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举汉 >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袍铠

举汉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袍铠

作者:反听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54:05

第一百八十六章 袍铠

刘景闻其豪言壮语,不吝夸赞道:“子谨有这样的志气,何愁他日不能建立一番功业。”

马周好大名、大言,这也正是刘景最欣赏他的地方,大丈夫可以什么都没有,唯独不可无志气。

刘景心中想道:“若论世间大志者,想必没人能超过我吧……

马周心里颇为自得,口中说道:“千里马亦需伯乐,否则虽是名马,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里马周引用刘景的《马说》,称赞刘景是自己伯乐的同时,亦自诩为千里马。

“说得好。”刘景抚掌笑道。

两人这边谈话一止,钟水、平阳二乡的乡啬夫黄符、华授便立刻诚惶诚恐的上前,大礼参拜道:“下吏黄符(华授),拜见明廷。”

刘景目光瞥视二人,脸上笑容一收,微微颔首道:“近来县丞严伯穆整顿县中吏治,对钟水、平阳二乡的情况多有不满,屡有南下之心,被本廷拦了下来。

本廷认为,二乡之前为龚氏等豪彊大姓把持,积弊已久,你们仓促间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又念在你们近来勇于任事,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只要不是闹得民怨沸腾,纵有小过,亦可暂容之。

不过,严伯穆其人,素来刚正不阿,本廷以敬惮三分,只能压住他这一次,若是以后又让他抓住什么把柄,那你们就自求多福吧。”

“多谢明廷宽赦……”黄符、华授同时伏跪于地,额头抵着地面,汗流浃背道:“明廷敦敦之言,下吏必定牢记于心,绝不敢忘。”

刘景神情淡淡地说道:“希望如此吧。”之后在马周、黄符、华授等人的拥簇下,刘景登上带有华盖的马车,前往钟水乡邑。

另一边,在将刘景安全送达目的地后,褚方旋即率领营兵,驾船巡逻于湘、钟二水间,以备寇盗。

入住钟水乡寺,刘景继续拉着马周问东问西,这数月来,两人虽然时有通信,可书信受限于字数,很难面面俱到,有些事还是要当面询问,比如,东南群山中的荆蛮。

当初东南群山中的七座荆蛮响应龚氏号召,派遣一千八百联军相助龚氏,但他们在酃县城下,遭到了刘景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成功逃回山中的人只有区区百余人。

蒙受如此巨大的损失,七座荆蛮寨子顿时元气大伤,陷入萎靡。

荆蛮久居山中,为了生存,历来信奉丛林法则,只要出现一点虚弱,马上便会引起周围的觑觎,他们面对“自己人”就已经够焦头烂额了,自然没有空闲再找刘景的麻烦。

马周从汉人行商那里了解到的情况是:到目前为止,荆蛮七寨已有五座寨子被吞并,剩下的两个寨子因为合并一处,才得以存活下来,不过也就只是苟延残喘而已。

刘景听到这里,彻底放下心来,荆蛮这种敌人,固然没有致命威胁,可也不能太过小觑。数百年来,汉军流了无数血,伏波将军马援南静骆越、北击乌桓、西屠烧种,所向无敌,却因他们而马革裹尸。

刘景如今面临的形势颇为严峻,所以只要荆蛮不出来闹事,刘景暂时也就懒得理他们。

…………

衡山群山之中。

一座斜伸的山岭下,水源涓涓而下,及至山脚,瀑声如雷。一座由竹木建成的蛮寨便立于岭下。

此时,蛮寨之中,燃起熊熊大火,浓浓黑烟,遮天蔽日,厮杀之声,直冲云霄。

一名手持剑楯,椎髻裸足的荆蛮勇士,望着焚烧倒塌的寨门,以及潮水一般涌入进来的敌人,脸上带着惊恐之色,根本不敢接战,转身便朝着寨子深处跑去,边跑边喊道:“寨子破了、寨子破了……”

他并不是第一个逃跑的人,事实上所有守卫寨门的人都在逃,只有寥寥不多的人选择直面敌人,拼死一战,然而转眼间便被敌潮淹没。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不抵抗的情况,是因为他们的对手,是令人闻风丧胆,可止小儿夜啼的单日磾。

自从一个月前,单日磾带领上千勇士归来,便开始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短短二十余日间,昔日六座参与进攻单家寨的寨子,已有五寨相继陷落于单日磾之手。如今这个寨子,已经是最后一个了。

单日磾在回来的那一刻,便公然宣称只杀“精夫”等罪魁祸首,若不抵抗,可以保全性命,若是抵抗,则被视为“精夫”同伙,不仅本人要死,家人也要跟着一起死。

单日磾的做法,一举瓦解了众人的抵抗之心,因此才能连战连捷。甚至有一座山寨,没等他发起进攻,精夫就被手下之人杀死,举寨向单日磾归降。

绾发锦衣,耳带大环金的单日磾,在数十名荆蛮勇士的保护下,以胜利者的姿态踏进最后一处敌寨。

寨中虽然到处都是火光,可抵抗远称不上激烈,这自然与单日磾“只诛首恶,胁从不问”的做法有关。

其实这个主意,乃是出自于刘景的建议,双方仇深似海,断无回旋余地,若是不能有效分化对方,仅凭单日磾麾下一千人,就算全部赔进去,也未必能够复仇成功。

单日磾素来信服刘景,几乎没有多做考虑就采纳了这个意见。

事实证明,他的决定做对了。

敌寨最后的抵抗力量,全部聚集于山岭下的寨楼中。

然而此举不过是困兽犹斗,单日磾方数百人将寨楼团团围住。

这种对峙的局面,直到单日磾亲自到来,他高喊若擒杀精夫出降,楼内之人,皆可免死。

寨楼先是陷入死一般的寂静,继而爆发出激烈的厮杀。

很快,寨楼大门打开,精夫双手被人捆住,扭送至单日磾面前。

此人便是导致单家悲剧的罪魁祸首,单日磾双目霎时变得通红,一脚将其踢翻在地,狠狠踩在他的脸上,问道:“你想过今日吗?”

精夫自知必死,显得十分硬起,破口大骂道:“你这个小狗崽子!只恨当日没能将你杀死……”

单日磾气急而笑,从随从手中接过一张木弩,对准脚下之人,扣动弩机,尖锐的弩箭瞬间穿透其胸。

“啊……”精夫吃痛,不由惨叫起来。

单日磾有意避开了其身体要害部位,对方的惨叫声听在他的耳中,便如同仙乐一般。

这半年来,他常常夜不能寐,即便陷入梦乡,想的多半也是复仇的事情。如今日思夜盼的仇敌,就在自己眼前,他必要一舒胸中郁气,断然不会让对方这么“便宜”的死去。

单日磾不疾不徐的上箭、扣动弩机,再上箭、再扣动弩机……

精夫连中十余箭,身体如刺猬一般,血液几乎流干,犹未死去。

这个曾经让他恨得食不知味,夜难入眠的敌人,此时却如同死狗一样躺在地上,单日磾渐渐失去了继续折磨对方的兴致,将木弩递给跟随自己一路杀出的弟弟单钦,让他出手,了结对方。

单钦今年才十四岁,身高不过五尺余,长得又黑又瘦,可他脸上却有一股狠劲,毫不犹豫接过木弩,对着精夫的脑袋射下。

看着最后一个仇敌在自己面前死去,单日磾心中顿时变得空落落的。不过他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大仇已报,大恩却未报。

刘景曾和他说过,未来几年,长沙必将有变,他要尽快整合衡山诸寨,等待刘景的召唤。

…………

钟水、平阳二乡,湘江、钟水两岸,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景色,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直令百姓笑得合不拢嘴。

尤其是得到授田的百姓,他们为大姓当了半辈子的牛马,心底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然而又有谁能料想到,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有一天真的实现了。

百姓们穿梭于田间,一边卖力收割稻子,一边由衷想道:“这都是刘君的恩德啊……”

秋收之际,百姓忙得不可开交,刘景不愿在这时候跳出来“添乱”,因此来到钟水、平阳二乡后,只公开露过一次面。

这日,刘景在马周的陪同下,来到昔日龚氏的冶访所在。当初选择这里的原因,一是龚氏冶访规模最大,二是附近就有一座露天铁矿,深不过四五丈,方便获取原料。

经过马周的有效整合,而今冶访各式炼炉、熔炉、锻炉一应俱全,每日皆可生产大量农战之具。

刘景对汉代冶铁颇感兴趣,当即不顾炙热,近距离观察两座炼炉,只见里面火焰跳跃,铁水四溅。

这两座炼炉皆是用能耐高温的砖石砌成,高度约八尺左右,上口围圆约四尺左右,上下部分均较窄,炉腹则较鼓,通过炉前,向内添加薪柴和铁矿石,从而炼造生铁。

这样炼造一炉,大概需要两个时辰,生铁才会从铁口汩汩流出。

刘景观看冶铁之余,不时询问身旁的马周。

马周从小在自家铁肆中长大,虽然不喜欢打铁,但长期耳濡目染下,也算是半个内行人,对于刘景的问题,他基本都能应对自如。

刘景前世对冶铁一窍不通,只知道可以用煤炭代替木炭薪柴作为燃料,能够极大提高铁的产量。不过用煤作燃料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烧煤会影响生铁的质量。

参观完冶铁,马周带着刘景穿过冶坊,走进后方的连排屋宇。

刘景进门后,发现一群人正在埋首穿针引线,缝制铠甲。众人看到马周到来,纷纷放下手中活计,离席下拜。

马周刚要为众人介绍刘景,被他用眼神制止,马周便不再多嘴,引着他直入后室。

刘景才入内,目光就被一具明亮照人、威武不凡的鱼鳞铠甲吸引住了视线。

襦者,短衣也,袍者,长服也,如果说仅能护住上半身的铠甲称为襦铠,那这具铠甲甲裙一直没过膝盖,直至小腿,足以称为袍铠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全身铠。

这具铠甲看上去分量可不轻,刘景不禁扭头问马周道:“此铠甲用了多少甲片,重量是多少?”

马周想也不想回道:“此铠甲一共用了一千八百五十七枚甲片,重量超过一百斤,达到了一百零八斤。”

刘景听得暗暗咋舌,汉斤比现代斤轻许多,可一百零八汉斤也差不多有二十多公斤重了。

刘景又问道:“制作这么一具铠甲,用时多久?”

马周回道:“三十皮铁匠,差不多四五日才能做出一套。”

“需要这么久吗?”刘景听得直皱眉,也就是说,三十名皮铁匠,一年才能制作出七十到九十具这种铠甲?

哪怕将皮铁匠人数再扩充十倍,每年也难以超过一千之数。问题是,三百皮铁匠,怕是荆南唯一设有铁官的耒阳,也拿不出来吧?

刘景心里不禁一凉,又问道:“此铠甲造价如何?”

马周回答道:“此铠甲所费共计一万六千钱。”

一名市中普通佣工,一个月可赚一千钱,这样一具铠甲,他需要不吃不喝干十六个月,才能买起。

这个价格,贵得惊人,不过刘景对这个数字却并没有太过惊讶,它值这个价钱,尤其是在乱世之中。

马周忍不住说道:“刘君,这样一具铠甲的用料,足够做出两具襦铠,还绰绰有余。”

刘景综合考虑了一下,认为马周说得有道理,他现在的兵力已经不少了,蔡升、刘修别部司马营超过千人,褚方靁县兵八百,马周以钟水、平阳二乡授田的编户齐民组建的营兵超过八百,刘祝、王彊船队棹夫、棹卒近千人,总人数三千余人。

然而装备的铠甲,不过二百余,只有十几比一的比例。此时实在没必要一味追求铠甲的“质”,而是要先将“量”提上去。

想到这里,刘景颔首道:“子谨,你说得有道理,之前是我将事情想简单了。”

马周道:“此铠甚是精良,只是短时间难以大量装备,不过若是褚子平身披这具铠甲,用以冲锋陷阵,谁能当之?”

刘景听得连连点头,说道:“那就暂时只做几具出来,到时候你们一人一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