安三年,七月。

承水出于零陵郡烝阳县,又名烝水,经零陵郡重安县,而入长沙郡酃县,最终汇入湘水。

承水虽然不及湘水、耒水,乃至钟水,全长亦有五百余里,酃县、重安、烝阳三县不知有多少人赖其为生。然而最近一段时间,酃县段承水屡屡封锁河道,给酃县百姓造成了很大不便。甚至于,连沿岸两侧,都有兵卒巡逻,但凡有人靠近,皆要驱逐。

整个酃县,有资格下这个命令的人,只有刘景一人。

此刻他便在承水之上,自己的座舰尾楼内,身边环绕着刘亮、王彊、于征、褚方等人。

他们的目光,无一例外,皆落在船首一物上面。

此物是两根硕大木竿,形状便如同船桅一般,皆高达五六十尺,其中一支大竿上部安有一方巨石,底部则连着轱辘。

随着王彊一声令下,其中一支大竿带着巨石轰然落下,猛力砸中对面一艘六七丈长的舸船,仅仅一击,就将舸船甲板砸穿,舸船旋即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前倾斜,沉没只是时间问题。

“好!”尾楼中的众人,皆是忍不住大声喝彩。

在一阵阵吆喝声中,滑轮滚动起来,大竿及上方的巨石被拉回大舰,并重新固定好位置。

很快,大石再度带着凌厉的呼啸声落下,彻底将倾斜严重,垂死挣扎的舸船送入承水河底。

刘景见此,脸上难掩欣慰之情。

此物,便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水战利器——拍竿。

拍竿这种大型水战用具,威力十分强大,大约出现于东晋时期,在火炮类武器应用于水战前,一直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刘景知道拍竿起源于桔槔。而桔槔,是华夏子民发明的一种利用杠杆原理汲水的工具,早在《墨子·备城门》中就有所提及。

桔槔的基本结构是在竖杆上安装一根横竿,前端连系水桶,尾端缚系坠石,用时牵拉桶绳入井汲水,然后松手,竿尾凭坠石重力下落,竿首抬起,将水桶提升出井。

刘景初时认为有桔槔这样的原型,加上他对杠杆原理的理解,发明拍竿应该不成问题。

但现实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他从去年开始研究,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不仅参考了桔槔,还参考了投石机原理,可威力怎么都达不到理想的要求。

直到最近,他不得不做出妥协,招募来一些木匠,群策群力,终于造出了威力强大的拍竿。事实证明,闭门造车要不得。

到目前为止,他的船队中,连一艘楼船和艨艟都没有,斗舰,也只有区区八艘而已,六丈至九丈的大舸船亦不过三十余艘。

这点微末的实力,与动辄楼船、艨艟、斗舰以百计的刘表、张羡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即使他现在拥有了拍竿这样的水战利器,仍然难以弥补双方巨大的实力差距。不过,他终究有了足以打疼刘表水军的能力。

刘景对身旁的王彊道:“很好,此物威力之强,可以轻易击沉包括楼船在内的所有船舰。”

王彊点头附和道:“刘君所言甚是。即便是高大坚固的楼船,亦当不得桔槔数击之力。有了桔槔,足以横行江上无忧。”

刘景摇头道:“我创造此物,虽说费了不少工夫,仿制却很是容易,只能起到奇兵之效。”

王彊想想也是,此物其实并没有脱离桔槔的范畴,而桔槔又是世间寻常之物,落在有心人眼里,用不了多久就能造出来。

刘景又道:“此物不能叫桔槔,免得被人一眼看破虚实,就叫拍竿吧。”

“拍竿?”王彊道:“以竿拍之,刘君这个名字取得好。”

刘景笑着摇了摇头,王彊这拍马屁的功夫可比郭商差远了。

王彊又道:“刘君,不知那几个匠人,该如何处置?”

他们未必会把拍竿的秘密泄露出去,可这毕竟是只有己方掌握的秘密武器,日后必会起到极大作用,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按他的想法,自然是全部杀掉,已绝隐患。不过以他对刘景的了解,后者断然不会这么做。

正如王彊心中猜测的那样,刘景无意杀害无辜,沉吟一声道:“酃县地处要道,人多眼杂,他们留在这里,恐有泄密的危险。将他们暂时送往钟水乡吧……”

“诺。”王彊抱拳应命道。

此事一了,刘景当即返回酃县,并第一时间下令解除承水禁令。拍竿既然已经试验成功了,以后自然也就不会再封锁承水河道。

七月的酃县,骄阳如火,闷热异常,刘景回到县寺,一边食莲子解暑,一边翻阅起案牍。

说来也是奇怪,酃县历来阴雨不断,常有水涝之害。然而他上任两年,去年雨水明显较往年为为少,全县因此迎来大丰收,今年更夸张,竟然出现了旱情。

幸亏酃县境内水资源丰富,能够极大缓解旱情,倒也不至于引发大规模歉收。

刘景正看得入神,门外忽然传来轻轻的敲门声,接着于征拿着一封书信走进来,交给刘景,口中说道:“是刘文绣派人送来的信。”

“哦,是文绣啊。”刘景心里不由一动,立刻接过书信。

他知道荆州南北大战爆发于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也就是今年,可具体是哪个月,就不清楚了,史书上并没有留下明确记载。为此,他今年初便让刘祝北上襄阳,收集情报。

“莫非,刘表即将南下?”刘景一边打开信,一边推测道。然而当他扫过信上的内容,不禁霍然而起,面上尽是震惊之色。

丈人邓攸,竟然染疫而死,其妻,其长子邓冲亦亡。

于征很少见到刘景这般失态,几次欲言又止。

刘景无心留意一旁的于征,手持信纸,忍不住来回踱步,心中感到十分哀痛。

不提前身,邓攸待他,不可谓不好,良马、铠甲、兵器、资货……但凡他有所求,邓攸无不应允。

刘景自觉受其恩惠,还在想,日后若是崛起,当加倍回报之。

然而谁能想到,他竟然如此不幸,染上瘟疫,中年暴毙而死,两人前年一别,竟成为永别。

刘景现在更担心的是妻子邓瑗,她非常爱惜自己的家人,尤其是邓攸,从小将她视作掌上明珠,对她的宠爱,更甚于二子,父女二人,感情非比寻常。

他不敢想象,若是妻子邓瑗得知父、继母、长兄皆死的噩耗,该多么伤心。甚至,刘景担心她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个噩耗。

刘景定了定神,继续往下看,邓瑗的二兄邓朗,受到邓攸的遗命,举家南下,投奔他而来。

身在襄阳的刘祝,恰好与他们相遇,他见邓朗携带舟船资货甚众,怕他们南下遇到危险,亲自率领船队,护送他们至长沙。

刘景心里暗暗松了一口气,其二兄邓朗,以及长兄邓冲的子嗣都还活着,应该稍稍能够慰藉妻子邓瑗的心吧?

刘祝写这封信时,一行人已来到长沙地界,这证明后面基本不会遇到危险,如果不出意外,他们当在数日后到达酃县。

书信前半部分写的是邓氏,后半部分写的则是北方局势。据刘祝在襄阳打探到的消息,刘表和曹操,可能私下议和了。

“议和?”刘景微微一怔,两人在南阳打生打死一年多,各自都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尤其是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皆死于南阳,之后数征而不能克,可谓威严扫地。

议和?可能吗?

刘景认真的想了想,还真有这个可能。因为刘表今年就会南下讨伐张羡。而张羡据有荆南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刘表必须全力以赴,才能成功。他倘若未和曹操议和,又怎敢大举南下?

而这一年,曹操会暂时收回投向南阳的目光,将兵锋调转向东,诛灭盘踞于徐州的吕布。要说两人没有默契,谁信?

不过刘表、曹操到底有没有议和,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荆州南北大战,就要来了……

刘景个人猜测,刘表出兵的日子,当不会超过八月,因为八月就是荆南秋收之时,刘表肯定不会让张羡安安稳稳的秋收。

刘祝都能打探到的消息,张羡没有理由不知道,不过消息真真假假,他身处局中,又无先知之能,未必能够看清眼下的形势。

刘景直到看完信,沉思良久,才发现于征担忧的眼神,解释道:“不是外事,而是内事,我的姻家邓氏出了变故。”

于征性格稳重,绝非多嘴之人,既然刘景无意和他多言,他点了点头便退下了。

刘景也无心继续留在这里,拿着信匆匆赶回县舍。

而今的县舍虽是新建,却不逊于过去旧治居所,加之邓瑗喜欢奇花异草,多有移植,整个县舍宛如置身于一座精美的花园。

现今慈幼居已经走上正轨,邓瑗并不需要每天都前往那里,今日,她便在县舍中没有外出,而是和诸婢在堂室内投壶取乐。

邓瑗梳着高髻,金玉为饰,身上穿着轻薄犹如蝉翼的纱制衣袍,脚上穿着绿丝方头履,身姿卓约,眉目如画,宛若小仙女。

她右手持箭,端于面前,晶莹剔透的双眸微微眯起,周围诸婢故意发出声音,试图干扰她的心境,但她始终平静如水,右手一甩,箭矢划出一道美妙的抛弧线,准确落入狭窄的壶口。

“哈哈,我赢了……”邓瑗眼见自己一击中的,忍不住对环绕在身旁的诸婢露出得意的笑容。

刘景站在门外,看着邓瑗甚是开心的样子,不由暗暗叹气。

“啊,刘郎,你怎么回来了?……”邓瑗意外瞥见刘景,顿时惊叫出声,脸颊红彤彤的,也不知是天气所致、运动所致,抑或羞赫所致,或者皆有。

“少君……”刘景面露难色,不知该怎么向她说出残酷的实情。

邓瑗见刘景不悦,小心翼翼道:“刘郎,你是怪我失仪吗?”

“不是,”刘景迈入室中,走到邓瑗面前,轻轻抚着妻子的肩背叹道:“少君,我不知该如何对你说,你、你家出事了……”

邓瑗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还一脸茫然地问道:“我家出了什么事?”

“这个……”刘景实在难以启齿,只好将信直接交给了她。

邓瑗一脸狐疑之色,待看清信上内容,脸色先是一片煞白,继而只觉一股气血疯狂涌上头颅,旋即便感到天地都在旋转。

“少君、少君……”刘景早知道妻子未必能够承受这个打击,是以一直紧紧盯着她,一见她将要晕倒,立刻将她牢牢抱在怀中。

“女郎、女郎……”诸婢无不大惊失色,一时间都僵在了原地,稍小一些的阿喜、阿乐更是吓得呜呜哭出声来,随后便犹如传染一般,诸婢皆哭泣不止。

刘景拦腰抱起昏迷的妻子,将她送入寝室床榻,并让诸婢去将手巾浸湿,为邓瑗擦拭消暑。

刘景则坐在床榻下面的凭几上,紧紧握着妻子的手。

邓瑗从小到大,一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很少有烦恼,因此养成了十分开朗的性格。

两人成婚后,刘景很喜欢她这种开朗的性格,因为在这个人吃人的大乱之世,有太多太多的苦难,人心也逐渐变得扭曲。刘景坚信,有邓瑗陪伴在他的身边,他的心就永远都不会沉沦。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邓瑗如此虚弱痛苦的样子,心里自责的同时,也感到无奈,这件事根本对她无法隐瞒,她早晚都要知道。

等到阿姝等婢女弄好湿巾,刘景讨要过来,亲自为邓瑗擦拭额头、脸颊、颈部……

一个时辰后,邓瑗转醒过来,侧头看着坐于凭几上,一脸担忧的刘景,泪水如决堤的河水一般,顺着眼角流下,顷刻间便打湿了木枕。

邓瑗声音无比哽咽地道:“刘郎,我、我阿父、阿母、兄长,真的、真的都死了吗?”

刘景难以启齿,只能默默地为妻子擦拭眼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