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六百零三章、官府逼捐

纵横宋末 第六百零三章、官府逼捐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六百零三章、官府逼捐

纵横宋末第六百零三章、官府逼捐“钱哪里来,自然众人捐助。”王六一脸苦笑。

捐助,吾等都是小老百姓,刘七摇摇头:“捐助,吾等捐助倒是可以,可惜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到时可由不得汝了。”王六不禁苦笑,你想得太简单了吧,“极有可能吾等喝茶的钱也没有了。”

“官府要逼捐?”刘七听到此话,一脸骇然,眼睛瞪得大大的,完全是不敢相信的样子,“那徐知县捐助多少?”

“当然捐款,徐知县当场捐款一百两银子。”王六倒吸一口冷气,“要知道,徐知县一年还没有一百银子。”

“他要出政绩,当然要带一个好头。实属正常不过。”刘七想了想,脸色平淡:“其它官员捐助多少呢?”

“都必须捐助,而且捐助得不少。就是程县丞与李主簿虽然不赞成修建驰道,可是也捐助了一年的俸禄。”王六挠了挠额头,觉得不可思议,“既然不赞成,为何还要扣款,而且还要捐助一年的俸禄,难道让一家人喝西北风?”

“这是官场。官场最注重的是什么,名声也。”刘七打量王六一眼,有些不屑一顾,此人确实是一个书呆子,摇摇头,“汝与吾没有进官场。不明白这里弯弯拐拐,再正常不过。”

当然,刘七虽然觉得王六是一个书呆子,当然不好开口说这些。

“受教。官场名声比吾等读书之人更加重要。可是在下有些不解,程县丞李主簿他们把一年俸禄捐助出去,他们一家人怎么办?”王六始终想不明白,

果然是书呆子,刘七一边想着,一边问道:“汝想想,程县丞与李主簿是哪个的人?”

“这个还用说吗?他们两个都是小圣人的人。”王六觉得刘七如白痴一样,竟然不知两人是小圣人的人。

“只要汝知道这一点就好。”刘七点点头,提示他说道,“他们为灵泉县付出这么大,小圣人会不会考虑进去呢?”

王六瞪大了眼睛,觉得自己脑袋完全不够使用:“七郎,汝的意思就是,这些钱,小圣人出了?”

“汝总算开窍了。看来汝也是清醒之人。”刘七觉得王六总算清醒一会儿。

王六想了想,有些不可思议,原来事情竟然可以这样做。

他如拔浪鼓一样摇摇头:“可是小圣人根本就没有在灵泉县,他会这样做吗?”

“几十两银子对于别人很多,可是对于小圣人乃是九牛一毛甚至不到。他有实力能够出得起。这个就是给小圣人当下属的好处。”刘七摇摇头,向着金堂县文向一礼,“吾如果有这样主子,死了也值得。”

“这样主人不值得追随,哪个还值得追随?”王六想了想,深有同感点点头。

想了想,王六又说出一个问道:“听说灵泉县官府为了修建道路,专门成立一个维持会。”

“维持会?没有听说过,这是什么物事?”刘七想了半天,也没有想出一个所以然出来,摇摇头表示自己不知。

刚才被刘七教训半天,王六心里有些不太舒服。

听到对方说不知,王六心里终于高兴了。

他轻轻啜茶一口,悠悠而言:“维持会就是专门修建驰道的一个物事。”

“哦,吾明白了,感觉又没有弄明白。如此看来,这个维持会就是用来修建驰道的官府。可是不是已经有了衙门吗?为何还要有一个什么维持会呢?”刘七一边喝茶,一边思考,想了半天,也没有理清思路。

王六看见刘七一副茫然的样子,心里非常高兴:“维持会,你看看是哪些人就知道了。”

“怎么,进入维持会还有条件要求?”刘七睁大了眼睛,仿佛一个好奇宝宝一样。

王六点点头,一副指点江山的样子:“会长乃是徐知县,副会长是陈主簿,会员是一群典吏。”

“什么,程县丞、李主簿他们竟然没有在维持会吗?”刘七从八仙桌站了起来,“他们同样也捐款了吧。”

“可能与他们反对修建驰道有关吧,”王六想了想,得出自己结论,“既然你反对修建,那么这个维持会就没有汝的一份。”

刘七沉思一会儿,想到灵泉县官场复杂变化,沉重叹息一声:“新来的徐知县,显然是通过维持会来排队异己。”

“确实是这样,徐知县也不知站稳脚跟没有,就开始排除异己,官场太复杂。”王六感觉心里有些难受,“不知这个对于驰道是好是坏?”

老百姓想法自然是从切身出发来考虑,驰道当然老百姓喜欢。

官场讲究和而不同,斗而不破。

现在徐知县刚刚来到灵泉县不久,就开始排除异己,让刘七与王六这些文人担忧不已。

“窃以为,徐知县此举有一石二鸟之效果,既排除异己,更是把油水抓住在自己手里。”刘七沉思良久,突然恍然大悟,拍着八仙桌,说出自己的看法。

王六想了想,这个徐知县竟然不懂得中庸之道。

难道,他觉得来头不小,竟然气势汹汹,不可一世的样子。

“当当,当当。”突然茶楼下来传过来敲锣的声音。

又有什么事情?不少之人打开轩窗,纷纷伸出头部向着街道望去。

只见一群黑衣官差,一边敲锣,一边要求捐款。

其中一个战斗的人粗豪的声音喊道:“各位乡亲父老听了,积善积德,修路搭桥。官府修建驰道,百姓受益匪浅,个个应该主动捐积善积德之款。”

听到官府要求捐款,路上行人纷纷让开,个个避之而不及。

但是万万料到,这些官差纷纷拦住行人,拿出铜盘,要求每人必须捐助。

不但要求捐款,而且还有一个最低标准,成年人捐助铜钱一贯或者三贯会子。

蓝三郎大约四十多岁,外表老实,他穿着一身补丁衣服躲闪不及,被官差拦下。

他拱手一礼,对着一个官差问道:“官爷,小人家穷,实在出不起这三贯会子。”

“真的假的?”一个黑衣官差恶狠狠地上上下下打量他几眼,瞪眼问道。

蓝三郎苦着脸,又是一礼:“官爷,小人确实没有钱。”

“出不起三贯会子也没有关系,可以发徭役修路。”官差看到他实在出不起模样,给了他另外一条出路。

蓝三郎苦着脸,又是一礼:“官爷,小人家里还有七十老母,还要回去侍候她老人家。”

“你家里还有人侍侯她老人家,带走。”一个官差上来,不由分说抓住蓝三郎就向工地赶去。

蓝三郎一边苦苦哀求,一边拼命挣扎,最后被官差用刀把敲打几下,终于老实下来。

蓝三郎旁边一个行人,看到官差过来,急忙挑着箩筐正要离开。

“站住。”官差大声吼道。

这个叫做陈五郎只好转过身子,呐呐问道:“官爷,叫喊小人?”

此人大约三十多岁,额头已经有了不少皱纹,有少量白发。

他皮肤黎黑,身材极为瘦削,脸上两颊几乎凹了进去。

“就是你,”一个官差右手一伸,望着叫喊:“积善积德钱拿来。”

捐款这个这个词语太难听了,于是有人把它修改成积善积德钱。

理由非常简单,搭桥修路乃是积善积德之事,捐钱就是做积善积德之事也。

陈五郎急忙放下担子,双手一拱:“官爷,小人住在乡下,这一身从来没有出过无门,最远就是县城。官爷,你就放过小人吧。”

“修路乃是积善积德之事,难道你不想做善事?”官差手依然伸得长长的,口里不停说道,“即使你不到成都,可是你的儿子呢?即使你的儿子不到成都,那你孙子呢?”

“官爷,小人的儿子也没有到过成都,只是到了县城。”陈五郎一边拱手行礼,一边恳求,“小人孙子还没有出世呢。”

“你修路积善积德,你的儿子就有福气,生了一个文曲公,刚才考上举人,不就可以到成都吗?”官差一张嘴巴也不甘示弱,一边棒对方,一边说好话。

总之目的,无论如何,必须捐款。

陈五郎一脸苦笑:“官爷,小人也想生一个文曲公出来,可是小人没有那个命,只有回去老老实实种田。”

“不行,今天必做捐助,这是为你子子孙孙造福积德。”官差一边说,一边上前把他的箩筐没收。

另外一个官差一把拉住他,指着箩筐说道:“正好的你的箩筐派上用场,说,你究竟是出钱还是徭役?”

“官人,小人家穷,只有徭役。”陈五郎叹了口气,只得挑着箩筐,垂头丧气去做积善积德之事。

一个二十出头的妇人抱着一个襁褓,里面显然是一个正在吃奶的婴儿,她一边抱着婴儿,一边匆忙行走。

“站住,站住,这位娘子。”声音从她后来传过来。

这个叫做刘郑氏的妇人只好住下,柔声说道:“官爷,敢问找民妇有什么事情?”

“积善积德的钱拿来。”官差打量她两眼,依然右手一伸。

刘郑氏只好把襁褓用绳子系在背上,做了一个万福:“官爷,民妇乃是女人,不是男子。”

“女人同样要捐助积善积德款。”官差语气没有那么凶猛,毕竟对方不但是女人,还有一个奶娃。

刘郑氏不敢相信自己了耳朵,用手指着自己问道:“民妇乃是一介小女子,也要捐助?”

听到官差如此说,其它人群纷纷议论纷纷。

官府也太狠了吧,男子捐款那是应该,没有料到妇人也不放过。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的事情,意外的事情还在后面。

“当然,官府规定,不但女人要捐助,就是你身上的奶娃也要捐助。”官差硬着头皮,还用手指了指刘郑氏背后的奶娃。

刘郑氏一听,立即着急了:“官爷,民妇从来不到成都,民妇的娃儿睡着了,这里风大,急需回家避风,否则就要生病。”

“这个你放心,只要你捐出积善积德款子,马上就放你回去。”官差看到四周鼎沸的人声,扫视四周一眼,继续说道:“官府对妇人小儿有优待,妇人只捐助两贯会子,未成年一贯会子。”

听到官差如此说,有人人声音变小一些。

刘郑氏听到官差如此说,不禁犹豫一会儿:“官爷,民妇身上没有两贯会子。”

“这个好办,吾等跟着你回去积善积德款子。”官差上上下下打量刘郑氏一眼,一声冷笑,并没有因此而放过她。

刘郑氏急着回去,只得向着一个村子的男子借了两贯,加上身上一贯,官差才放行。

王六在上面看见,摇摇头,叹了口气:“没有料到官府如此凶狠,就是妇幼也没有放过。”

“妇幼也没有放过,不知茶楼如何处理?”刘七想了想,望着楼下的官差,觉得有些好奇。

一个官差对着茶楼大声顺道:“掌柜,掌柜。”

一个员外打扮的掌柜急忙出来,他脸上堆满笑容。

他对着官差来了一个团礼,恭恭敬敬:“各位官爷辛苦,进去喝茶,进去喝茶。”

“掌柜,生意不错呀,得捐助积善积德款子一百贯铜钱。”官差仔细打量茶楼几眼,来了一个狮子大开口。

掌柜刘齐顿时变成一张苦瓜脸,对着官差又是作揖又是哀求:“官爷,小本生意,惨淡经营,几文钱,几文钱。”

“你的茶楼生意场场爆满,那里是什么小本买卖。不要啰嗦,马上把积善积德款子捐出,吾等还有要事。”一个官差看了正在喝茶的人群,厉声喝斥。

刘齐急忙作揖,苦苦哀求:“官爷,少点,少点。”

“这个已经是最低数目,一百贯钱,只多不少。”一个挺着肚子,满脸横肉的官差过来。

刘齐认得,此人乃是这一群官差的头子,史要钱。

“史官爷,小人确实是小本生意,确实无法拿出这些多钱来,行行好。”刘齐急忙上前,对着史要钱躬身,深深一礼。

史要钱摇摇头,语气极为沉重:“官府说了,醉春风茶楼至少是一百贯铜钱。醉春风这么有名气,难道拿不出来,岂有此理?当然如果觉得少,想多积善积德,还可以增加。”

史要钱这是要威胁刘齐,谁叫你醉春风这么有名气。

既然有名气,钱多出乃是理所当然。

“史官爷,小人只是想借醉春风这个名气,吸引更多茶客过来喝茶。早知如此,这个茶楼就不叫醉春风。”刘齐一边解释,一边苦苦哀求。

史要钱蒲扇一样大的粗手伸出,恶狠狠对着刘齐:“废话少说,现在给就是一百贯钱,否则等会回来就涨价。”

“史官爷,小人确实拿不出来这么钱来。”听说对方还要上涨,刘齐吓得急忙擦拭额头冷汗。

史要钱想了想,冷冷打量他一眼:“现在给你三条路,其一,马上捐助积善积德款子一百贯钱。其二,铜钱不够,马上用茶叶相抵。否则,吾等从其它地方回来,就只有上涨。”

“既然能够用茶叶抵,要得,要得,小人马上筹集。”听说可以可以用茶叶相抵,刘齐急忙一边擦拭额头冷汗,一边吩咐小二筹集茶叶及铜钱。

看到官府官差如此厉害,上面的王六及刘七两人互相看了看,不禁摇摇头。

“就是,这次官府做得有些过分。”刘七想了想,打量两人文士衣物,感觉幸运,“吾等乃是举人,想功名在身,应该能够躲过。”

一个官差听见二楼有人说话,抬头一看是两个文人。

他一看不禁大喜,顿时大声喊道:“徐知县都已经带着捐出,难道尔等文人就不能积善积德之款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