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秦之罗网之言 > 第二百四十三章 熊启:魏言先生可在?

第二百四十三章 熊启:魏言先生可在?

新郑城下。

三箭之地。

昌平君一马当先,骑着一匹黑色骏马,一身华贵长袍,腰配长剑,剑眉星目,眉宇之间自有一股上位者的霸气。

他身后,千余龙虎骑兵整齐列阵,披坚执锐,行阵划一,整齐务必,全军上下令行禁止,是一支难得的精兵。

冰冷的铁甲,长戈,弦上的箭矢的冷锋。

城上上千韩国士卒们,躲在城墙和女墙后,手持利剑,强弓劲弩,这些士兵全身都被军服和铠甲包裹住,只有眼眸露在外面。

从这些年轻的新兵略微发抖的手和颤抖的眼眸中可以看出,秦军的到来让一种莫名的情愫在韩军众人心中发酵。

战栗。

是恐惧。

是可在血脉中,身体准备好战斗的本能。

城下。

秦骑千人。

一股肃杀之气在秦军军阵之中蔓延。

很明显,这千人皆是久经沙场之精兵,个个手上沾染过不少鲜血,杀气腾腾,手中凶器仿佛正在磨牙吮血,且杀人如麻的野兽,等待着痛饮鲜血的时机。

相比原著中为剑圣所称赞的六剑奴,他们才是真正被磨砺的完美的杀人机器。

城上千余韩军,及训练了多时的民夫们,除了少数老兵能够镇定自若以外,其他的皆是屏住呼吸,噤若寒蝉,连一点声音都不敢发出。

他们都清楚,若是出城野战,可能万人军阵都顶不住这种钢铁洪流般的大军。

秦之瑞士,千人,竟足以夺一城之声。

昌平君熊启在城外静候,一时之间,场上除了战马偶然的嘶鸣声外,竟再也难以听到什么其他的声音。

韩军军士气势虽然略弱,可却也无一人退避,一些军官手持利刃,有条不紊的指挥着民夫和士卒布防。

哪怕昌平君根本不会在这个时候攻城。

……

韩王行宫内。

韩废王安如一个傀儡般躺在自己的王座上,整个人仿佛被抽空了全身的力气一般。

和士兵们汇报的情况并关太大关系,自为流沙所从秦王的“魔爪”下解救后,他大多时候都是这般模样。

在听闻了秦军兵临城下之后,他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惊吓。

不敢闭眼,一闭上双眼,黑暗中,便仿佛有一柄柄利刃在向他刺来,或架在他的脖子上,等着砍下去。

可笑的是,这一次他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了。

因为他活着的作用,很大一部分便是稳定韩地人心。

士兵汇报了什么,其实他根本没有在听。

人老了,精力便大不如前,曾靠着攻伐百越上位的他,从一个满心斗志的青年,到认清事实的中年,到现在,人虽然活着,但却已然是冢中枯骨罢了。

既然什么都轮不到他做主,那听与不听,又有何区别?

卫庄听闻那士兵的汇报后,神色一凝,向来冷酷,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他,万年不变的冰霜脸上,在那一刻,脸色竟有一点点难看。

侍立在另一边的紫衣男子,此刻已经是气的浑身颤抖。

“秦贼,贼心不死,怎敢如此猖狂,傲慢?”那紫衣男子气的浑身发抖,高声咆哮道,一只手握着剑柄,恨不得出去和昌平君来一场男人之间的死斗。

他生性太过刚烈,此刻已然是有些暴跳如雷。

不过很快,他也恢复了冷静。

曾经有一个温文如玉的君子劝导过他,凡是不可太过急躁。

其实这么多年来,他脾气已经比当年好了太多,只是觉得心中偶像为秦人言语所折辱,且让他回想起了一段不好的回忆,这才怒不可遏。

在他回忆中的那个男子,是他族兄的至交好友,也是常常一席紫衣,他对他极为推崇,日夜拜读其作品。

他也是一身紫色儒服,潇洒又儒雅。

可惜,最后,这样一个一心报国的大才,却偏偏客死他乡。

无他,因为一个这世上最该欣赏他才学的人将他弃如敝履,而最不该欣赏他的人,却又偏偏对他推崇至极,引为知己。

虽然他只是家中庶子,并不出名。

他忍时待机,韬光养晦多年,便是为了此刻,重整韩国河山。

卫庄能如此成功的把控新郑城,他出了很大的力气,此事若成,他便是他们家族第六代相韩之人。

卫庄给了他机会。

而他,像是一只在黑夜中见到烈火的飞蛾,奋不顾身……

若不成,韩国这等大国的彻底陨落,又岂可无忠臣殉国。

卫庄神色仅仅拨动片刻便又恢复了平静,身披黑金相间的拖地长袍,白发垂在胸前,一手持鲨齿剑,傲立大殿之上,那一身无匹的霸气和邪气,让他更像是独一无二的王。

“白凤,去把昌平君的话,原封不动的传给魏言先生。”卫庄开口对着白凤命令道,言毕,他手持利剑,转身向着大殿外走去。

在听到昌平君千骑便敢来城下之时,他心中猛然跳出一个想法。

当然,仅仅是想法。

那就是,如果他和魏言联手,能否在千名龙虎骑兵的护卫下,给昌平君一点教训,或者干脆把他拿下?

至于那士兵汇报的消息,也就是昌平君在城下所命人传达的消息,也很简单:

“不知魏言先生可还在?

秦王求贤若渴。

若愿倒戈卸甲,以礼来降,熊启愿以自身名誉担保阁下这等贤才不失高官厚禄之位。

如违此誓,叫我他日于乱兵之下而死。”

当田言听到白凤的汇报时也是一脸懵。

这话说的很奇怪。

田言也觉得很奇怪,因为她很清楚自己除了做了几首诗,且身为万章师弟,辈分,名声大的离谱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足够的,于治国一道上拿的出手的成绩和作品。

值得如此?

至于已经打出了一定名气的新盐,那是农家的作品,实际上那上面并没有打上魏言的标签。

所以孰真孰假,有待考证。

昌平君熊启为什么要这么做,也有待考证。

“卫庄先生怎么说?”田言端坐于凉亭内,案牍之前,双手抚琴,一首琴音方停,看着立于凉亭下的白凤询问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