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六百一十章、烂尾工程

纵横宋末 第六百一十章、烂尾工程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六百一十章、烂尾工程

不但谢方伯与谢方季两人不可思议,就是另外一人也茶杯掉在地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徐跃的父亲徐厚。

两个家族通过联姻,已经绑在一起。

现在两个家族都是修建同一条道路,又都是同样路程,于是邀请徐家来一起商议。

徐厚虽然与谢家是联姻关系,毕竟不是这个家族之人。

他一边喝茶,很少发言,主要是在观察,就是看的多,说的少。

此时他一听到秦始皇的驰道竟然宽十五丈,如果按照这个法子修建,那两个家族岂不破产。

虽然文人世家是要面子,甚至有时打肿脸充胖子,但是也要看看实际情况。

但是按照这个法子去修建,明显远远超过两个家族的承受能力。

徐厚正要把茶杯从地面捡起,此时已经有下人过来收拾。

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竟然太失态失礼。

想到此处,他突然灵机一动,也顾不得失礼:“诸位姻亲,秦始皇是暴君,秦始皇是暴君。”

他修建十五丈这么宽,浪费那么大的人力与物力,不是暴君又是什么。

“对呀,这个姻亲说得太有理了,秦始皇乃是暴君。”谢方伯与谢方季也顿时从失态之路出来,谢方伯急忙说道。

谢方季也反应过来,也急忙大声说出:“天下暴.政,始于秦始皇。秦朝为何只有短暂十四年,乃是在于其暴.政。”

徐厚听到两个姻亲同意自己的说法,不禁大喜:“秦朝暴.政,所以只有十四年;大宋仁慈,天长地久。”

他们这些享受大宋恩惠,当然希望大宋永在。

谢方白不禁目瞪口呆,刚才谢方伯称赞秦始皇还不停,怎么到了现在,竟然骂起暴君起来。

这难道是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谢方白只能算半个读书人,他连举人都没有考上。

看到谢方白愕然的样子,谢方伯觉得必须要解释一下。

“秦始皇统一六国,让天下大治,消除了战乱,又统一了文字,统一了钱币,统一了度量衡,等等,这些都是他伟大之处。但是他滥用民力,让百姓揭竿而起,导致秦国灭亡,所以又是暴君。”谢方伯耐心解释一下。

谢方白觉得对方回避驰道的问题,但是不好直说。

他只好间接提醒:“请问族长,这个驰道如何修建?”

“秦始皇当然有伟大之处,不然也不会成为千古一帝。”谢方伯此时又歌颂秦始皇,“但是吾等不能如秦始皇那样滥用物力,应该量力而行。”

谢方季也跟着谢方伯的语气,点点头:“就是,秦始皇千古一帝,岂是赵平那个竖子能够比拟。”

两人并没有发觉,他们在对赵平不屑一顾的同时,竟然把他与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相比。

谢方白他一心一意关心的是驰道,对于两人关于秦始皇的话题没有关注。

他虽然没有听出,但是徐厚听了出来。

徐厚毕竟中举过,乃是文人,觉得此话隐隐约约有些不对。

但是赵平毕竟没有称帝,又是大宋的臣子,说出来似乎又没有什么不正确。

想了想,徐厚明白了,谢家两人不想按照赵平法子修建驰道。

他们觉得秦始皇驰道虽然好,但是又太浪费物力。

可是两人这么一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让人无法明白。

“请问族长,那么这个驰道如何修建?”谢方白感觉自己糊涂了,两人一会儿承认秦始皇伟大,一会儿又说他滥用民力。

谢方伯想了想,觉得应该清晰表达出来,避免让人误解:“当然还是按照秦始皇驰道修建,但是不能如秦始皇那么浪费物力民力。秦始皇修建十五丈,但是修建一个五丈或者四丈宽就可以。”

“确实也是,秦始皇就是太浪费人力物力民力,所以被称为暴君。在下觉得四丈即可。姻亲觉得呢?”说到这里,谢方季把目光转向徐厚。

徐厚想了想,点点头:“有理,如此一来,既没有落入赵平这个竖子的俗套,也有驰道之规格。”

谢方白终于明白了,谢家与徐家两人都有人在朝廷当相公。

赵平不过成都府一个主簿,他们不甘心屈居赵平之下,还是采用秦始皇的驰道。

但是秦始皇的驰道两家又无法支撑,便攻击秦始皇滥用民力,于是修建一个缩小版本的秦始皇的驰道。

“姻亲,汝有什么更好的法子?”谢方伯看到正在喝茶的徐厚,拱手一礼,“无妨提出。”

“在下没有异议。如果既有秦始皇驰道之美名,也避免落入俗套。”徐厚想了想,同意谢家的说法。

谢方白想了想,如此既避免浪费,他想了想:“这个轨道乃是木制,需要做防腐处理不?”

防腐处理就要在木制轨道上面刷一层桐油,才能经受得住风吹雨打。

“木轨本来已经昂贵,这防腐显然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徐厚想了想,忍不住说出。

谢方季没有说话,而是一边喝茶,一边作沉思状。

谢方白见到他没有说话,显然没有直接把心里想法说出来。

谢方伯也沉思一会儿,断然说道:“先把轨道铺就,如果觉得有必要,再从长计义做防腐处理。”

谢方白看了三人点点头,知道三人意思。

这哪里是什么从长计义,其实就是不想做防腐。

从内心而言,谢方白觉得从长远角度而言,应该做防腐,才能保证轨道不腐烂。

可是这个虽然能够留下美名,但是开支显然太大。

在醉春风茶楼里面,雅间。

这里坐着九人,乃是灵泉县的一群典吏,另外一个则是这次修建驰道的掌柜郑有财。

杨真乃是杂居之典吏,阴夹乃是户房之典吏,贾理乃是审房之典吏。

衙门本来只有六房,但是赵平又增加了杂房与审房,现在有八房。

他们代表所有典吏与小吏,与郑有财进行交涉。

杂房与审房虽然是后来才有,但是一个管理非常包括山川等小吏非常繁杂,一个又是监督其它各房,隐隐凌驾在其它六房之上。

雨奇石本来也是杂房典吏,但是后来升级为有九品的赵家庄学堂的山长,让杂房位居各房之上。

雨奇石起步升级之后,杨真通过门路,由审房升级为杂房。

杨真人缘乃是成都府郫县知县杨振,两人宗亲,但是已经出了五服。

对方可以理他,也可以不理他。

怎么办?杨真找到父亲,希望父亲出面。

杨真的父亲杨承乃是富商,厚着脸皮给杨振父亲送了重礼。

杨振父亲与杨真父亲杨承尚在五服之内,两家平常还有来往。

杨振父亲关系收下重礼,给自己儿子说了杨真之事。

杨承又是给杨振重礼,终于打动杨振,答应帮助他说话。

就给徐跃推荐杨真,杨真才如愿成为杂房典吏。

当然杨真的目的不是杂房,而是把杂房当成跃升为小官的途径。

显然,杨真也是想走雨奇石走过的路子。

想到这里,杨真咳嗽一声,扫视其它七房一眼,沉声说道:“诸位,驰道现在已经开始修建。但是吾等这一段还没有动工。现在郑掌柜也在这里,各位对于修建驰道有什么想法,不妨提出。”

说完,杨针把目光投向郑有财。

杨真大约三十出头,郑有财与他差不多大。

没有人知道,郑有财乃是杨真的远房表亲。

“小人在这里,聆听各位官爷的高见。”此人对着所有之人拱手一礼,唱了一个大诺。

其它七房只是淡淡还礼,没有人发言,只是随后喝闷茶。

现场有些沉闷,毕竟这个驰道难度不小。

其实这些小吏对于修建驰道没有多大兴趣,但是却被杨真说动。

雨奇石这杂房进步,那是他有赵平这个天大的人缘。

而杨真与赵平没有丝毫关系,当然走赵平这一条路显然不行。

可是杨真又不甘心,处处寻找机会。

他感觉上天照顾他,新来知县竟然搞驰道。

这个驰道乃是积善积德的万民路,如果他参与修建,让他跃升为官带来希望。

可是他知道,凭借他一人无法参与驰道修建,必须把所有各房拉进来才行。

这些典吏正是因为被杨真拉进来,所以对参与驰道兴趣不大。

杨真看见没有人发言,想了想还是决定带头。

他喝茶一口,话下手里的茶杯:“各位,听说谢家与徐家已经与徐家按照秦始皇驰道法子修建,吾等不妨按照他们法子修建。”

“杨典史,谢家与徐家家大业大,不怕风吹雨打。可是吾等乃是小门小户,经受不起波折。”一个叫做秦闲的工房典吏叫苦不迭。

他是工房典吏,知道驰道造价不小。

你杨真家里是富商,有钱能够经受得住折腾,可是吾等就不行。

当然这只是秦闲的想法,但是此话不能说出口来。

其实不但秦闲有这个想法,在坐除了杨真,那个没有这个想法。

另外一个叫做蒋明礼房典吏,更是摇摇头,一脸苦笑:“杨典吏,上次吾等好不容易凑齐一个金鼠,现在又捐助积善积德款,早已一干二净,那里还有钱搞秦始皇那种驰道。”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看到其它路段已经动工了,难道吾等就不修建?”杨针感觉自己已经急得快成为一个病人,偏偏这一群典吏又是慢郎中。

杨真虽然快急死了,但是他不是知县,显然不能给他们下令,只得慢慢商议。

贾理大约五十左右的样子,额头已经有不少皱纹,还有少量白发,年齿就数他最大。

他轻轻啜茶一口,慢慢话下茶杯,显得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

他扫视在场人一眼,沉声说道:“在下觉得,驰道如果要修建,就要修建成县城到桃源镇那种。秦始皇驰道虽然名气大,但是遇到吹风下雨,影响极大,而且还没有仙水泥道平坦。”

听到他这是公开与自己作对,杨针气得胸膛起伏不停。

在杨真看来,驰道应该跟着徐家与谢家。

你赵平那种驰道修得再平坦,但是与当朝两个相公的家族驰道背道而驰,显然就大方向就不对。

更不用说,现在这个知县姓徐而不是姓赵。

“仙水泥道那种修建法子,也只有赵家庄掌握。”但是他不能明说这一点,于是咳嗽一声,“可是吾等与赵家庄不熟悉,怎么能够修建?”

“这个好办。县丞与主簿与赵家庄都熟悉,可能通过他们联系一下。”贾理把早已考虑好的想法娓娓道来。

除了杨真也郑有财,其它人眼里一亮。

杨真见势不对,眼睛一转,说道:“诸位不要被他欺骗了,这个仙水泥道更加昂贵。”

其它之人本来一脸兴奋,听到此话此话,突然个个泄气。

“秦典吏,汝是工房,对造价更加清楚。在下,敢问仙水泥大道造价几何?”贾理向着秦闲拱手一礼,想问一个清楚。

杨真冷冷打量贾理一眼,也拱手一礼:“秦典吏,谢家与徐家也选择秦始皇驰道,敢问造价几何?”

秦闲本来在喝茶,听到两人纷纷逼问,心里不禁一惊。

虽然同样在问造价,但是杨真与贾理显然方式不一样。

贾理显然要自然得多,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

而杨真显然就不一样,他虽然在问话,但是先把当朝两个相公的家族抬出来,企图通过两个相公来压倒对方。

“这个造价很复杂,让在下算计一下。”秦闲放下茶杯喝茶,一边拱手还礼,一边思考。

这个真的难以回答,仙水泥大道乃是小圣人所修,造价虽然不知道,但是绝对比秦始皇驰道好。

秦始皇驰道虽然已经过去千多年,但是没有料到其修建方法竟然被当朝两个相公家族捡起。

自己如果是御史就好了,敢于说真话,可是自己乃是典吏,连官都不是。

想到这里,他眼睛一转,向着杨真与贾理拱手一礼,摇摇头:“杨典史,贾典史,在下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两种道路,其造价确实不知。”

他此话说出,显然双方都不想得罪,虽然说出,其实等于没有说话。

贾理有些失望,但是他知道秦闲也只有这样说。

杨真松了口气,他刚才其实对于造价心里没有底,才只好把谢家与徐家作为挡箭牌。

“各位,既然造价不知,但是谢家与杨家已经采用,吾等应该采用这种法子。”杨真目光一一扫去,显然逼着在场之人表态。

贾理想了想,双手向着杨真拱手一礼:“在下不是坚持用仙水泥来修建,既然杨典史铁心要用秦始皇的法子。在下家里有事,现在就退出。”

“你,你怎么能够这样。难道你不知道,这个驰道乃是徐知县要求修建的万民路吗?”杨真见势不对,立即又把徐跃抬了出来,显然希望通过徐跃压倒对方,让对方知难而退。

贾理又是拱手一礼:“道不同不相为谋,既然如此,在下只有退出。各位,在下退出,现在告辞。”

说完,他向着在场之人行了一个团礼,随后一挥大袖,扬长而去。

“贾典吏,这个驰道乃是徐知县要修建的,难道你相与徐大人作对?”杨真脸色铁青,没有料到贾理如此不给面子,抬出徐跃进行恐吓。

贾理此时站住,依然对着在场之人拱手一礼:“杨典吏语气说得太重了,在下哪里与徐大人作对,在下不是已经捐助积善积德款了吗?”

他必须停下,把此话说出,否则廉洁留给杨真话柄。

杨真脸色铁青,但是还得安慰在场之人,否则这些典吏都离开了,只有他一人唱独角戏。

“诸位,这是徐知县一手亲自抓的驰道,乃是惠及万千百姓的积善积德之事,吾等不能跟随贾典吏那样。要知道,灵泉县知县是徐大人,而不是他贾理。”杨真目光扫过在场之人,口里全部都是威胁。

其它几个典吏互相看了看,他们这一群典吏并不是朝廷命官,其前途与命运而是掌握在知县手里。

几个典吏互相看了看,点点头,一起向着杨真拱手一礼:“吾等当然要修建驰道,做好积善积德之事。”

杨真一边还礼,铁青的脸放松下来,露出一丝笑容。

但是他感觉下面有人又让人他不高兴,因为又有人提出关于驰道的问道。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工房典吏秦闲。

他苦着脸,对着杨真说道:“杨典吏,吾等家境不如汝富裕,已经快揭,请杨典吏想一个法子。”

“就是,吾等家里已经快揭不开锅,请杨典吏想一个法子。”随着秦闲说话,其它几个典吏也跟着说。

秦闲乃是工房典吏,当然造价知道比其它之人清楚。

他们这一群苦逼的典吏,为了讨好新来的知县,众人一起凑钱,打造一个金鼠。

他们以为过关,没有料到徐知县为了他的政绩,又要求他们捐献俸禄。

经过徐知县两次搜括,这些典吏虽然还不至于揭不开锅,但是也好不了多人。

现在正好趁着贾理离开之机,逼着杨真表态。

你们又不是我的儿子,难道让老子把家产捐献出来给你们,杨真气急败坏地想到。

但是此话他不能说出,他眼睛一转,想了想说道:“秦始皇法子修建驰道必须执行,但是可以不需要轨道。”

“杨典吏高义,如此多谢。”几个典吏不禁大喜,终于不用为家用忧愁。

如果不修建轨道,说不定这个驰道还能赚钱。

想到这里,几个典吏又互相拱手一礼,互相祝贺一番。

杨真脸上皮笑肉不笑,跟着互相拱手一礼。

在另外一个雅间里面,坐着钱多多与他的一众手下。

他一边悠悠喝茶,一边等待账房计算结果。

他觉得自己非常幸运,竟然结识了徐跃这个同窗。

他家里有钱,对于徐跃一直非常大方,经常请客。

徐跃对于吃喝兴趣不大,倒是非常喜欢上青楼。

青楼有一个红牌春香,就是他义无反顾垫付。

现在看到灵泉县修建驰道,钱多多觉得自己机会来了。

这是积善积德万民路,可是要载入史册的。

修路不但扬名,同时还有丰厚油水,钱多多找到徐跃。

对于这个一直极为友好的同窗,徐跃也给了五里驰道里程。

当然作为徐跃的同窗,他修建自然也遵照徐家与谢家的法子。

作为一个商人的儿子,他当然要精打细算,让账房钱成给他算账。

账房钱成大约五十,一脸精明。

他经过一旬计算,大惊失色:“禀告小官人,如果要经驰道铺设轨道,必须要亏空。”

“要亏空多少?”钱多多脸色大变,急忙问道。

钱成看了看账本,叹了口气:“估计要亏损上千贯钱。”

“怎么会如此,原来以为赚钱,没有料到反而亏空。”钱多多根本不相信,皱眉问道:“叔翁,请问你核算没有?”

钱成两次打量账本一眼,还是苦笑:“小官人,这个老夫经过多次核算,没有差错。”

“不对呀,徐家与谢家也是这样做,他们为何不会亏损呢?”钱多多抬起下巴,打量账本一眼,眼里全部都是怀疑的目光。

看到钱多多怀疑的目光,钱成急了,放下账本。

他拱手一礼,对着钱多多说道:“小官人,吾等岂能与徐家与谢家相比,他们的木料及红砂岩土价钱与吾等完全不一样,价钱至少便宜一半以上。”

“怎么会这样?”钱多多目光炯炯望着钱成,困惑的目光希望能够得到答案。

钱成又是拱手一礼,急忙解释:“小官人,钱家根本不能与他们两家相比。他们有路子,可以找转运使批条文,以皇商名义拿到极低的价格。”

“那怎么办?现在吾已经接下这个活计,难道就这样亏空下去?”钱多多狠狠地把拳头砸在茶几下面,茶杯砰地倒下,滚烫茶水流到他的手下,仿佛没有感觉。

账房不敢抬头看眼前这一切,实在害怕钱多多怪罪他。

此时,一个仆人兴冲冲跑了进来,大声禀报:“禀报小官人,灵泉县一群典吏修建驰道,没有安装轨道。”

“如此甚好,既然有先例,正好依葫芦画瓢。”钱多多一听不禁大喜。

又是一月左右,灵泉县流传过来一个让人吃惊的消息。

贾理因为反对修建积善积德的万民路,被知县大人徐跃开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