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纵横宋末 > 第二百八十五章、灵泉治理(十七)

纵横宋末 第二百八十五章、灵泉治理(十七)

作者:宋魂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4 20:47:12

第二百八十五章、灵泉治理(十七)

纵横宋末第二百八十五章、灵泉治理可是他想了半天,也不知才能修建出来。

“你不能拦截吗?”赵平提醒到。

郭敬一看这个山谷,至少有三层楼那么高,他揉了揉额头,如何能够拦截?

他不由得向赵平一礼,问道:“敢问,这个山谷足足有三层楼那么高,请问如何拦截?”

赵平受了他一礼,说道:“当然用以前的材料是无法拦截三层楼水的压力的,当然只有采用新材料。”

郭敬既高兴又怀疑,如果他修建成功了,可以在历史留下重重的一笔。

他如果能够在有生之年修建成功,他就是马上死去也值得了。

他也是一个读书人,只中过一次举,又特别喜欢建筑,所以才成为山寨的工长。

他又是深深一礼,对着赵平说道:“敢问赵主簿,这个材料可靠不?”

赵平微笑打量他一眼,说道:“这个放心,百年大计,百年工程。”

搞定郭敬之后,赵平突然提出一个问道:“假如这里水源足够,十万亩种植什么为好?”

他的目光望着梁山秋、李之豪及郭敬。

赵平想考试三人的治理能力,而且非常突然,让三人措手不及。

而梁山秋及郭敬还在思考之中,两个听到这个回答,互相望了一眼。

李之豪略为一思考,当即回答出来:“三成茶树,一成小麦,两成妖芋,一成稻谷及蜀黍、山药、枇杷。”

郭敬提出自己的疑问:“现在蜀黍小麦特别是蜀黍难以咽下,为何不趁机多种稻谷?”

赵平饶有兴趣,看看李之豪如何回答。

李之豪打量郭敬一眼,又扫视四周一圈说道:“其一,有一成稻田也不少了,万亩按照产量三百斤一亩已经有三百万斤,打成大米也有百多万斤!”

郭敬摇摇头,百多万斤看似很多,还不足山寨吃半年。

“茶树及妖芋、山药赵家庄大量收购,可以换成大米。保证山寨有米饭可以吃。”李之豪说出第二点。

“虽然已经有了水库,能够应付已经一年干旱已经勉强了,可是两年甚至三年干旱呢?”他们在昌元县遇到两年干旱,不得不考虑这些。

李之豪跟着赵平已久,自然了解茶叶利润,而现在妖芋前景也不错,小麦及蜀黍对水要求不高,稻谷完全依赖水。

他的回答基本上符合赵平的对山寨的规划。

郭敬沉思一会儿,最后向着李之豪深深一礼。

他这个地地道道的山寨之人已经同意了,梁山秋自然也没有异议。

郭敬敬礼的原因,因为他本人是一个工长,是一个干实事的人,不是那种滑头小吏。

而李之豪恰恰又是站在山寨角度来考虑,丝毫没有私心,让他佩服不已。

正在谈话期间,刘显洪带来十个人。

他后面跟着来几个六十岁左右的耆老,还有林昌福、尹美福、彭守德等刘显洪认识的人。

他们来到赵平身边,恭恭敬敬向赵平、梁山秋行礼,感谢官军打下山寨,使寨民免除保护费。

他们过来,是向官府表达感激之情,用土特产枇杷酒来感谢。

说完,彭守德倒出一碗枇杷酒,由一个叫陈广泽最老的耆老递给赵平。

赵平接过一看,这个这个枇杷酒呈棕黄色,也不知是如何制作的。

虽然他不这类酒好喝不,但是必须喝下。

喝下之后,赵平发现此酒醇中带甜,原来是用自己琼浆酒泡制。

赵平说声不错,有意思打量陈广泽一眼,目光露出困惑。

陈广泽虽然已经快七十了须发皆白,但是精神极好。

他自豪解释说道:“这是用外面的琼浆酒泡枇杷制成的,具有止痰化咳之养生功效。”

“老朽天天中午晚上一杯枇杷酒,感到舒筋活血,浑身有用不完的劲儿。”自己泡制的酒,他当然要大力推荐。

郭敬强忍笑容,指着赵平说道:“陈耆老的泡制的琼浆酒是哪里来的,乃是赵官人的赵家庄制作的。”

原来自己最喜欢喝的枇杷酒的原酒竟然是赵家庄的制作的,他不由得脸色一红。

原来自己这个小巫在大巫面前不停卖弄,他感到脸上火辣辣的。

“确实不错,枇杷本身具有止痰化咳之功效,两者用在一起确实有养生作用。”还好,赵平给他解围。

果然就是贵人,说话让人如此受用,陈广泽眼里不由得露出感激神色。

赵平心里想到,琼浆酒价格并不便宜,山寨本身穷困,能够喝枇杷酒的身世显然不凡。

终于进入正题了,陈广泽向赵平递出一封请愿书信。

他们请愿书之后,互相打量一眼,不知官府是什么态度。

赵平还礼之后打开请愿书一看,大致内容如下。

感谢官军打下山寨,让全体寨民感恩不已。

随后,他们提出要求两点请愿。

其一,山寨保护费收得奇高,请愿把山寨衙门及黄之昭的家财分发给寨民。

其二,山寨十万亩土地是山寨寨民日日夜夜辛辛苦苦开垦的结果,而还是黄之昭的,请愿官府分配给寨民。

看了他们的请愿书,赵平心里冷冷一笑。

没有想到赶走一个黄之昭,还要出现更多的黄之昭。

前面一条是掩护,关键是后面一条。

林昌福、尹美福、彭守德这些人没有多少田土,倒也罢了。

反而倒是这些这些耆老背后有不少人田土不少,想趁机把他们耕种的田土变成他们的。

但是他们万万忘记了,山寨衙门虽然不是正式衙门,但是也是一种半官方的官府,只是它没有得到大宋承认而已。

黄之昭虽然收费非常狠,但是他还是做了实事的。

其一,保住了这五千寨民,其二,修建了一个山寨乡镇,其三,开辟了十万土地,其中有效土地只有二万亩。

仅仅这些,他就可以载入县志,甚至成都府志。

但是黄之昭千不该,万不该想当豪强。

率滨之士,莫非王士;普天之土,莫非王土。

东汉是怎样灭亡的,就是豪强当道,甚至地方割据,皇权微弱;

唐朝是怎样灭亡的,当然也是藩镇割据,诸侯林立,皇权微弱。

黄之昭虽然没有公开成立官府,但是已经有了割据的苗头,而且已经是事实上的豪强。

所以赵平必须打了此仗,哪怕有所伤亡也无所谓。

幸运的是,虽然过程比较惊险,但是还是攻下这个山寨。

打下山寨只是第一步,安抚民心才是关键。

经过黄之昭多年宣传,山寨只知道有寨主而没有官府,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安抚民心显然也是一门学问,既然让寨民知道官府的好处,也不能让寨民得寸进尺。

这个度应该由官府掌握,要最大限度赢得寨民的感恩之心。

赵平收下打量一眼,淡淡说道:“这个不用诸位操心,官府早已考虑这些。”

赵平转头问刘显洪与汪云华:“山寨衙门有多少粮草与铜钱?”

刘显洪纯粹是来打仗的,他没有记载,目光向汪云华望去。

汪云华拿出小册子,翻阅说道:“大米一百担,小麦及蜀黍各五百担。会子五千贯。”

这个山寨衙门果然穷,也不知能否挺到明年。

现在官军打下山寨,需要安抚人心,赵平决定把这些全部发给寨民。

正好梁山秋也在这里,赵平与梁山秋略一商量,梁山秋点点头。

至于后来的如何打理这个山寨,梁山秋也没有头绪。

虽然他暂时不知如何打整,但是他相信赵平。

“你们每年缴纳的保护费很高,官府分文不取,寨民按照人头领取。”赵平对着这些耆老及林昌福说道。

这些耆老等不禁大喜,刚才对官府没收钱粮担忧一扫而空。

说对这里,他对李之豪说道:“梁知县很忙碌,他同意让李散官代官府发放这些代为发放。”

李之豪不禁大喜,这是赵平重用的前奏。

为了更加安抚山寨人心,赵平宣布:“寨民与山下百姓一样,享受三年的免除税赋待遇。”

耆老、林昌福等不禁大喜,大宋官府就是好,不但对钱财分文不取,而且还免除税赋三年。

可以说现在与以前相比较,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

这些耆老个个热泪盈眶,纷纷躬身行礼,赵平只好一一还礼。

给了山寨的大量甜头,赵平也提出自己的要求:“这十万亩田土全部收回官府。”

“什么,所有田土者归官府?”这些耆老完全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就是林昌福、彭守德等也目瞪口呆。

“是的,田土产权归官府,但是你们拥有使用权。”赵平一个巴掌一个甜枣。

“什么是产权,什么是使用权?”这些耆老互相望了一眼,摇摇头,都不明白。

“产权就是田土归官府所有,但是你可以长期向官府租用耕种,税赋也不会增加。”赵平解释说道。

这些耆老一下接受不了,这个根本不是他们所想的。

但是林昌福、彭守德、尹美福这些土地不多之人,对此非常感兴趣。

三人一起拱手不禁问道:“赵主簿,小人们敢问这个期限多长?”

赵平觉得这三人不错,微笑说道:“期限当然很长,三十年。”

古代成年一般都是十五,三十年从十五开始,三十年之后已经四十五了。

宋朝时期平均正常寿命也不过四十五岁,这个可以说已经考虑的大多数人的需要。

尹美福的父亲已经五十好几,他可能活到六十甚至七十。

尹美福向着赵平一礼,提出心里疑问:“赵官人,小人敢问三十年之后呢?”

“三十年之后,如果不发生意外,一般会延续三十年。”赵平解释说道。

林昌福、彭守德、尹美福三人不禁大喜,除了田地名义是官府的,其实与田土属于自己没有多大区别。

但是七个老奸巨滑的耆老却不这样,他们认为虽然田土能够耕种百年,但是田土依然是官府的。

他们七人想得更远,三十年期间,许多经营不善的农户必然要出售田土。

可是官府又给了三十年时间,就是他们想钻任何空子也找不到缝隙。

看到七个耆老一脸的苦笑,赵平哪里不知道他们的想法。

耆老虽然整体不多,耆老背后人数比例也少,但是他们掌握了山寨舆论。

必须想一个法子,让他们心甘情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